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
- 作品数:23 被引量:25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安徽省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构建研究
- 利用2001-2009年3-10月逐日4次1°×1°NCEP FNL分析资料计算了各时刻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d滑动平均值,建立了对流参数库.根据“邻(临)近”原则,在大量历史个例的基础上,对安徽省雷暴、大风、...
- 陆雅君花振飞李劲朱鹏飞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 K—L变换在估测雨量集成中的应用初探
- 针对卫星遥感和天气雷达两种资料估测雨量进行集成的难题,本文尝试用K—L变换对两类估算资料进行成分分析,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从结果分析来看,用改进的K—L变换法提取出的最优成分与实况降水的相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通过对200...
- 黄勇李劲刘惠敏郑媛媛吴林林
- 关键词: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
- 文献传递
- Farneback光流法在雷达回波追踪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基于Farneback光流法实现了雷达回波追踪,并选取不同天气类型的雷达资料进行测试评估,结果表明:利用Farneback光流法估算的位移场空间分辨率和准确度均较高,空间分辨率为1 km,风向风速与实况吻合,能清晰刻画出风场中的辐合辐散结构。利用主观对比法和客观指标计算法与交叉相关法(TREC)作对比,表明利用Farneback光流法得到的回波位移场精度优于TREC法,应用前景良好。
- 吴奕霄李劲项瑛周学东王珂清
- 基于雷达反射率的阵风锋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 分析了2002~2009年间安徽省多次阵风锋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总结了阵风锋的雷达回波特征。采用模板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自动识别阵风锋回波的算法。算法能够有效增强反射率图像中的线状回波特征,并抑制其他形态的回波信息,长...
- 李劲徐芬顾松山
- 关键词:阵风锋自动识别算法临近预警
- 文献传递
- 多普勒雷达定量估算淮河区域降水量结果分析
- 安徽省气象台利用近几年多普勒雷达体扫多仰角资料以及气象台站自记雨量资料,采用最优化、概率配对方法在淮河流域雨季不同气候区进行降水估算。分别得到不同区域的Z-I关系,并在2002年6~7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概率配对方法...
- 郑媛媛吴林林李劲朱红芳谢亦峰吴汪毅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突发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 本文通过提取、筛选与强对流回波相关性较好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特征量,分季节建立预报阈值,利用安徽省及周边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建立了强对流天气客观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在2004~2006年的试用中对强对流天气具有较...
- 郑媛媛李劲方翀张雪晨谢亦峰姚晨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阵风锋空间结构分析
- 阵风锋是与强风暴相伴随的局地灾害性天气现象,是风暴中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空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湿空气之间的交界面,通常认为阵风锋是边界层辐合线的一种,又称雷暴的出流边界。阵风锋尺度小、生命史短,常规观测手段不能对其进行有效...
- 李劲曹卫卫
- 关键词:阵风锋风廓线雷达强风暴
- 一次龙卷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被引量:28
- 2004年
- 利用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8日发生在安徽省无为县境内的一次龙卷过程。此次龙卷产生于低空急流左侧,动力、热力条件均为较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发现,龙卷起源于中高层向低层发展的中-γ尺度气旋中。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表明,龙卷发生前10min闪电活动开始频繁,龙卷出现后负地闪明显加大,且龙卷闪电存在于雷暴的发展后期、成熟和消亡阶段。此次龙卷的一些基本特征与通常结论有所不同,(1)雷达反射率因子小于通常结论;(2)龙卷风暴发展高度不是很高,回波顶高仅6~9km,类似于普通雷暴;(3)闪电活动中以负地闪为主,正地闪较少,并未出现正地闪一度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 姚叶青魏鸣王成刚李劲
-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龙卷
- 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冰雹预警中的应用
- 姚叶青郑媛媛李劲郝莹周昆王兴荣
- 该项目主要从不同时间尺度建立了冰雹识别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并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项目主要内容:建立了冰雹的0-24小时潜势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冰雹识别预警业务系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机理分析。该...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 安徽暖季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安徽地区暖季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拼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2015—2020年安徽省暖季(5—9月)对流活动雷达回波的气候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暖季对流活动存在显著月际变化和区域差异。对流在江淮梅雨期的6—7月活动最频繁,5、8月次之,9月最少。6、7月对流数量大值区分布呈西南—东北走向。(2)安徽夏季(6—8月)对流数量日变化呈午后主峰和清晨次峰的双峰特征。其中6月对流活动峰值出现于清晨,与夜间到清晨上游地区低空西南气流加强导致安徽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强有关。7月对流活动主峰出现于午后,清晨为次峰,其中主峰对流活动持续时间更长,这与7月安徽午后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增强有关,清晨出现次峰的原因同6月类似,但强度弱于6月。8月对流活动特征为午后单一峰值,日变化幅度最显著,为典型的午后热对流型。
- 李慧敏安晶晶邱学兴郑淋淋刘杰李劲吴瑞姣周晓晔
- 关键词:雷达拼图气候学特征日变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