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飞
- 作品数:32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略论殷周之际铜器墓的断代问题(摘要)
- 李宏飞
- 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20年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遗存,其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1]。以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以其高度辉煌的王朝气象、高度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2]。
- 李宏飞赵海涛
-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中国古代文明二里头文化学术地位形成期
- 中国古典意义的“大同·小康社会”被引量:4
- 2010年
- 若干常规聚落以群相聚组成了史前的复合聚落,复合聚落内部随后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复杂化,最终形成了以陶寺中期城址为代表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谐共处于同一个大型聚落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随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形成,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转变为了以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遗址为代表的,在聚落居住方式上具有明显社会阶层分化的"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
- 李宏飞
- 关键词:聚落社会复杂化社会分层
- 孙家城H29陶器群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7年
- 孙家城H29陶器群呈现出商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的特征,属于西周早期殷遗文化居址遗存。孙家城H29与毛家咀居址陶器群反映出东南地区西周早期殷遗文化居址陶器群不同于商人旧畿的地方特色。
- 李宏飞
- 关键词:西周早期
- 试论殷遗系铜器群被引量:7
- 2022年
-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以来,“商器”的概念基本等同于商代铜器。《殷文存》序言即谓:“殷人文字,自宋以来,世惟于彝器中见之。……若夫彝器,则出土之地往往无考,昔人著录号为商器者,亦非尽有根据,惟商人以日为名,通乎上下,此编集录即以是为埻的。而象形文字之古者,亦皆入之,虽象形之字或上及夏氏,日名之制亦下施于周初,要之不离殷器者近是。”[1]容庚也指出:“吾人所据以定为商器者,一为图形文字,一为以日为名。然二者皆下及周代,故颇难[王高]定。”[2]彼时学者侧重于商周铜器断代研究,尚未从商周两系的研究视角对商系铜器展开深入考察。
- 李宏飞
- 关键词:彝器商代铜器容庚象形文字图形文字
- 论登封王城岗商代房址85WT264F1陶器群
- 2022年
- 河南登封王城岗85WT264F1陶器群的年代介于二里冈上层二期和殷墟文化第一期之间,相当于邹衡先生划分的“商文化早商期第四段第Ⅶ组”。由于郑州地区该阶段遗存的陶器群面貌仍基本保持二里冈文化特征,可归入广义的“二里冈上层”范畴,建议称为“后白家庄期”。郑州地区的商文化变革发生在该阶段和殷墟文化第一期之间,中原地区延续千余年的深腹罐使用传统在此阶段步入尾声,殷墟文化关帝庙类型在殷墟文化第一期形成之初即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李宏飞
- 论游凤七器——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二被引量:2
- 2020年
-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的游凤七器是关中地区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的重要铜器群。游凤七器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在殷墟文化铜器群组合基础之上的损益,是“周因于殷礼”的重要表现。根据游凤七器等铜器群的空间分布可知,武功县游凤镇以北的漆水河两岸区域应是探索先周文化的重要地域。
- 李宏飞
- 关键词:青铜器
- 论周原贺家73M1铜器群——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一被引量:5
- 2017年
- 自邹衡先生提出“先周文化”的概念并论证“先周文化”铜器群的特征以来,学界对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是以“先周文化”的概念为基础展开讨论,这样的研究固然重视陶器群背景,却容易将商文化铜器囊括至“先周文化”铜器群,又容易将“先周文化”铜器排斥至其他文化遗存。
- 李宏飞
- 关键词:铜器先周文化文化遗存商文化
- 铜器对早期中国社会变迁的作用试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课题。本文选取龙山时代至二里头时代的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地区作为研究的时空范围,运用两地区出土的特别是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诸遗址出土的红铜和青铜器、玉器以及二里头文化的早期铜礼器、玉器的诸多考古资料,在分析了早期中国社会的礼器经历了从"高规格陶器与玉器的组合"向"铜器与玉器的组合"的转变之后,从而证明铜器对二里头时代中国广域王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大变迁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作者将山西南部的龙山晚期陶寺遗址与二里头遗址作了深入比较分析,指出两处大型高规格聚落相当,墓葬均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但其结果呢,陶寺社会最终走向了崩溃,而二里头社会则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究其原因,就是陶寺文化的居民尚未掌握铸铜技术,铜器在陶寺文化居民的社会生活中并未发挥十分重要作用,更没有像二里头文化那样出现发达的青铜礼器。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作者还例举了世界民族学调查资料,即澳大利亚伊尔约隆特(yiryoront)部落十九世纪末怎样从使用磨光石斧向使用短柄铁斧的过渡最后引起了许多刺激性的社会变化,从而充分体现了具有新技术含量的物品在社会变迁中的巨大作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不仅以丰富的考古学资料证明,铜酒器的出现与中国广域王权国家的形成可能是同步发生的,铜酒器相比陶酒器在材质和技术上更胜一筹,而且指出酒礼器的"铜器化"是早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促进力量之一。作者征引了《诗经》和《礼记》》等古代典籍中关于商周时期许多贵族的宴饮诗和民间的"乡饮酒"活动,这种广为盛行的宴饮活动,对提高统治者贵族自身的地位和声望,对当时社会转型和维护新生社会的秩序起到�
- 李宏飞
- 关键词:铜器社会变迁龙山时代二里头阶层划分居住方式
- 《安阳孝民屯(三)殷商遗存·铸铜遗物》评介
- 2022年
- 青铜器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文物。在甲骨文提供丰富文献资料的同时,青铜器也是研究殷代历史的重要对象。相比周代青铜器习见的长篇铭文,殷代青铜器的铭文字数相对较少、篇幅相对较短,或仅铸以族徽,但其器物形制、器表纹饰、铸造工艺等仍然蕴含了丰富历史信息。青铜器是利用陶范浇铸而成的,考古发掘的铸铜遗物为研究殷代青铜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对证资料。
- 李宏飞
- 关键词:族徽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