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宁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四溴双酚-A
  • 4篇氧化物歧化酶
  • 4篇歧化酶
  • 4篇污染
  • 4篇颤蚓
  • 4篇超氧化物
  • 4篇超氧化物歧化...
  • 3篇毒理效应
  • 3篇生态毒理
  • 3篇生态毒理效应
  • 3篇土壤
  • 3篇转移酶
  • 3篇胁迫
  • 3篇硫转移酶
  • 3篇谷胱甘肽
  • 3篇谷胱甘肽硫转...
  • 3篇谷胱甘肽硫转...
  • 3篇超氧化物歧化...
  • 2篇氧化胁迫
  • 2篇水处理

机构

  • 20篇南开大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作者

  • 20篇李亚宁
  • 9篇周启星
  • 6篇李国东
  • 4篇安鑫龙
  • 4篇刘伟
  • 3篇李凤祥
  • 3篇李雪梅
  • 2篇华涛
  • 2篇刘庆余
  • 1篇罗义
  • 1篇曾文炉
  • 1篇高冠道
  • 1篇胡献刚
  • 1篇殷艳艳
  • 1篇高歆
  • 1篇宋晓静
  • 1篇冯秀娟
  • 1篇陈军宁
  • 1篇张晨
  • 1篇张泓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技术
  • 1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前沿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渤海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演化及其对策被引量:9
2006年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随着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新型产业的崛起,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环渤海地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三个角度,对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进行了宏观意义上的分析和预测,并据此提出了解决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措施。
李亚宁华涛周启星
关键词:环境污染土壤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介绍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在安全玻璃、胶粘剂、陶瓷花纸、膜分离技术、油墨、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概述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同时结合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展望了技术、应用的发展动态。
李国东张泓李亚宁刘伟
关键词: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膜片
四溴双酚-A对小麦种子发芽及根伸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就小麦种子发芽及根伸长对不同浓度的四溴双酚-A(TBBPA)的毒性响应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在所选暴露浓度范围内,TBBPA并未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产生明显影响;各TBBPA暴露浓度下小麦芽生长的比生长速率(μ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污染暴露16h时达到峰值。而各污染暴露浓度下根伸长的比生长速率(μ根)随时间的变化却略有差异,其在污染暴露12 ̄20h这一时间段内趋于稳定且随着TBBPA暴露浓度的加大这一趋势逐渐明显;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小麦芽生长的μ芽先升高,在0.02mg·L-1时达到峰值,此时TBBPA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达到顶峰,接着μ芽又大幅度降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小麦根伸长的比生长速率(μ根)同样先升高后降低,当暴露浓度为0.05mg·L-1时μ根值最大,TBBPA对根伸长的促进作用达到顶峰。
李亚宁周启星曾文炉
关键词: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生态毒性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被引量:8
2012年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整个摄食过程分为水流形成和胞吞作用两个阶段;水流形成依靠海洋尖尾藻整个细胞围绕饵料藻旋转实现,胞吞器官为纵沟;每个海洋尖尾藻细胞内可同时容纳饵料藻一至数个。此外,分属于不同门类的供试藻均能被海洋尖尾藻摄食。
安鑫龙李雪梅李亚宁
四溴双酚-A污染对颤蚓的毒性胁迫
本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采用动、静态生物慢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颤蚓(Monopylephoruslimosus)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及相Ⅱ结...
李亚宁周启星胡献刚
关键词:颤蚓四溴双酚A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文献传递
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特征。[方法]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作为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的饵料进行室内静置培养。[结果]海洋尖尾藻静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发生变化,先由饵料藻培养液的颜色变为淡粉红色至粉红色,最终变为无色。海洋尖尾藻培养过程中瓶底首先出现少量沉淀物,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沉淀物上附着的饵料藻开始逐渐增多然后慢慢减少直至消失。[结论]该研究获得了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牲征,为海洋尖尾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安鑫龙李雪梅李亚宁
关键词:培养液胞外分泌物
四溴双酚-A污染对颤蚓的毒性胁迫
<正>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采用动、静态生物慢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颤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及相...
李亚宁周启星胡献刚
关键词:四溴双酚-A
文献传递
含油污泥兼性厌氧发酵处理
2013年
含油污泥的兼性厌氧发酵处理是一项重要的解决油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它可以减少污泥体积,稳定污泥性质,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系统研究了中海油泥的基本性质,油泥兼性厌氧发酵前后技术参数变化。发现处理后油泥的含油量、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实验组添加的调理剂起到了很好的固氮效果。探索了含油污泥的兼性厌氧发酵处理的可行性。
刘伟李亚宁李国东倪文域
关键词:含油污泥生物处理
磺胺甲恶唑对小麦叶片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探明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生态毒理效应,通过实验室人工控制毒理实验,研究了低浓度SMZ暴露对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蛋白质(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7d后,各浓度组小麦叶片的SOD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1),并且染毒浓度的升高增强了SOD的活性,表明SMZ暴露胁迫下,小麦可启动自身的保护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基损伤。而小麦叶片的CHL含量,随着SMZ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当SMZ暴露浓度较高时,小麦叶片的CHL含量被显著抑制(P<0.05))。当SMZ染毒浓度为0.05~0.50mg·L-1时,SP的含量被显著诱导(P<0.01));1.00mg·L-1SMZ对SP的含量产生显著(P<0.01)抑制,这说明SMZ染毒剂量将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严重影响。综上,SOD的活性变化可反映出SMZ暴露对小麦的污染效应及其生态毒性作用,但将其作为评估SMZ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亚宁陈春李国东刘庆余田莉莉
关键词:磺胺甲恶唑小麦生态毒理效应超氧化物歧化酶
齿状纹石藻的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齿状纹石藻(Pleurochrysis dentata)的室内一次性培养特征、运动方式和繁殖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齿状纹石藻室内一次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发生明显规律性变化,由指数期的黄褐色逐渐变为衰亡期的乳白色;齿状纹石藻的运动方式为旋转式运动或前进;无性繁殖方式为产生似亲孢子。齿状纹石藻的生物学特征是研究其生态学及对其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基础。
李雪梅李亚宁安鑫龙
关键词:繁殖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