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 作品数:47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ICU中影响患儿输液安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正>静脉输液是NICU中患儿进行抢救用药,补充静脉高营养,改善微循环等,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但由于NICU患儿自身的特殊原因,及输入药物的刺激性和高渗性等原因,引起药液的渗漏、局部皮肤坏死等各种输液安全隐患,给患儿带...
- 郭新华李慧
- 文献传递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刘春岭李慧张超段志毅张亚青
- 关键词: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老年急性脑梗死炎性因子
- 28例前庭阵发症的MRI表现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表现。方法应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28例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VP组)及28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评判所见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现象,并记录责任血管和责任血管压迫神经部位至脑干的距离。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明确两组差异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VP组56耳中存在NVCC现象有35耳,其中血管接触关系28耳,推移关系7耳,对照组56耳中存在NVCC现象有16耳,均为接触关系,未发现前庭蜗神经受血管推移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1,P<0.001)。VP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25耳(71.4%),小脑后下动脉7耳(20%),椎动脉3耳(8.6%),对照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耳(56.3%),小脑后下动脉6耳(37.5%),椎动脉1耳(6.3%),VP组与对照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4,P>0.05)。NVCC距脑干距离VP组为8.57±5.08 mm,对照组为8.93±4.64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05)。VP组NVCC压迫位置距脑干距离<15 mm者为29耳(82.9%),对照组NVCC压迫位置距脑干距离<15 mm者为12耳(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P>0.05)。结论 NVCC在VP患者中发生率高,压迫血管以小脑前下动脉多见,NVCC多发生在前庭蜗神经中枢髓鞘部。
- 李慧刘春岭张超高超
- 关键词:眩晕磁共振成像
- 疑似为病毒性脑炎的Sneddo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4
- 2021年
- Snedd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导致脑血管疾病和皮肤症状的反复发生。该例患者为青年女性,起病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性脑炎,之后反复出现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皮肤广泛网状青斑,且头部MR T2加权成像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多发高信号,诊断为Sneddon综合征。给予激素和抗栓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既往报道的Sneddon综合征不同,该患者起病时症状疑似病毒性脑炎,颅内大血管受累。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类情况,应进一步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并注意与Sneddon综合征鉴别,如病程中出现了网状青斑则需明确Sneddon综合征的诊断。
- 孙舒宁刘春岭李慧
- 关键词:卒中网状青斑病毒性脑炎
-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 赵一民刘春岭李慧贾艳露吴骏李肖楠孙舒宁聂连涛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
- 偏头痛血管周围间隙的磁共振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偏头痛患者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spaces,VRS)分布特征,研究偏头痛患者病程、发作频率及有无先兆对VRS数目的影响,以期为偏头痛诊断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5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偏头痛组,并以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进行相同序列的头颅MRI检查,计算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区、基底节区的VRS数目并对其进行组问和组内比较,进一步对偏头痛患者的病程、发作频率及有无先兆对VRS数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偏头痛组VRS检出者有48例(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例(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0,P〈0.05)。偏头痛组VRS总数目13.00(6.75,20.00)个,明显多于对照组8.00(5.00,12.00)个(Z=3.33,P〈0.01)。偏头痛组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区、基底节区的VRS数目分别为6.00(4.00,12.00)、2.00(0.00,4.00)、4.00(2.00,6.00)个;对照组上述区域VRS数目分别为0.00(0.00,2.00)、2.00(0.75,4.00)、4.00(3.50,6.00)个,两组不同区域VRS数目经组内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头痛组X^2=39.86,P〈0.01;对照组∥=40.15,P〈0.01),偏头痛组中VRS主要分布在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区,对照组VRS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有先兆偏头痛组的VRS总数目为20.00(14.50,26.00)个,多于无先兆偏头痛组的11.00(6.00,20.00)个(Z=2.52,P=0.02),且有先兆偏头痛组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区、基底节区的VRS数目分别为12.00(9.00,14.00)、2.00(2.00,6.00)、4.00(2.50,7.50)个;无先兆偏头痛组上述区域VRS数目分别为6.00(4.00,10.00)、1.00(0.00,4.0
- 贾艳露刘春岭李慧张亚青余海涛柴臣通顾志强
- 关键词:偏头痛偏头痛偏头痛磁共振成像血管周围间隙
- 浅谈护患沟通在NICU管理中的应用
-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也不断强化,护患沟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部分患儿由于种种疾病一出生就进入了NICU,有时候甚至家属都来不及看一眼孩子,加之新生儿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工作环境封...
- 李慧刘银凤
- 文献传递
- NICU护士专业知识来源情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目的了解不同护龄、不同学历及不同职称NICU护士专业知识来源情况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及1所省级专科医院117名NICU护士的专业知识来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117名NICU护士专业知识的来...
- 李慧王锟李娜
- 关键词:NICU护士
- 文献传递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脑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早产儿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3—2016-03我院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护理后2组头围、身长增长结果、干预护理前和1个月时NBNA评分结果。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儿头围、身长增长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早期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 李慧刘银凤
-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
- 偏头痛与血管周围间隙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以反复发作的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该病缺乏特异的影像学特征,其在磁共振上可表现为脑白质异常、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增多或扩大等影像学改变。其中血管周围间隙的改变属于脑小血管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也有着一定的关联。目前,关于偏头痛、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本综述总结了偏头痛、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发病机制;两者引起常见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临床上对其有更多的关注、认识和研究。
- 贾艳露李慧刘春岭
- 关键词:偏头痛血管周围间隙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