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地震
  • 6篇裂带
  • 5篇断裂带
  • 4篇凹凸体
  • 3篇地震活动
  • 3篇障碍体
  • 3篇震级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发震
  • 3篇不均匀体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活动性分...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地质
  • 2篇东喜马拉雅构...
  • 2篇震级上限
  • 2篇潜在地震
  • 2篇青藏

机构

  • 18篇中国地震局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深圳防灾减灾...

作者

  • 18篇李正芳
  • 13篇周本刚
  • 4篇谢超
  • 3篇任治坤
  • 2篇王明明
  • 2篇李智敏
  • 2篇李姜一
  • 1篇李传友
  • 1篇李彦宝
  • 1篇温增平
  • 1篇龙锋
  • 1篇杨晓平
  • 1篇董绍鹏
  • 1篇闵伟
  • 1篇陈晓利
  • 1篇黄雄南
  • 1篇刘保金
  • 1篇李铁明
  • 1篇冉洪流
  • 1篇王萍

传媒

  • 7篇地震地质
  • 4篇震灾防御技术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貌形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喜马拉雅构造结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其内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隆升速率大于周边区域,被认为是东构造结的核心部位(隆升中心)。近期区域地震观测结果表明,南迦巴瓦峰地区地震活动较弱,而其东南侧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为了研究东构造结地区目前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文中利用DEM数据分析了南迦巴瓦峰及其西北、东南两侧和阿萨姆东北部区域的高程频率分布及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结果显示,南迦巴瓦构造结区域属于侵蚀的壮年期,区域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已经达到高度平衡的状态,受到高原气候影响,该地区剥蚀作用相对较弱,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区域目前隆升相对缓慢。西北、东南侧以及阿萨姆东北部区域地貌均表现为年轻的演化阶段,属于侵蚀的幼年期,阿萨姆东北部地区地貌更接近幼年期早期阶段。西北侧的地貌演化阶段反映了区域侵蚀能力较小,仍属于高原气候区;南迦巴瓦峰东南侧至阿萨姆区域受到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降雨充沛,遭受强烈的侵蚀作用,区域尚属于侵蚀的幼年期,且阿萨姆东北部地貌发育程度更低,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以东地区构造隆升非常强烈,隆升速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阿萨姆东北部。文中认为,在现今印度板块向N推进的模式下,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核心部位(隆升中心)向SE发生了偏移,新的核心部位可能位于阿萨姆东北部区域,该地区隆升强烈,构造应力积累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谢超周本刚李正芳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震活动
青藏高原区M_S-L回归关系式的不确定性分析
2011年
本文收集了青藏高原区7级以上以走滑为主的30个地震的地表破裂参数资料,拟合出了青藏高原区新的震级与破裂带长度统计关系式,并结合前人的统计关系式,分别通过破裂带长度估算震级,求出了估算震级与仪器震级的差值。同时将差值为正值(即估算震级偏大)的归为一类,差值为负值(估算震级偏小)的归为另一类,做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差值为正值的地震所处的走滑断裂带一般位于一级块体或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带上;差值为负值的地震所处的走滑断裂带大多位于一级块体或次级块体内部断裂带或断裂带的交汇处。基于上述分类的差异,作者对不同回归关系计算的差值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修正计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参考值,为降低估算震级的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正芳周本刚王明明陈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震级
青海都兰热水-桃斯托河断裂的新发现及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在青海都兰最新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工作中,于都兰-茶卡高地南部新发现了1条长约40km、走向近NEE的左旋走滑、局部兼正断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热水-桃斯托河断裂。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典型段落无人机航拍主要获得了以下2点认识:1)热水-桃斯托河断裂及其全新世活动的发现尚属首次,其长约40km,断裂带东端存在长6km的地表破裂带;2)断裂切过的冲沟和阶地存在左旋位错现象,利用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DEM影像,并对冲沟沟谷的地形剖面进行恢复测量得到的位错量为(9.3±0.5)m、(17.9±1.5)m和(36.8±2)m。对2级冲沟阶地位错进行恢复测量得到T1/T0阶地陡坎的位错量为(18.2±1.5)m,T2/T1阶地陡坎的位错量为(35.8±2)m,可以看出冲沟位错量和阶地位错量的结果较为一致。据历史地震记载,1938年4月10日在热水-桃斯托河断裂地表破裂的东端发生了M5地震,1952年3月21日发生了MS5.0地震,可能均与该断裂的活动有关。但在都兰县县志等相关资料中均未发现有关于这2次地震的文献记录,这可能与当时地震震中比较偏远、都兰县人口稀少且发震时间比较久远有关。东昆仑断裂和鄂拉山断裂最南端会聚形成1个向NW挤出的楔形断块,位于楔形断块端部的都兰盆地受区域NE-SW向主压应力和2条边界断裂剪切作用的影响,经历了挤压伴随局部拉张的复杂变形过程。这主要是由于2条控制楔形断块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与鄂拉山断裂之间存在NE-SW向的挤压作用,在这样的挤压过程中,楔形断块局部拉张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两侧断裂发生走滑,使断块向NW向挤出,因此该区三角楔形挤出的变形机制与纯粹的刚性块体的挤出机制有所不同。在靠近鄂拉山断裂的都兰盆地东北缘形成一系列向SE会聚的羽列状逆冲断裂,其形态上向E与鄂拉山断裂平行,可能在深部汇入鄂拉山断裂;靠近东昆仑断裂带的都
