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明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依那普利
  • 2篇树突
  • 2篇细胞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5篇广东省第二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李克明
  • 4篇赵雅红
  • 3篇许楚宏
  • 3篇叶泽兵
  • 2篇吕永恒
  • 2篇李冬义
  • 1篇黄光胜
  • 1篇严全能
  • 1篇杜作义
  • 1篇杨旺明
  • 1篇饶先伟
  • 1篇张燕
  • 1篇王文林
  • 1篇黎洪展
  • 1篇张刚庆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可达龙,观察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29.2%)明显低于对照组(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达龙对RA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叶泽兵许楚宏赵雅红杜作义李克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可达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再灌注心律失常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状态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影响。方法大鼠30只分组饲养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培养条件下制备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LR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大鼠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а)分泌增多。与AS组相比较,AS应用依那普利组的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下降,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а)分泌减少。结论AS大鼠DC处于激活状态,DC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ACEI对大鼠DC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
赵雅红吕永恒严全能许楚宏李冬义李克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动脉粥样硬化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梗死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功能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AM I口服依那普利组、AM I口服氯沙坦组。6周后测左室重量及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分析。结果依那普利、氯沙坦治疗组心脏重量指数均较AM I组下降,而心肌的-αMHC mRNA表达较AM I组增加,-βMHC mRNA表达较AM I组降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改善梗死心肌心室重构的机制与其调节心肌MHC的基因表达有关。
赵雅红许楚宏张燕叶泽兵李冬义李克明
关键词:洛沙坦依那普利心肌肌球蛋白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与树突细胞分布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树突细胞(DCs)在外周血、动脉壁分布情况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方法 SD大鼠30只分组饲养12 w后,测定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分别取外周血、动脉壁组织,并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比例情况。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DCs的CX3CR1表达情况。结果 AS大鼠内膜较正常对照大鼠内膜增生明显(P<0.001),其外周血DCs分布明显减少(P<0.05)且主动脉内DCs比例明显升高(P<0.05)。应用阿托伐他汀后AS大鼠内膜增生明显减轻(P<0.05),其外周血DCs分布增多(P<0.001)且主动脉壁内DCs比例明显降低(P<0.001)。AS大鼠DCs的CX3CR1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应用阿托伐他汀后CX3CR1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AS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与DCs比例变化有关,DCs在AS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管壁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抵制DCs向动脉内膜迁移,降低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此作用可能与DCs下调CX3CR1基因表达有关。
李克明王文林吕永恒黎洪展黄光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CX3CR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叶泽兵张刚庆杨旺明饶先伟赵雅红李克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