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雷

作品数:79 被引量:58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15篇地球化
  • 15篇地球化学
  • 11篇油气
  • 11篇成藏
  • 10篇土壤
  • 9篇有机质
  • 9篇化合物
  • 8篇色谱
  • 8篇污染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多环芳烃
  • 7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化学特征
  • 6篇烃源岩
  • 6篇准噶尔盆地
  • 6篇芳烃
  • 5篇油气成藏
  • 5篇表层土

机构

  • 6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北京市辐射安...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79篇朱雷
  • 25篇张枝焕
  • 11篇秦黎明
  • 9篇朱丹
  • 9篇史权
  • 9篇师生宝
  • 8篇刘洪军
  • 8篇王春江
  • 7篇贺光秀
  • 7篇钟宁宁
  • 7篇王铁冠
  • 6篇王新伟
  • 5篇李美俊
  • 5篇彭旭阳
  • 4篇杨永才
  • 4篇石正勇
  • 4篇王飞宇
  • 4篇田永晶
  • 3篇杨策
  • 3篇刘岩

传媒

  • 6篇石油天然气学...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二叠统烃源岩封闭体系生烃热模拟实验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妖魔山与大龙口剖面的2个烃源岩样品进行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分析,获取不同温度条件下中二叠统烃源岩生油气量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该地区Ⅰ型干酪根与Ⅱ1型干酪根的生烃演化模式,另外,选取该地区的相关地球化学参数与烃源岩厚度,计算准南缘中二叠统烃源岩至现今的天然气不同组分强度。结果表明:二叠系烃源岩Ⅰ型干酪根生油气量明显高于Ⅱ1型干酪根,生油能力持续时间长,生油区间的RO值为0.6%-2.0%;Ⅱ1型干酪根生油能力明显较弱,生油区间RO值为0.7%-1.3%。Ⅰ型干酪根生气的RO值从1.3%开始,生气量逐渐增加,Ⅱ1型干酪根生气要早一些,从RO值为1.0%时开始,生气量也明显低于Ⅰ型。3个剖面以大龙口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气强度最高,为167.52×108m^3/km^2,甲烷与乙烷的强度也最高;其次为妖魔山剖面,生气强度为118.88×108m^3/km^2;红雁池剖面的生气强度最低,为11.46×108m^3/km^2。总体而言,准噶尔盆地南缘生气潜力较高,勘探前景广阔。
秦黎明张枝焕朱雷刘洪军席伟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不同低毒性替代试剂抽提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2013年
三氯甲烷是岩石可溶有机质抽提常用的溶剂,但由于其较强的毒性,有必要寻找低毒高效的替代溶剂。比较了6种抽提方法的利弊,并且结合前期的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的成果,探讨了6种抽提方法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方法得到的芳烃化合物的分布及相关参数基本接近,仅B方法的化合物的抽提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于其余方法;而E方法的抽提效果更佳,甲基萘化合物的分布相对高一些,更有利于参数的计算,而其余的菲、三芴及四环与五环芳烃化合物的分布及参数接近。结合饱和烃的分布总体认为,E方法更有利于抽提,并且更加环保低毒,而高含量甲醇与丙酮及三氯甲基毒性大一些,对人体有害,从而选择V(二氯甲烷)∶V(甲醇)=98∶2为更可靠的抽提试剂。
朱雷秦黎明朱丹马军裴琴琴陈伟粱
关键词:低毒性抽提可溶有机质
石油及沉积有机质中C_1-和C_2-烷基二苯并噻吩鉴定及分布被引量:8
2014年
根据标样共注实验、保留指数对比、结合化合物结构及性质,对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多环芳烃化合物的C1-和C2-烷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化合物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其在HP-5MS色谱柱上的保留指数。研究结果纠正了多个前人鉴定有误的异构体,完整、系统地确定了4个C1-和14个C2-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和色谱质谱出峰顺序,初步探讨了石油及沉积有机质中烷基二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师生宝李美俊朱雷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标样色谱质谱沉积有机质
煤矿区表层土壤中芳香烃组成、分布特征及标志化合物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平顶山市石龙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共鉴定出78种代表性化合物,包括11种USEPA优控PAHs.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样品中单体烃菲、荧蒽、芴、芘含量比较高.在不同功能区域芳烃含量差别较大,采矿区及焦化厂区土壤中芳烃含量明显高于污灌区和农业区,而煤矸石山附近土壤中芳烃含量最高.采矿区、焦化厂区和污灌区土壤中低环数PAHs的比例远大于高环数PAHs,农业区反之.通过对φMP/φP、MPI1、φP/φA、φFL/φPY等参数值的分析认为,煤尘、烟灰沉降是石龙区土壤中PAHs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单体烃与PAHs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和蒽可作为煤矿区域表层土壤中PAHs的标志性污染物.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新伟尹秀英张枝焕朱雷
