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利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论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中国戏曲海外传播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学、音乐、服饰、舞蹈、绘画、武术、杂技等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需要大力弘扬与推广。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上升,中国开始着力于软实力的建设,实施语言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大战略。孔子学院应运而生,经过十年的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坚实平台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分析了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历程及其遇到的困局,并探讨了以孔子学院为平台进行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模式。
- 朱军利潘英典
- 关键词:中国戏曲文化传播
- 论徐干《中论》的美育思想被引量:1
- 2016年
- 徐干的《中论》一书,继承发展了儒家美育观,是对汉代美育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徐干以"治学"为"成德立行"的主要途径,强调"治学"的"怡情理性"和使"仁德之可粹"的美育意义。在"艺"与"德"的关系上,徐干既强调审美修养与道德修养的本末关系,又重视它们在人生修养上的不可偏废的互补作用;既以"艺"为"成德立行"的基本途径,又突出了艺术审美修养的相对独立地位。徐干指出,"法象"既是"盛德"之审美表现,又具有作用于德行修养、产生审美感召力的重要作用。
- 祁海文朱军利
- 论汉语新词语在孔子学院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 2013年
-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目前在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家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两项重要工作是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巧妙地运用汉语新词语对于提高汉语教学吸引力、阐释中国文化内涵、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朱军利
-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文化内涵
- 《文心雕龙》之“文道自然”论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文道自然"是贯穿《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五篇的核心观念,也是《文心雕龙》全书"总论"或"指导写作的总原则"的基本意含。《文心雕龙》的"文道自然"论,用道家的"自然"概念揭示和论证了儒家文论传统的文质观。从《原道》经《征圣》到《宗经》,"自然之道"具体化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这一"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又落实和典范地体现于儒家经典之中。通过《宗经》与《正纬》、《辨骚》的联系,"自然之道"发展为"虽取镕经旨,亦自铸伟辞"这一既"宗经"又"随时"、"适会"而"变"的文学发展原则。
- 朱军利祁海文
- 关键词:自然之道
- 从夸父到孙悟空——浅析中国文学艺术中“猿猴原型”的发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从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角度看,中国文学艺术中存在一种"猿猴原型"。从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到晚近文学创作中的孙悟空,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中"猿猴原型"的线性发展模式。
- 朱军利
- 关键词:夸父孙悟空集体无意识
- 曾繁仁的“美学之思”35年被引量:4
- 2012年
- 曾繁仁先生潜心研究美学35年,在西方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四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和建树。西方美学是曾先生整个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智慧来源之一,审美教育研究则是将美学理论与教育结合的典范,具有沟通理性与感性、德育与智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中介"作用;文艺美学研究是曾先生学术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突破领域;生态美学研究则是曾先生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 朱军利祁海文
- 关键词:西方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生态美学
- 试论春秋时期乐论观念的四个主题
- 2015年
- 春秋时期的乐论是西周礼乐制度衰落背景下一些贤士大夫和王国乐官对"乐"的地位、功能、性质等问题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现形态。春秋乐论在发展中以礼、仪相分为基本思路,逐渐聚焦于乐与政治、乐与道德、乐与审美等重要主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见解和极为广阔的思考领域,从而为后来的儒家乐论启示了论乐思路,确定了价值取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 朱军利祁海文
- 关键词:礼乐
- 《周易》“生生”之学的生态哲学及其生态审美智慧被引量:4
- 2013年
- 《周易》的生态哲学以"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为根本,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主张人类自觉主动地顺应、遵循天地"生生"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厚德载物"、"赞天地之化育",臻至自然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周易》的"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保合大和"等观念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美学有深远影响。
- 祁海文朱军利
- 关键词:《周易》天人合一继善成性
- 孙悟空:跨文化原型解读被引量:6
- 2006年
- 根据容格(Carl Jung)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理论,从共时性角度看,孙悟空同夸父、耶稣(JesusChfist)、赫拉克勒斯(Herakles)等跨文化神话形象一样,都是遍布世界的“英雄-太阳原型”的化身,都不约而同地呈现了“出生-追求-历险(受难)-永生”的原型模式,反映了人类自古就有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建功立业(英雄崇拜)和死而复生(太阳崇拜)。
- 朱军利
- 关键词:孙悟空集体无意识意象古典小说《西游记》
- 试论汉代“礼乐教化”美育思想的四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
- 2017年
- 汉代美育思想是先秦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儒家美育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发展,是汉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汉代美育思想以"礼乐教化"为核心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汉代美育思想通过对"德教"与"法教"关系的探讨确立了礼乐教化的政治地位,通过对人性与礼乐教化关系的探讨强调了礼乐教化的人性论根据,通过对礼乐与道德修养关系的探讨阐发了礼乐教化的目的,通过对礼乐的审美性质与性情陶冶功能的论述揭示了礼乐教化的美育性质。
- 朱军利
- 关键词:礼乐教化德教人性论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