李智敏任治坤任治坤哈广浩李正芳李正芳王林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破裂
北京平原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认识被引量:2
2021年
大兴凸起东缘断裂位于北京平原的东南部,是控制大兴凸起与廊固凹陷的边界断裂,向N与控制大厂凹陷的曾发生1679年8级地震的NNE向夏垫断裂斜接,总体走向NE,倾向SE。以往的研究认为该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其不属于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文中在高精度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开展了高密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活动的证据。该断裂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中显示出正断活动特征,一套厚约7m的粉砂质黏土标志层在其断层下盘的顶界面埋深约为74m,而在其上盘的顶界面埋深约为102m,位错量约为28m,且可在其中的2个钻孔中分别深54.2m和39.4m的岩芯内发现断层滑动面。水平距离为2m的2个钻孔的标志层顶面埋深分别为8m和10m,位错量为2m,结合2个钻孔岩芯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断层的上断点埋深可能更浅。根据邻近已有钻孔的年代学资料推断,该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文中研究改变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带并非为活动断裂的认识,此新发现不仅对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和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对华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断裂发展演化及其深浅耦合特征研究具有科学意义。
李正芳李彦宝周本刚朱国军刘保金吴健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
阶区对走滑型地震地表破裂带传播与终止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系统收集了国内外28个走滑地震破裂带上阶区与地震破裂行迹的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阶区的类型、尺度与地震破裂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震级档的走滑地震阶区限制破裂传播的止裂尺度是不同的,震级MS为6.5-6.9,阶区的最小止裂宽度约为3km;震级MS为7.0-7.5,阶区的最小止裂宽度约为4km;震级MS为7.5-8.0,阶区的最小止裂宽度约为6km;震级MS为8.0-8.5,阶区的最小止裂宽度约为8km;且拉分阶区比挤压阶区更容易被破裂所贯通。上述给出的阶区的最小止裂宽度可作为判定地震破裂止裂尺度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破裂分段的前提和基础,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李正芳肖海波周本刚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
强震破裂面上的不均匀体及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不均匀体的概念最初是在地震学中为了解释地震波的高频辐射成份提出来的,用来反映断层面上应力明显高于周围的部分。由不均匀体的研究引入的非均匀地震破裂模式,能较好地解释地震波中的复杂成份、主震前破裂的成因以及主破裂之后的应力集中,因此,不均匀体被认为是断层面上破裂的起始器、阻力器和集中器。根据不均匀体在地震破裂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分为凹凸体和障碍体2大类进行研究。凹凸体可理解为震前断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高强度的未发生破裂的区域,可为下次地震发生的起始点或破坏最严重的点。障碍体则被称为强硬的应力集中区域,可作为断层破裂段的边界,起到限制破裂,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终止破裂的作用。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破裂段上的不均匀体大多从强震动记录和地震波反演的结果进行研究,从地表破裂方面的信息入手探讨不均匀体的方法仍比较缺乏,出于这种角度考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内研究程度较高的断裂带为实例,研究断裂带上不均匀体的识别方法及相关特性,并探讨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正芳
关键词:不均匀体凹凸体障碍体地震活动性分析震级上限发震概率
墨脱区域滑坡滑带土矿物谱学特征及其工程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及红外吸收光谱对墨脱县北侧和格林村两处洪积扇滑坡面内采集的滑带土样品测试,分析了的主要矿物、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滑带土中主要矿物组成受洪积扇组分控制,其黏土矿物含量分别占9%和10%,墨脱县附近滑动面中滑带土样品的黏土矿物含大量的伊利石,反应出该滑坡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滑坡体滑动速率非常高;两处滑带土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试均未发现CO_3^(2-),HCO_3^(1-)或C—H等振动相应产生的吸收峰,表明洪积扇滑动之后,滑坡面处于封闭系统,没有力学性质较差的碳酸盐等外来矿物或含腐蚀质的次生黏土沿滑动面充填进去,其结果增加了滑坡体的稳定性;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埃洛石,反应了区域洪积扇发育在非常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同时封闭体系内滑带土所含的Na_2O和CaO等化学组分不能通过淋滤作用排出,滑坡面内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促使其内部的黏土矿物发生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蒙脱石趋势的转化,导致格林村附近滑坡面内的滑带土中含大量后期分解形成的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该类黏土矿物组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滑带的摩擦强度值,从而提高了再次发生滑坡的危险性。