关键词:煤矿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
二叠-三叠界线生物与环境演化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
王春江刘义梅刘虹秀朱雷史权
该项目重点研究了煤山二叠-三叠界线地层的分子及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建立了“金钉子”的分子地层学记录,并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成因和全球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揭示了事件界线层附近存在着姥鲛烷的异常富集,提出其成因主要...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沙湾地区中新生界和乌伦古坳陷三叠系-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张枝焕黄志龙张振英刘洪军秦黎明李伟袁东山杨永才朱雷史权
通过对四棵树-沙湾地区中新生界和乌伦古坳陷三叠系-石炭系岩心、岩屑和未风化野外露头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系统的研究了恰尔库图草原北东侧、红尖沟上支流、哈姆斯特北和和布克河4个野外露头烃源岩发育剖面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的地球化...
关键词:
沈家铺油田枣Ⅴ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2004年
对沈家铺油田枣V油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母源沉积环境、生源及生油岩演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饱和烃的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烷烃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成熟度参数低,这些都表明原油具有低成熟度的特点。Pr与Ph含量的比值低(0.66~0.88),伽马蜡烷与C31藿烷含量的比值高(0.59~0.86),这反映出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其生油源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尹伟林壬子朱雷林双运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源岩生油岩母源还原环境
土壤中含氧、含硫极性化合物预处理方法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更加有效的土壤中含氧、含硫极性有机化合物的预处理方法,为系统深入地开展土壤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并利用有机示踪技术进行污染源解析奠定基础。
朱雷彭旭阳张枝焕
关键词:土壤污染
油层合理开采边界的地球化学预测被引量:1
2002年
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是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地球化学参数是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的,能反映单井的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的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的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张枝焕王铁冠朱雷周永炳刘国志
关键词:油藏地球化学抽提物油藏
富有机质页岩和石油中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马来酰亚胺或1H-吡咯-2,5-二酮来源于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的降解,是沉积有机质和石油中一类新型生物标志化合物。通过对国内外几个含油气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可溶有机质(EOM)和原油进行精细分离,在目标馏分F2中发现了丰富的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尤其是主要由光合绿硫细菌生成的2-甲基-3-异丁基(Me,i-Bu)和2-甲基-3-正丙基(Me,n-Pr)马来酰亚胺。研究表明,2-甲基-3-异丁基和2-甲基-3-正丙基马来酰亚胺在海相和咸化湖盆中十分发育,表明透光滞水带(PZE)发生在松辽盆地嫩江组微咸水环境、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咸水—半咸水环境和奥连特盆地Napo组海相环境,指示强还原的保存条件。北部湾盆地2-甲基-3-异丁基和2-甲基-3-正丙基马来酰亚胺的出现反映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形成过程中存在PZE,同样反映还原环境以及微咸水水体。可见,PZE是有机质富集和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Me,i-Bu)/(Me,Et)(甲基,乙基)和(Me,n-Pr)/(Me,Et)参数可以区分海相、半咸水—咸水湖相和微咸水湖相环境。
王广利常睿李婧仪朱雷
关键词:马来酰亚胺烃源岩沉积环境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