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胸、腰椎椎弓根的CT测量指导术中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 2005年
- 目的通过CT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保证螺钉的准确植入。方法本组20例病人术前均进行CT扫描,并测量植入螺钉之椎弓根有关数据: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弓根在横切面上的外展角,椎弓根的矢状倾斜角。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均根据CT扫描所得数据确定植入的方向、深度,并依此确定螺钉的直径与长度。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0枚,最高为T10,最低为S1。术后病人均拍摄植入椎弓根螺钉之区域的脊柱正侧位X光片,结果78枚(97.5%)植入无误,2枚穿破椎弓根上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可以为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植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曾水平王黎平周显泽
- 关键词:胸腰椎椎弓根CT测量椎弓根螺钉
- 三种手术时机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三种手术时机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n=36,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中期组(n=32,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且≤4周)及晚期组(n=28,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4周)。三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团队完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比较三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和前抽屉试验阳性率均小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尽可能早期实施,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稳定性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匡萃琳黄文娟胡建华习丽娟龙小彬曾水平刘映刘燕珍
-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
-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改进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椎板开门、开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单开门手术,选用高速电磨钻并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结果18例椎板开门均成功,绞链侧均呈青枝样骨折对合,未见完全折断移位,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5~12个月)。随访时颈椎动力位摄片,未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CT检查减压的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使用高速电磨钻配锥形钻头和细柱形钻头行椎板开槽、开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 郭建中宋卫平左萍王勇曾水平
- 关键词:颈椎单开门稳定性无骨折脱位
- 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4
- 2007年
-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逐年增多。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老年股骨颈骨折后易导致骨不愈合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率高达20%~30%。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7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51例,现将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 曾水平陈维善郭建中宋卫平
-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骨水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置换
- 左输尿管囊肿结石并单肾畸形1例报道
- 1997年
- 患者女性,21岁。因左下腹绞痛半小时入院。无发热和尿频尿急,无血尿,大便正常。以往无类似发作史,有尿频尿急,以“尿路感染”治疗,服氟哌酸后上述症状消失。查体:T36.8℃,P90次/分,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腹软,左下腹有轻压痛,左腰部有叩击痛,余无异常。B超见左输尿管下段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见B超照片),囊肿随尿液的充盈,
- 罗逢启曾水平
-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结石尿频尿急囊性扩张静脉造影囊肿切除
- 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在成人腰椎滑脱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2012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组和后外侧融合术(PLF)组,每组48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腰椎融合率、腰椎前凸角、JOA评分改善率的差异。结果 360°环形融合术组患者的腰椎融合率、腰椎前凸角、JOA评分改善率优于后外侧融合术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360°环形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能更好地保持腰椎生理前凸,获得更高的腰椎融合率,提高JOA评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曾水平黄冬莲郭建中宋卫平傅萍王勇朱令孝
- 关键词:腰椎滑脱JOA评分
- 胸腰椎暴裂骨折32例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郭建中王勇宋卫平曾水平廖志坚罗忠宝
- 关键词:胸腰椎AF系统脊柱
- 血清指标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后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后骨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63例,给予PFNA治疗,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临床效果。术前术后检测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 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 CTX)、骨钙素(osteocalcin, OC)、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欠佳组28例,优良组135例。欠佳组的术前和术后PINP以及IL-6均高于优良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引流量(OR=1.209, P=0.04)、术前PINP (OR=5.300, P=0.026)和术后IL-6 (OR=1.679, P=0.039)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INP和术后IL-6水平高预示老年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
- 刘胜才朱令孝郭建中曾水平林健王勇
-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骨代谢HARRIS评分
- 局麻加强化下AF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
- 2010年
- 曾水平郭建中宋卫平朱令孝王勇
- 关键词:AF系统
- 年龄对拇指多指畸形矫形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年龄的拇指多指畸形矫形术后的疗效,分析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2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收治并随访获得的120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共135个拇指,根据Wassel分型对应的骨化中心出全时间及年龄分为三组。将手术时年龄<骨化中心出全年龄的29例设为A组,手术时年龄≥骨化中心出全年龄且未达成年的82例设为B组,将手术时为成年以后的24例设为C组,比较三组不同Tada评分例数、优良率。结果三组Ⅰ~Ⅶ型均有Tada评分处于中和差水平,其中A组13指,B组13指,C组8指,三组术后Tada评分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体优良率为74.81%,B组优良率优于C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指优良(优79指、良22指),34指(中21指、差13指)术后疗效不佳,其中Tada评分为“差”的13指中4指术后3年出现尺偏再次手术纠正偏斜,2指术后对掌功能缺失再次手术;1指外展障碍再次手术,1指术后长期克氏针固定未拔除进行功能锻炼导致关节僵硬。结论拇指多指畸形进行矫形手术应当在骨化中心出全后至成年之间年龄进行,成年后进行矫形术后疗效相对降低、骨化中心未出全年龄段术后疗效最低。
- 胡建华曾水平
- 关键词:骨化中心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