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医药治疗
  • 3篇中医药
  • 3篇中医药治
  • 3篇中医药治疗
  • 2篇电针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计数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朱红英
  • 4篇李和平
  • 3篇薛凤玲
  • 2篇段丽君
  • 2篇王新莉
  • 1篇王坤玲
  • 1篇姚梓平

传媒

  • 4篇新疆中医药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2
  • 4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针刺强度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强度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弱电针组、强电针组,每组8只,另6只造模备用。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针刺"百会"、"大椎"穴,接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15Hz,调整不同电流参数,强电针参数:以肢体震颤或肌肉出现轻微强直收缩为度,电流强度4~7mA;弱电针参数:以胡须微动或肌肉轻度跳动为度,电流强度1~3mA。24h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NF-α,IL-1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电针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P<0.01~0.05);与弱电针组比较,强电针组对TNF-α、IL-1β的调节作用显著(P<0.05)。结论不同针刺强度在调节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有差异,强刺激优于弱刺激。
段丽君朱红英李和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朱红英李和平
关键词:辨证辨证分型微观辨证中医学
化痰祛瘀调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6年
治疗脂肪肝患者6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化痰祛瘀、调肝健脾中药方,对照组用非诺贝特,结果8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5%。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相关性指标均有改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效果(P<0.05)。
朱红英王新莉李和平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治疗
浅谈糖尿病血管病之瘀血络损被引量:7
2012年
糖尿病血管病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提出瘀血络损是发病的病机关键,阐述瘀血络损在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中医病机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朱红英王坤玲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病机瘀血络损
长期口服中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中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火旺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时血小板的计数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月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出血状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两组在出血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在2个月以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出血情况方面,中药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口服中药治疗ITP是有效的,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出血情况,但在治疗早期是否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
朱红英薛凤玲
关键词:中药汤剂ITP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
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方法:以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将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西药加中药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2周内腹水消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见效快而平稳,并发症少等特点。
朱红英王新莉
益肾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益肾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口服益肾密骨方,对照组口服阿法D3,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在治疗初末期分别测定腰椎骨密度、股骨ward’s三角区和临床症状疗效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41.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MD比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组BMD在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密骨方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BMD的作用,其疗效优于阿法D。
朱红英李和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
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SS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弱电针刺激组、强电针刺激组,每组10只,后3组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I/R)6 h后开始针刺。24 h二次针刺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P<0.01),但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弱电针刺激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强电针刺激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强电针刺激组与弱电针刺激组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4 h会有所改善,因此不能说明24 h大鼠NSS的改善是电针的作用效果。强电针刺激能通过降低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起保护作用。
段丽君姚梓平朱红英薛凤玲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NSS脑组织含水量
自拟滋阴清热补肾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以滋阴清热补肾方为基本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疗效的时相变化。方法:将60例阴虚火旺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滋阴清热补肾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分别记录治疗1、2、3、6个月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疗效在1月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在2个月时疗效基本相当,在3个月之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ITP是有效的,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激素治疗组。
朱红英薛凤玲
关键词:ITP血小板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