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1998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对4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其中30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现将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 李冉唐一平赵宁辉徐蔚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比较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43例。单侧组患者接受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双侧组患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预后优良率、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低于术前,双侧组术后颅内压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相比,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好。
- 李冉张利通许红旗
- ATP结合盒转运子E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周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手术收集的71例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ABCE1蛋白表达水平。将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对照组和ABCE1 KD组, 分别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ABCE1 shRNA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ABCE1蛋白表达水平(0.87±0.12)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2.09±0.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88±0.22)明显高于ABCE1 KD组(1.30±0.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 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 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59.32±6.09)%]明显高于ABCE1 KD组[(30.12±4.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1,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01±0.34)%]明显低于ABCE1 KD组[(19.43±3.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7.43±5.89)个]明显高于ABCE1 KD组[(57.91±4.32)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1.38±0.31)明显低于ABCE1 KD组(2.01±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 P<0.05)。对照组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水平(1.19±0.15)明显高于ABCE1 KD组(0.55±0.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 P<0.05)。结论 ABCE1蛋白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并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过程。
- 何超马国弘李冉刘晓萌申学明
-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凋亡
- 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Gal-3、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C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3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CS患者137例,按治疗方案分rt-PA+丹参多酚酸组(n=69)、rt-PA组(n=68)。rt-PA组常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丹参多酚酸组在rt-PA组基础上予以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血清Gal-3、hs-CRP水平。结果 rt-PA+丹参多酚酸组总有效率84.06%(58/69)较rt-PA组69.12%(47/68)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l-3、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rt-PA+丹参多酚酸组低于rt-PA组(P<0.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MAS评分升高,且rt-PA+丹参多酚酸组NIHSS评分低于rt-PA组,MAS评分高于rt-PA组(P<0.001);rt-PA+丹参多酚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5/69)与rt-PA组4.41%(3/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C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降低血清Gal-3、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 李雁李冉孙科司强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静脉溶栓超敏-C反应蛋白大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
- 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2例,分析数字化颅骨修补材料的制作过程、手术时间、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出现切口感染、皮瓣下积液及不规则及凹陷等情况,患者对塑形的结果满意度高.结论二维数字化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修补后外观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颅骨修补材料.
- 廉坤赵宁辉李冉方绍龙曹毅徐蔚
-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外科手术
- 常温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对猴脑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猴脑常温缺血0 min、10 min、15 min、20 min后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Bc1-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5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0 min组(双侧颈动脉常温下阻断0 min后行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即热缺血0 min,简称0 min组,n=4),10 min组(方法同上,n=4),15min组(n=4),20 min组(n=3).依照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前期方法建立模型,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实验猴灌注或复苏死亡后立即开颅取脑,长期存活猴饲养到术后4周处死开颅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猴额叶神经细胞Bc1-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0 min组、10 min组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15 min组长期存活2只,重残1只,死亡1只;20 min组则全部死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4组间相互比较,Bax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10 min组、15 min组、20 min组3组间猴脑额叶Bc1-2表达明显逐渐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组与2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组较10 min组、15 min组猴额叶Bc1-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深低温能显著降低Bax的表达,促进Bc1-2的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高永军王韬李冉李宝成蒲军徐蔚
- 关键词:选择性超深低温猴脑断血流BC1-2
- 听神经瘤术后并发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27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将其分为大型肿瘤组43例,中型肿瘤组46例,小型肿瘤组38例,比较3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差异。分析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耳鸣54例(42.52%)、脑脊液漏49例(38.58%)。大型肿瘤组耳鸣的发生率高于小型肿瘤组(P<0.017),大型肿瘤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中、小型肿瘤组(P<0.017)。与无耳鸣组比较,耳鸣组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与无脑脊液漏组比较,脑脊液漏组年龄大,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肿瘤较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耳鸣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尽早发现听神经瘤,避免肿瘤体积增大和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风险。
- 贺鹏李冉罗文凯尚伟刘安龙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耳鸣脑脊液漏LOGISTIC模型
- 颈动脉狭窄与糖尿病和肥胖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相关的14个基因位点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6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观察组),颈动脉狭窄均经动脉血管的CT造影(CTA)或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360例志愿者(对照组),对CAMTA1、SLC30A8、CDKN2A/B、TCF7L2、SLC2A9、IGF1、PDGFB、FTO、KCNJ15、ESR1等12个基因的14个位点进行分型,采用Pearson χ^(2)检验两组研究对象SNP位点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14个候选SNP基因位点进行分析显示,观察组ESR1rs722208等位基因G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9),KCNJ15rs3746876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4)。观察组单侧颈动脉狭窄115例,双侧颈动脉均狭窄为81例,进一步分析ESR1rs722208、KCNJ15rs3746876位点的基因型与颈动脉病变血管数量的关联,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对照组ESR1rs722208(P=0.007,OR=1.628,95%CI:1.139~2.326)和KCNJ15rs3746876(P=0.026,OR=1.809,95%CI:1.066~3.0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rs722208和KCNJ15rs3746876位点突变可能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相关。
- 张利通李冉梁洪磊许红旗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肥胖症基因
- 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MIA)中破裂的颅内动脉瘤(I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2021年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2例开颅夹闭的破裂IA患者,依据IA的个数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其中单发组241例,多发组71例;在多发组中,破裂动脉瘤为71个,未破裂动脉瘤106个,统计分析单发组与多发组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以及多发组内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多发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单发组(P<0.05);单发组60岁以下患者高于多发组,多发组80岁以上患者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IA中,破裂组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的比率小于未破裂组,最大直径5 mm以上的比率大于未破裂组(P<0.01);关于动脉瘤的形态,破裂组不规则率大于未破裂组(P<0.01);破裂组纵横比均值大于未破裂组(P<0.01);破裂组IA最大直径的均值大于未破裂组(P<0.01)。结论在MIA中可以使用纵横比预测和判定动脉瘤的破裂,形状不规则和IA最大直径在破裂动脉瘤的判断上也具有指导意义。
- 张利通李冉许红旗梁洪磊
-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
- 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术在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共124例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常规微创引流术治疗设为对照组,56例采用微创引流术中行ICP辅助下控制性减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血肿清除率率、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头皮渗液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分级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P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但该术式较常规微创引流术可能导致术中血肿清除率下降和置管时间延长。
- 常枫王序罗文凯李冉
- 关键词:颅内压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