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欢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2014年 为建立快速、简单、灵敏、有效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将玉米赤霉烯酮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反应,合成半抗原ZEN-oxime,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ZENBSA免疫BALB/C小鼠,取该鼠脾细胞与SP 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得到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玉米赤霉烯酮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D10。3D10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M,其轻链为Kappa链。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腹水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效价在1×10-6以上。该单克隆抗体对玉米赤霉烯酮的IC50为225 ng/ml,除与玉米赤霉烯酮结构类似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参试真菌毒素均无交叉反应。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初筛和定性检测。 祭芳 曹欢 徐剑宏 史建荣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ZEN)半抗原及全抗原,并鉴定其是否合成成功,为制备ZEN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将ZEN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O-(carboxym ethyl)hydroxyla-m ine hem ihydrochloride)反应,合成半抗原ZEN-6-羧甲氧基胺(ZEN-oxim e),采用TLC、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半抗原的纯化、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ZEN全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法、TNBS法结合比的测定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全抗原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半抗原及全抗原的鉴定,结果皆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说明本研究合成ZEN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制ZEN的抗体奠定良好基础。 曹欢 祭芳 王秀宇 史建荣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 半抗原 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镰刀菌Real-time 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对转基因抗病小麦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体系。应用该反应体系,对转基因小麦各个生长时期的镰刀菌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镰刀菌通用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eal-time QPCR反应的扩增曲线中各梯度标准质粒的循环阈值间隔均匀,溶解曲线峰值较突出,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20,斜率为-3.203,计算其扩增效率为105%,符合荧光定量PCR方法中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基因小麦的播种前期、灌浆期、成熟期镰刀菌数量较低,在苗期、返青期、拔节期镰刀菌数量较高。 王秀宇 林凡云 吴季荣 曹欢 史建荣关键词:转基因小麦 镰刀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建立转基因小麦生长期内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拷贝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建立转基因小麦生长期内根际土壤中镰刀菌(Fusarium.sp)拷贝数的方法,是在田间建立对角线5点采样取土点并标记定位,在播种前和生育期分别在上述各采样取土点采集根际土壤样本;将各采... 史建荣 王秀宇 林凡云 祭芳 董飞 曹欢文献传递 通过荧光时实定量PCR建立转基因小麦生长期内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拷贝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时实荧光定量PCR建立转基因小麦生长期内根际土壤中镰刀菌(<I>Fusarium.</I>sp)拷贝数的方法,是在田间建立对角线5点采样取土点并标记定位,在播种前和生育期分别在上述各采样取土点采集根际土... 史建荣 王秀宇 林凡云 祭芳 董飞 曹欢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稻谷中的稻曲病菌毒素A和D 被引量:12 2012年 建立了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D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同时定量检测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稻曲病菌毒素D。 祭芳 曹欢 徐剑宏 殷宪超 史建荣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