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羟基喜树碱联合足叶乙甙对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 董立新张庆怀郝永红付占昭顾涛曹晓艳李平
- 该成果是由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耗时1年多完成的200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课题(第二批05276444)。自2005年起,对HCPT联合VP-16对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进行研究,总结成文,其内容如下:课题立项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腺癌放射增敏足叶乙甙羟基喜树碱
- 晚期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类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52例,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统计感染类型并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32.2%,医院感染以肺感染为主,其次为口腔、泌尿系统感染,分别占38.8%、26.5%、14.3%;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卡氏评分<60分、住院时间≥14d、合并糖尿病及化疗≥4周期的构成比分别为51.0%、59.2%、42.9%、49.0%、38.8%,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的33.0%、40.8%、26.2%、31.1%、2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卡氏评分、糖尿病及化疗周期数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可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减少感染的发生。
- 刘睿曹晓艳杨照环张志
- 关键词:肿瘤晚期医院感染
- 吉非替尼与替莫唑胺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血脑屏障通透性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b)和血脑屏障通透性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脑转移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方法将34例患者分为吉非替尼组(18例)和TMZ组(16例)。观察组于固定时间用温水送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TMZ组给予TMZ胶囊150 mg·m-2.d-1口服,连用5 d,每28 d重复1次,连用2~4个周期。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探讨该疗法的安全性及评价生活质量,随访2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吉非替尼组有效率(CR+PR)16.7%,稍高于TMZ组(1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皮疹发生率高于TMZ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TMZ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TMZ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者占83.3%(15/18),高于TMZ组〔43.8%(7/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吉非替尼组稍高于TMZ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血脑屏障通透性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脑转移癌的近、远期疗效优于血脑屏障通透性药物TMZ,吉非替尼组不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 房芳宋文广王瑞林陈红曹晓艳肖颖
- 关键词:肺腺癌血脑屏障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心理状态的研究
- 付占昭曹晓艳孙晓东顾涛邸娅霍新龙姚薇
- 课题3D-CRT中应用重复定位缩野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行第二、三次CT定位,并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制定3D-CRT计划;同步放化疗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在同步放化疗前后同时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化学疗法
- 肺癌放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及其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基础研究
- 付占昭顾涛张庆怀付宝红孙晓东曹晓艳高立明张志
- 研究领域:该研究属于肿瘤临床治疗及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立项背景:研究显示肺癌放化疗期间,肿瘤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缩,体积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因此在靶区剂量达到50Gy时,及时行第二、三次CT定位,并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肿瘤诊断
- 后程适形放疗联合羟基喜树碱同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联合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同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加化疗组68例(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66例(放疗组)。两组前程均行普通二维放疗,在全脑照射总剂量(total dose,DT)30~40Gy后,后程缩野对脑转移癌局部病灶行3D-CRT,每次2Gy,每周5次,加量DT10~24Gy,至DT50~64Gy。放化组放疗2~4周,其间给予HCPT6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同步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放化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16.2%和67.6%,而放疗组分别是7.6%和50.0%,放化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放化组和放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33.8%、2.9%和30.3%、1.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放疗组高。结论后程3D-CRT联合HCPT同步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患者能耐受。
- 陈红宋文广曹晓艳代素梅
- 关键词:适形
-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进行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504例,对在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87例患者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504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7例,感染率为17.3%,因感染死亡3例,死亡率为0.6%;患者多为复合感染,克雷伯菌属占29.9%,假单胞菌属占27.6%,葡萄球菌属占25.3%,真菌占17.2%;患者高龄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60~65、65~70、70~75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18.1%、35.4%;行两种药物联合化疗230例,占45.6%,单种药物化疗274例,占54.4%,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30g/L者285例占56.5%、≥30g/L者219例占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易发生肺部感染,其相关因素为医院内菌群,年龄、化疗剂量、患者营养状态、化疗后血像、KPS评分有相关性。
- 曹晓艳杨照环刘睿周淼房芳
- 关键词:肺癌化疗肺感染
- 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85例鼻咽癌分别采用单纯放疗(42例)、放疗联合华蟾素(43例)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根据CT评价疗效,并按1995年RTOG标准评价放疗的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单纯放疗组有效率88.1%(37/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有效率90.7%(39/43),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X^2=0.186,P=0.911)。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放疗联合华蟾素组的放疗急性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急性皮肤黏膜反应、咽食管反应、KPS变化明显减轻(X^2=4.420,P=0.036;X^2=8.731,P=0.003;X^2=9.692,P=0.021;X^2=4.518,P=0.034)。2组血红蛋白下降无统计学差别(X^2=0.565,P=0.452),2组2、3年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19.0%vs.16.3%,X^2=0.112,P=0.738;35.7% vs.37.2%,X^2=0.020,P=0.886)。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90.5%(38/42)、78.6%(33/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3/43)、90.7%(39/43)、79.1%(34/43),2组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Log-rank分析X^2=0.107,P=0.744。结论华蟾素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未见协同作用,但可明显减轻急性放疗副反应。
- 曹晓艳郑寰宇李晓丽刘睿
- 关键词:鼻咽癌华蟾素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曹晓艳郑寰宇杨照环
-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LC患者胸部CT检查腹部B超检查全身骨扫描
- 后程紫杉醇增敏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后程紫杉醇增敏三维适形放疗(3D-CRT)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4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3D-CRT治疗,总DT 66~72 Gy、中位剂量68 Gy。后程(放疗4周后)同步应用紫杉醇每周45 mg/m2,连用3周。结果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7例,进展(PD)0例;总有效率(CR+PR)为79.4%。平均生存期为17.1个月,平均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6%3、8.2%和20.6%。结论后程紫杉醇增敏3D-CRT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 付占昭邸娅顾涛霍新龙姚薇孙晓东曹晓艳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