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红

作品数:137 被引量:4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早产
  • 33篇婴儿
  • 29篇早产儿
  • 29篇产儿
  • 23篇新生儿
  • 21篇早产婴儿
  • 19篇气囊
  • 18篇儿童
  • 16篇保育
  • 14篇催眠
  • 13篇综合征
  • 13篇胃肠
  • 13篇抚摸
  • 11篇晚期
  • 11篇晚期早产儿
  • 10篇护理
  • 9篇基因
  • 9篇病例
  • 8篇低出生体重
  • 7篇低出生体重儿

机构

  • 131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8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通州区...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清华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北京海淀妇幼...
  • 3篇北京市大兴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上地医...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6篇李正红
  • 26篇王丹华
  • 24篇冯淑菊
  • 21篇董梅
  • 17篇全美盈
  • 14篇唐晓艳
  • 11篇王长燕
  • 10篇丁国芳
  • 10篇邱正庆
  • 8篇宋红梅
  • 8篇张玉
  • 7篇万伟琳
  • 6篇刘捷
  • 5篇王晨
  • 5篇王智凤
  • 5篇张欣
  • 4篇秦选光
  • 4篇张乐嘉
  • 4篇沈菁
  • 4篇孙秀静

传媒

  • 8篇中华围产医学...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6篇中华全科医师...
  • 6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华新生儿科...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实用乡村...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24篇2016
  • 9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VIG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IVIG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收住的18岁以下的全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确诊前病程、主要症状、确诊前曾被诊断的疾病、确诊方法...
董梅李正红
文献传递
基因缺失可导致儿童食欲增高 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首先用甲基化PCR基因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
2005年
最近国内学者证实,一些食欲增高和过度肥胖的儿童已被诊断为患有Prader-Willi综合征,被称为“小胖威利”。截至不久前,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遗传门诊已经运用甲基化 PCR基因检测方法成功诊断了十余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并已经开始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小胖威利”是由于第15号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均来自母亲(父源缺失)造成的,发生率1/15 000- 1/25 000。由于临床症状复杂。
李正红吴晓燕
关键词:基因缺失过度肥胖发育不全内分泌科宣教指导
谷氨酰胺与早产儿免疫营养被引量:1
2004年
谷氨酰胺为早产儿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免疫营养素之一。补充谷氨酰胺可以保护小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临床研究已证实了给早产儿经胃肠道或静脉内补充谷氨酰胺的安全性。有研究证明给早产儿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提高其对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减少住院费用等。但各项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因此 ,补充谷氨酰胺对早产儿各系统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李正红王丹华
关键词:谷氨酰胺婴儿营养婴儿早产
早产婴儿体位护理气动调整垫
一种早产婴儿体位护理气动调整垫,由气垫床体、气囊防护边、气囊头枕、左侧位调整楔形气囊、右侧位调整楔形气囊和俯位调整楔形气囊构成,该早产婴儿体位护理调整垫可以用于保育箱中的早产婴儿体位的定位和调整。
李正红冯淑菊
文献传递
PDHA1基因新剪切突变致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早产儿反复抽搐和严重代酸一例报道
目的:本文通过PDHAI基因分析确诊国内首例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早产儿,以进一步了解此病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新生儿严重乳酸性酸中毒原因的多样性和基因分析在此病确诊中的重要性。方法:...
张玉李正红丁国芳邱正庆
关键词:早产儿
北京地区25家医院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对感染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576例晚期早产儿,其中母乳喂养组153例,配方奶喂养组1423例。发生感染性疾病共计484例(30.71%),其中母乳喂养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22.88%vs 31.55%,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534,P=0.004),而男婴、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窒息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8、5.386、1.535、2.353,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降低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晚期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应积极提倡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
韩露艳徐小静童笑梅张欣刘捷杨立刘慧闫菊宋志芳梅亚波米荣秦选光刘玉环齐宇洁张巍曾慧慧崔红龙卉郭果陈旭琳杨召意孙芳付晓辉王长燕李正红
关键词: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急重症表现分析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急重症表现,以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SLE消化系统表现尤其是急重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唐晓艳李正红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患者
儿童糖原累积症Ⅰb型合并克罗恩病2例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儿童糖原累积症Ⅰb型(GSDⅠb)合并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例儿童GSDⅠb合并C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表现、治疗过程和随访效果。结果2例诊断为GSDⅠb合并CD的患儿纳入研究,1例女孩,7岁;1例男孩,17岁,2例均为2岁基因确诊诊断GSDⅠb。分别在4岁、5岁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最终经内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D。除生玉米淀粉治疗维持血糖平稳外,均定期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剂量为3~5μg/(kg·d),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好转。5-氨基水杨酸(5-ASA)作为辅助治疗。结论对GSDⅠb型儿童出现腹痛、腹泻时完善消化系统评估,警惕克罗恩病肠道病变。G-CSF是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低剂量可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定期监测有无脾脏增大。5-ASA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肾功能的监测。
唐晓艳张玉李正红邱正庆
关键词:克罗恩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制剂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新生儿食管高分辨测压的临床初探
背景:随着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VLBWI)存活率的提高,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成为影响其住院时间、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 目的:分析影响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各种因素,探讨如何客观地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安全而有...
李正红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食管
文献传递
三例新生儿马兜铃酸肾病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木通中毒所致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新生儿因木通所致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3例患儿均在服用含有木通的中药后出现呕吐、腹泻及尿量减少,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实验室检查表现为高血钾、低血钠,肌酐、尿素氮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轻度肾小球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及血β2微球蛋白增高。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为碱性尿,尿β2微球蛋白增高,尿糖、尿酮体及尿氨基酸阳性。经过对症治疗后肾功能在3~4周恢复正常,5~8个月尿蛋白转阴,3个月一1年尿氨基酸转阴,9个月~3年尿糖转阴,5.0~5.5年尿pH值降至7.0。5.5~6.0年后停止服用枸橼酸合剂。3例患儿随访12年,前11年内3例患儿的血清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近期随访显示2例患儿的血清肌酐升高,例3的血清肌酐正常。3例患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有所降低,其中例1、2的eGFR低于90ml/(min·1.73m^2),近6年的eGFR每年降低1.1ml/(min·1.73m^2)及0.6ml/(min·1.73m^2),1例患儿的eGFR较前无明显降低。3例患儿血气正常,尿常规阴性,但血、尿β2微球蛋白仍较高。尿N-乙酰B葡萄糖苷酶(NAG)降至正常后又有所增高。结论新生儿马兜铃酸肾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小管功能损害,经过对症治疗肾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肾小管损害可持续多年,需要长期随访。
李正红魏珉丁国芳王丹华
关键词:木通马兜铃酸肾病随访研究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