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观察针刺肺经穴和大肠经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各针刺组FEV1、PEF、FEV1/FVC、FEF25、FEF50、FEF7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针刺1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FEV1、PEF、FEV1/FVC、FEF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2组对FEV1、PEF、FEF50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F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改善,FEV1、FEV1/FVC、FEF2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从肺、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且肺肠合治的改善作用更明显,说明肺经穴与大肠经穴具有协同作用。
- 付钰刘寨华王宝凯陈晟谭程朱琦赵吉平
- 关键词:针刺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 基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络腧穴切诊的肺与大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从经络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及其经脉在病理状态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切诊方法,对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肘膝关节以下的十二经脉及背俞穴进行循经切按,记录异常反应,发现病变经脉及有异常反应的背俞穴。结果:异常经脉以肺经为首,其次为大肠经、脾经,继之为肝经、胃经和三焦经;背俞穴的异常反应主要出现在肺俞,其次为大肠俞、脾俞。结论:根据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络腧穴切诊的诊察结果,初步说明肺及其经脉和相表里的大肠及其经脉在病理状态下关系密切。
- 谭程高丹张昶付钰王宝凯朱琦王燕平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与大肠相表里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相关腧穴体表温度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腧穴病理反应特点及不同证候患者的腧穴温度变化规律。方法 81例哮喘患者分为寒证组45例、热证组36例,另选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ATIM-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在采集到的红外热像图上,记录肺经腧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大肠经腧穴(天枢、曲池、偏历、合谷)、督脉的印堂穴的温度值,比较分析各组受试者左右两侧同一穴位的皮肤温度。结果对照组各穴位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偏历、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寒证组中孔最、合谷的平均温度值较对照组低,尺泽、曲池平均温度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天枢、曲池、偏历、合谷平均温度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的部分腧穴呈现左右失衡现象,热证患者其肺与大肠经相关腧穴皮肤温度值显著高于健康人。
- 朱琦付钰倪金霞谭程张昶王宝凯赵吉平
-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技术寒证热证皮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