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旭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酚类污染物与L-Cys间的作用机理和电子传递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与苯二酚污染物之间相互结合的作用机理和电子传递信息.结果表明:固定在金表面、排列呈有序结构的单分子层膜状态的L-半胱氨酸与苯二酚相互作用时,对三种苯二酚异构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均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发生;而分散游离于水溶液中、呈无序游离结构状态的L-半胱氨酸与苯二酚相互作用时,对氧化还原反应起阻碍作用,不利于电子转移.进一步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涉及化学键强作用力,未发生分子化学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半胱氨酸与苯二酚污染物通过N…H—O氢键,结合形成L-Cys.C6H6O2或(L-Cys)2.C6H6O2缔合物.分子间结合点数目的不同,导致其电化学活性和行为的差异,并使生物分子的功能发生变异.
- 赵国华李宏旭李明芳胡惠康
- 关键词:L-半胱氨酸酚类污染物循环伏安法电子传递
-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锡锑铈铕复合氧化物纳米电极及制备方法。由钛金属片表面负载锡、锑、铈、铕纳米复合氧化物修饰层组成。用溶胶-凝胶方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氧化焙烧工艺进行制备。将100gS...
- 赵国华胡惠康李楹刘梅川李宏旭
- 文献传递
- 对苯二酚污染物与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与对苯二酚污染物之间相互结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金电极表面排列呈有序单分子膜状态的L-半胱氨酸,与对苯二酚相互作用时对其氧化还原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有利于电...
- 李明芳李宏旭赵国华
- 关键词:L-半胱氨酸循环伏安法电子传递
- 文献传递
-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锡锑铈铕复合氧化物纳米电极及制备方法。由钛金属片表面负载锡、锑、铈、铕纳米复合氧化物修饰层组成。用溶胶-凝胶方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氧化焙烧工艺进行制备。将100gS...
- 赵国华胡惠康李楹刘梅川李宏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