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子宫
  • 4篇生殖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妊娠
  • 3篇少年
  • 3篇生殖健康
  • 3篇手术
  • 3篇输卵管
  • 3篇盆腔
  • 3篇青少年
  • 3篇肿瘤
  • 3篇子宫肌
  • 3篇子宫肌瘤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肌瘤
  • 3篇健康
  • 2篇造影
  • 2篇妊娠期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慧
  • 6篇卢丹
  • 5篇段爱红
  • 5篇吴霞
  • 4篇郑萍
  • 3篇周琦
  • 3篇魏薇
  • 3篇张宇迪
  • 3篇褚春芳
  • 2篇韩丽晖
  • 2篇盛洁
  • 2篇李斯静
  • 2篇张建萍
  • 2篇郝焰
  • 2篇吴青青
  • 1篇范玲
  • 1篇刘菊红
  • 1篇吴明辉
  • 1篇李珊珊
  • 1篇张璐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7年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9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数目≤5个,肌壁间肌瘤直径≤6 cm,浆膜下肌瘤直径≤10 cm,按术者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研究组)及腹腔镜组(对照组),最终完成随访研究组86例,对照组96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尽可能剔除肌瘤,研究组经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的肌层残留肌瘤尽量剔除。术后3、6、9、12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术后3个月B超提示正常,术后6个月或之后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结果研究组剔除可视及器械可探及的不可视肌瘤后,经腹腔镜超声发现存在残留肌瘤37例(43.0%),共80枚,剔除肌瘤58枚。研究组剔除肌瘤明显多于对照组[中位数4枚vs.2.5枚,Z=-2.413,P=0.016]。研究组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残留率23.3%(20/86)vs.39.6%(38/96),χ~2=5.570,P=0.018;复发率11.6%(10/86)vs.27.1%(26/96),χ~2=6.829,P=0.009]。结论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安全地减少术后肌瘤残留及复发。
郝焰吴青青卢丹郑萍吴霞周琦盛洁魏薇段爱红李慧李斯静
关键词:腹腔镜超声腹腔镜子宫肌瘤复发
北京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调查报告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调查部分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性行为的态度和性行为状况,了解目前北京市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服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方法选择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部分职业高中生和部分大学在校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技术人员调查,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并经过复核检查。结果①在性行为特点上,不同性别有性生活的比例不同: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在有性生活者中,11.9%有妊娠和流产史,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14%的被调查者有生殖道感染症状;25.3%有2个以上性伴侣;74.6%有避孕措施,其中78.3%使用避孕套;71.4%的男生和63.8%的女生了解紧急避孕知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其社会特征上,60.7%的学生的父亲和50%的学生的母亲的职业属白领阶层。③在获得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上,仅21.7%的人在咨询时会选择专业人员;53.2%的男生通过网络、72.5%的女生通过媒体了解避孕及生殖健康信息(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和女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的男生和75.8%的女生知道避孕套能预防艾滋病。结论①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性生活者比例较高,应成为关注的重点。②25.3%的被调查者有多个性伴侣,是艾滋病和生殖道感染的潜在高危人群,应加强教育和保护。③父母为高收入阶层的子女发生性行为者较多,应同时对学生的父母进行教育。④避孕套是最常用也较容易得到的避孕工具,应做好普及发放工作,同时推广紧急避孕方法,更好地保护青少年。⑤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加强网络教育和媒体宣传。⑥做好专业服务及专业咨询工作,提高就诊率,使青少年能得到更专业、更适合的服务。
李慧韩丽晖吴明辉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影像消失的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愈合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单发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9 cm,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选择Ⅴ型(肌瘤贯穿全部子宫肌层)及突出浆膜层<50%的Ⅵ型(肌瘤突向浆膜)子宫肌瘤,最终完成随访Ⅴ型52例,Ⅵ型34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之后每3个月一次于月经干净10天内行阴道超声,将超声下瘢痕部位恢复正常子宫肌层回声界定为瘢痕消失。结果术后3个月前均未发现有子宫瘢痕消失,Ⅴ型术后6、9、12个月瘢痕消失率分别为15.4%(8/52)、59.6%(31/52)、92.3%(48/52),Ⅵ型分别为79.4%(27/34)、94.1%(32/34)、100%(34/34),术后6、9个月Ⅵ型均明显高于Ⅴ型(χ~2=34.920、12.491,P均=0.000),术后12个月2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283,P=0.257)。结论Ⅴ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影像多于9~12个月消失,突出浆膜层<50%的Ⅵ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多于6~9个月消失。阴道超声可用于监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消失情况。
郝焰吴青青卢丹郑萍吴霞周琦盛洁魏薇段爱红李慧李斯静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瘢痕愈合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5年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不断升高,与此同时,作为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1,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确切病因不明。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年龄≥40岁、肥胖、糖尿病、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不孕等的高危因素的无症状人群中,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尤其当BMI≥25 kg/m2,