谢超周本刚李正芳章龙胜李姜一许冲刘红
关键词:滑带土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
断裂带两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北川地区的地震滑坡分布为例被引量:20
2011年
目前在地震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岩性、地形地貌、坡度、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对滑坡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对滑坡分布所起作用.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发育,但在断裂带两侧呈不对称分布,80%以上的滑坡、特大型滑坡主要分布于断裂带的上盘.这一现象在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以GIS为平台,通过对北川地区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特点及断裂带两侧的地貌高程、坡度、岩性、余震分布、地表变形、地震动加速度等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导致该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特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川地区地震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距断裂带5 km的范围内,上下两盘的滑坡崩塌分布在数量和面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上盘的滑坡分布面积为下盘的8倍多;在滑坡易于发生的高程(<1500m)、坡度(25°~40°)范围,上下两盘所占比例相当,但是出现在下盘的滑坡数量远远低于上盘,相同坡度范围内上盘的滑坡发育比例达到下盘的3倍以上;位于上盘并紧邻断裂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中的滑坡崩塌最为发育;由于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逆冲性质,余震及大的地表变形都发生在断裂带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在上盘衰减速度低于下盘,表现出一定的上盘效应.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推断,引起研究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地形坡度和岩性条件,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陈晓利李传友王明明李正芳
关键词:地震滑坡影响因素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的发现被引量:9
2016年
墨脱断裂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峰的东侧。在遥感信息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墨脱断裂在中国境内的空间展布、运动性质和断错晚第四纪以来地层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的墨脱村和地东村开挖的探槽均揭示出墨脱断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其中墨脱村探槽地质剖面上显示出断裂最新活动具有逆冲性质,地东村探槽剖面上表现出的最新活动则为正断性质。结合断裂沿线典型的断错地貌分析,认为墨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不同段表现出逆断或正断的倾滑分量。地东村探槽揭示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14C年代约为(2 780±30)aBP,表明墨脱断裂全新世晚期发生过断错地表的事件。墨脱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与阿萨姆构造结的向N推挤相关。
谢超杨晓平黄雄南王萍李正芳周本刚
关键词:晚第四纪地质证据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青海都兰地区夏日哈活动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NE向挤压缩短、顺时针旋转和向E挤出为主要特征,在NE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N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进一步将东北缘地区分为多个次级块体。其中,鄂拉山断裂与东昆仑断裂围限形成的柴达木次级块体整体以向NW方向的旋转挤出为主要特征,但处于这2条边界断裂交会部位的柴达木盆地东缘都兰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却不清楚。近期在针对都兰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NW走向、长60~70km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即夏日哈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鄂拉山断裂西侧,由2条近平行的断裂组成,分别为夏日哈断裂和英德尔康断裂。经遥感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线性特征明显,断错了多期冲积扇、河流阶地等晚第四纪地质地貌体,发现了多个断错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剖面,显示该断裂带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认为,该断裂与前期发现的近EW走向的热水-桃斯托河全新世左旋走滑断裂,分别在鄂拉山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的影响下共同调节柴达木块体端部的挤出旋转变形。同时,该断裂为该区新发现的活动断裂,具有中强地震的潜在发震能力,这不仅对理解区域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也导致对该区域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亟待在该区域开展更进一步研究工作,以增进对区域应变分配模式的理解,为区域地震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哈广浩任治坤刘金瑞李智敏李正芳闵伟周本刚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危险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