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
- 作品数:41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烟酸对兔骨性关节炎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检测兔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滑液中以及软骨下骨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烟酸对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12只)采用200 mg/(kg·d)烟酸的提取药物灌胃,对照组(12只)采取普通饮食喂养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取关节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骨组织中OPN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2 390.29±291.31) ng/L]比较,烟酸组OPN含量[(2 140.19±211.19) ng/L]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酸能够有效降低OPN含量,具有促进骨关节炎的修复的作用.
- 王志勇王永安熊敏余化龙李军何宁刘志刚曾云
- 关键词:烟酸骨关节炎骨桥蛋白
- Halo-Vest内外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外Halo-Vest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和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颅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患者伤处,并用Franke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2.1)个月。X射线正侧位片检查两组患者的伤处脱位均复位,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了恢复,观察组患者复位所需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缩短,并且观察组患者完全复位率高,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lo-Vest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大大改善复位功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 王志勇余化龙何宁刘志刚曾云韩珩郭乐运熊敏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HALO-VEST植入物颅骨牵引
- 医用臭氧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 A组(医用臭氧组)和 B组(玻璃酸钠组),其中A组关节腔内注射40ml的医用臭氧,33例;B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mg/周,5周为1疗程,32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的VAS和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后第1个月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年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 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临床疗效满意,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好方法.
- 曾云熊敏余化龙何宁王志勇刘志刚韩珩陈森
- 关键词:骨关节炎玻璃酸钠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术后第9天在损伤局部注射BDNF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细胞移植后1、3、7、21 d用改良的BBB评分进行行为学检查,在7、21 d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实验组移植BDNF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7、21 d后,其BBB评分稍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诱发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DNF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恢复。
- 刘志刚熊敏曾云余化龙何宁王志勇韩珩陈森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急性脊髓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BMSCs。改良的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EPO治疗组、BM-SCs治疗组及EPO+BMSCs治疗组,每组15只。EPO治疗是在脊髓损伤前24 h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 000 U/kg,BMSCs治疗是将纯化的BMSCs在脊髓损伤时经尾静脉注射,术后第1、3、7、14、21、28天采用BBB法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28天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第14天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术后3 d起,EPO和BMSCs均可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和损伤时形态学的改善,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BDNF表达水平最低,脊髓损伤组表达水平略有升高,BMSCs组和EPO组BDN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EPO+BMSCs联合治疗组BDN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治疗组水平(P<0.05)。结论:BMSCs移植联合EPO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局部BDNF的表达。
- 曾云熊敏余化龙何宁王志勇刘志刚韩珩陈森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骨肉瘤与骨良性病变组织中Smurf1、BMP-2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1,Smurf1)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骨的良性病变及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此分析Smurf1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共收集骨组织标本120例,其中良性病变36例,骨肉瘤8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Smurf1和BMP-2含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骨肉瘤组织Smurf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0.786±0.214)vs.(0.583±0.183)],BMP-2蛋白表达水平则相反[(103.57±13.23)vs.(152.19±1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urf1与BMP-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98,P<0.05)。结论:Smurf1可通过抑制BMP-2的表达来促进骨肉瘤的形成和发展。
- 王志勇熊敏曾云余化龙何宁刘志刚韩珩陈森
-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腰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继发性腰椎间盘炎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继发性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7例继发性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15例行保守治疗和12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继发性椎间盘炎主要表现为腰部持续剧烈疼痛和不规则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升高。12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随访12~36个月,手术治疗患者在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CRP及ESR恢复时间上明显少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能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何宁熊敏曾云余化龙
- 关键词:腰椎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患者43例,再次行PVP治疗,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PVP治疗均获成功,影像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椎体周围静脉引流,但上述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后24h、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2±1.1)、(1.7±0.9)分,ADL评分分别为(72.0±10.0)分、(95.0±15.0)分,较术前(7.7±1.4)、(33.0±13.0)分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 PVP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行PVP治疗而再发骨折患者仍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临床并发症较少.
- 毛丹熊敏曾云陈洁李红珍曾宪娟易蕊孙云夏薇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轴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96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EPO组、BMSCs组、BMSCs+ EPO组和BMSCs+ EPO+AMD3100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估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SDF-1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检测损伤的脊髓中BMSCs的分布,通过Transwell实验探索EPO对BMSCs迁移功能的影响,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CXCR4的水平.结果 术后第7天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0.7±3.4)、(6.4±1.7)、(9.5±2.7)、(9.9±1.9)、(11.4±3.6)、(7.0±1.2)分;术后第28天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1.0±3.8)、(10.5±2.8)、(15.3±3.6)、(16.2±3.9)、(18.5±4.0)、(10.8±2.2)分,BMSCs+ EPO组运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EPO能够显著降低受损脊髓中TNF-α水平并上调SDF-1水平(P<0.05),EPO较对照组能显著促进BMSCs的迁移(P<0.05).结论 EPO可以通过上调SDF-1/CXCR4轴的表达动员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促进BMS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郭卫春李军熊敏余化龙曾云唐冰
-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
- 早期抗阻力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抗阻力训练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SCI患者76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SCI分级,将其分为A~D 4类。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68岁,平均50.0岁;分级A、B、C、D类分别有9、7、8、14例;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5~68岁,平均49.9岁;A、B、C、D类分别有7、9、8、14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进行为期1个月的抗阻力训练。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前后对患者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检查与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此判断早期抗阻力训练的疗效。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康复训练干预,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训练后的SCI恢复效果显著,其SEPs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SCI患者康复前后MBI评分比较,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的SCI患者MBI评分均明显升高[(50.6±14.5)分vs.(64.4±20.1)分、(57.3±13.5)分vs.(73.9±17.0)分、(51.9±13.2)分vs.(65.7±16.6)分、(45.5±10.4)分vs.(55.4±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累积与延长,各组SCI患者的SEPs波形潜伏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抗阻力训练应用于SCI患者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
- 王文科王方汤治中曾云
- 关键词:脊髓损伤抗阻力训练康复治疗体感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