唐世倩李慧张宇迪吴霞
关键词:生殖道恶性肿瘤肿瘤家族史分段诊刮术膨宫压力宫颈浸润
输卵管通液与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通畅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输卵管通液、或/和输卵管造影(HSG)两种术前输卵管通畅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输卵管性不孕患者545例分别行输卵管通液术和/或子宫输卵管造影,并行腹腔镜检查,统计术前检查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的符合率。结果术前行输卵管通液患者181例,经腹腔镜探查,输卵管通畅的诊断符合率为60.0%,输卵管不通的诊断符合率为57.9%。术前行输卵管造影患者492例,总的输卵管通畅(左+右)的诊断符合率为74.8%,输卵管阻塞(左+右)的诊断符合率为74.6%,其结果与输卵管通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左侧、右侧近端阻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4%、57.3%,左侧、右侧远端阻塞诊断符合率则明显高于近端,分别为88.3%、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目前常用的术前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中,输卵管造影比输卵管通液的准确率高,且信息量更多,是一种有价值、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
李慧段爱红张立芳褚春芳
关键词: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诊断符合率
妊娠期附件扭转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妇产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妊娠期附件扭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临床特点:共41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附件扭转,发病孕周为孕5-36周,孕早期18例,孕中期19例,孕晚期4例,中位孕周为12周。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下腹疼痛(97.56%),附件区有固定压痛点(97.56%),可触及的附件区肿物(82.93%),恶心、呕吐(60.98%),发热(2.44%),白细胞升高〉12×109个/L(31.72%),超声示囊肿平均直径为(7.29±2.30)cm。(2)手术情况:开腹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6例。患侧附件复位+卵巢囊肿剔除术29例,患侧附件切除术10例,单纯输卵管切除2例。(3)术后病理:生理性囊肿13例(31.71%),单纯性囊肿12例(29.27%)畸胎瘤6例(14.63%),卵巢交界性肿瘤2例(4.88%),无卵巢恶性肿瘤。(4)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继续妊娠者38例,足月分娩30例,早孕流产1例,中期引产1例,早产2例,失访4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随访至今婴儿均体健。结论妊娠期附件扭转由于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常常延误诊断及治疗。生理性卵巢囊肿在妊娠期附件扭转的病理类型中占比较高(31.7%)。妊娠各期行附件手术都是相对安全的,并不明显增加流产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褚春芳任健李慧
关键词:妊娠期
56例会阴Ⅲ度裂伤的临床探讨
2001年
吴霞李慧范玲
关键词:分娩并发症病例分析
Y形网片在女性盆底功能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Y形网片材料采取轻质聚丙烯材料编织,具有合适的孔隙率,可促进阴道组织在网片上迅速生长、融合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强度,保证骶骨前悬挂的固定力度。目的:回顾性分析Y形网片修复重建女性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例,年龄37-73岁,均采用Y形网片进行腹腔镜下骶骨阴道悬吊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的POP-Q分期,采用PFIQ-7生活量表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结论:修复后随访至少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盆腔感染、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愈合良好,未发生网片侵蚀、感染等不良反应;患者修复后1,3,6个月的POP-Q分期值较修复前明显改善(P<0.05),修复后1,3,6个月的PFIQ-7生活量表评分较修复前明显改善(P<0.05)。结果表明,采用Y形网片修复重女性中骨盆底功能缺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恢复盆底解剖结构。
张宇迪卢丹郑萍吴霞李慧刘菊红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骨盆底盆底功能
项目地区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对部分青少年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北京市青少年中与艾滋病相关的、潜在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分析在生殖健康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办法。方法:选择西城区、海淀区部分职高生和部分大学在校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技术人员调查,由本人填写问卷并经过复核检查。结果:①不同学历者中有性生活的比例不同,男生中,大学8.7%,职高11.7%,女生相对较低。②有性交者中,首次年龄<16岁的占20.5%,25%未采取避孕措施;12.1%有妊娠和流产史;14%有生殖道感染症状;25.3%的人有两个以上的性伴侣。③在被调查者中,仅21.7%的人在咨询时会选择专业人员;53.2%的男生通过网络、72.5%的女生通过媒体了解避孕及生殖健康信息。④62%的人了解STD与性行为的相关性,但17.7%的男生和11%的女生不了解性行为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78.6%的男生和75.8%的女生了解避孕套能预防艾滋病;有性交者中78.3%使用避孕套。结论:①青少年性行为的低龄化、无保护性和多性伴是艾滋病的易感因素,应加强教育和保护。②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加强网络教育和媒体宣传。③避孕套是青少年普遍认同的避孕方式,是最常用也是容易得到的避孕工具,应做好普及与发放工作,更好地保护青少年。④做好专业服务及专业咨询工作,提高就诊率,使青少年能得到更专业、更适合的服务。
李慧韩丽晖
关键词:青少年艾滋病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后盆腔包块再次手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尤其是多发子宫肌瘤,常采用全子宫切除的手术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盆腔包块,该包块可有多种病变类型,其诊断和治疗难度明显大于初次发现的盆腔包块。该包块类型多为卵巢、输卵管疾病或盆腔炎性疾病,本文报道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发圆韧带肌瘤1例。为扩展诊断思路,并结合本例的诊治过程对既往盆腔手术史造成再次手术困难进行思考及总结。
李珊珊周琦李慧
关键词:子宫肿瘤全子宫切除术盆腔包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