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猛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临沂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通
  • 1篇应急
  • 1篇尿激酶
  • 1篇转运
  • 1篇紫癜
  • 1篇新发传染病
  • 1篇临床回顾性分...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静脉
  • 1篇静脉通路
  • 1篇回顾性分析
  • 1篇激酶
  • 1篇急救

机构

  • 5篇临沂市中医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时猛
  • 1篇冯爱平
  • 1篇魏义花
  • 1篇陈雪芹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层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
2019年
目的调查某市公立医院急诊科现状,分析急诊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急诊科健康发展的建议。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以山东某市21家公立医院急诊科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他科室作为对照组调查对象,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形式对急诊科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二级以上医院设备配置相对完善,一级医院设备配置相对较少。各类卫生人员从事急诊工作的意愿率较低,急诊科医护人员比其他科医护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度低,急诊科患者转到相关科室或更大的医院诊治疾病意愿率较高,但其他科室和其他医院接收急诊患者的意愿率较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个人的工作环境、工作量、工作压力、薪酬、总体感觉不满意率普遍超过52.5%。群众对急诊医疗服务的收费、就诊环境、治疗效果、总体感觉方面满意率均低于其他专科。结论各公立医院急诊科硬件配置参差不齐,急诊科人才缺乏且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规范的急救体系,急诊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政府应把急诊科作为公益性事业,加大对急诊工作的投入,建设三级急救网络,完善急诊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探索高效的急诊运转体系。
时猛
关键词:急诊科
基于新冠肺炎应急现状总结——浅谈新发传染病的应急策略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新发传染病,缺乏相关科学认识,早期未被提示风险,导致标准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目前国外疫情仍然肆虐,感染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我国果断采取严格战时管控措施,动用一切技术和力量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收到显著效果,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本文浅析新冠肺炎防控中遇到的困境,提出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建议,旨在为促进卫生应急系统科学健康发展.
时猛陈雪芹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
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11日至2021年3月10日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冠脉介入治疗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与试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情况、心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略低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用药安全性高。
时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血管再通
3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回顾分析武汉地区3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过敏性紫癜患者平均年龄15.57岁。多发于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为最常见的诱因。所有患者均见典型的瘀点瘀斑,皮疹分布以四肢为著。皮疹不明显的腹型紫癜不易与其他急腹症鉴别,需仔细查体。年龄大及肾脏受累患者恢复慢,有无肾脏累及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成人紫癜应重视肾脏累及的诊治。
魏义花时猛冯爱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移动互联平台在提升急救效率中的意义
2019年
传统的急救模式中急救人员接受调度后3min内出车,出车途中很少向患者详细了解病情,接诊回院途中急救人员只是简单问诊,给予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和转运。转运时无法获知即将转运至目标医院的医疗资源情况,也不能把患者有效信息提前传送至目标医院。
时猛
关键词:急救人员急救模式静脉通路转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