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湘英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随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标志物
  • 2篇蛋白
  • 2篇前S1抗原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标志
  • 2篇肿瘤标志物
  • 2篇病毒
  • 1篇蛋白类
  • 1篇蛋白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检出率
  • 1篇阳性率
  • 1篇阳性率比较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前S...
  • 1篇乙型

机构

  • 7篇随州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随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李湘英
  • 1篇徐朴
  • 1篇王新敏
  • 1篇朱波
  • 1篇杨延龙
  • 1篇杨清国
  • 1篇李艳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OCT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和肌酐的临床性能评价
2012年
目的以雅培AEROSET生化分析仪的测定作参考,对西门子DCA Vantage分析仪(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尿清蛋白/肌酐比值三项参数)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糖尿病科2012年4月住院的56例糖尿病患者,用两种仪器分别测定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并自动计算尿清蛋白/肌酐比值。另选取两份不同待测物浓度的新鲜尿液标本,用DCA Van-tage分析仪重复测定20次,以评价其精密度。结果两种仪器测量结果比较,尿微量清蛋白和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 Vantage分析仪满足EP9-A2文件中r2>0.95,斜率为1.0±0.1的要求;重复性测定CV<9.3%,符合CV<10%的要求。结论 DCA Vantage分析仪可以用于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的床旁检测,适合于各临床科室和基层医院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监测。
李湘英
关键词:清蛋白尿肌酸酐
5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组蛋白抗体(AHA)5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HA,分别对经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89例患者2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 89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HA阳性率分别为95.5%、49.4%、31.5%、58.4%、32.6%。特异度分别为70.9%、100%、98.7%、97.9%、68.7%,抗ds-DNA抗体和AnuA在活动期SLE中的敏感度与稳定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除ANA外的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表1中除ANA外的任何单检的阳性率(P<0.05)。结论 5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尽可能地避免了单项检测而出现的漏诊情况。从而提高了临床对SLE的诊断率。
李湘英
关键词:自身抗体
几种常见乙肝模式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在几种常见乙肝模式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3例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的患者血清及50例全阴对照组血清,同步进行pre-S1及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为85.7%,HBV-DNA检出率为87.8%;在HBsAg(+)、HBcAb(+)、HBe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为53.9%,HBV-DNA检出率为49.4%;在HBsAg(+)、HBeAg(+)模式组,pre-S1检出率为78.3%,HBV-DNA检出率为80.0%;在HBsAg(+)、HBc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为28.6%,HBV-DNA检出率为24.5%;在HBsAg(+)、HBeAg(+)、HBe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为16.7%,HBV-DNA检出率为0.0%;在其他模式组,pre-S1和HBV-DNA检出率均为0.0%。结论: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HBV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标志。
朱波王新敏李湘英杨延龙
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erS1-Ag)的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5例血清中的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进行PerS1-Ag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和HBeAg(-)组中HBV-DNA检测率的分析。结果 PerS1-Ag在HBeAg(+)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高于在HBsAg(+)、HBe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1-Ag在HBeAg(+)组和HBV-DNA(+)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96.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HBV-DNA PCR(+)标本中,PreS1(+)48例,HBeAg(+)32例。结论 PerS1-Ag与HBV复制的关系密切,作为HBV复制的一个新的标志物,PerS1-Ag比HBeAg更优越。
李湘英
关键词: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分析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42例SLE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42例SLE患者血清IgG为(18.69±6.69)g/L、IgA为(3.87±0.91)g/L、IgM为(1.62±0.61)g/L、C3为(0.89±0.41)g/L、C4为(0.22±0.18)g/L,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SLE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其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湘英
关键词:红斑狼疮免疫球蛋白补体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筛选有价值的互补性强的肿瘤标志物,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1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胆管癌)确诊患者和54例健康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242进行检测。结果 AFP对肝癌较敏感,CA199和CA242对胰腺癌和胆管癌较敏感,CA724对胃癌较敏感(P<0.05)。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诊断灵敏度、有效性较低,联合检测对部分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有效性有所提高(P<0.05),但部分项目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有所下降。CEA+CA199+CA242是诊断结肠癌、胰腺癌和胆管癌的首选标志物,CEA+CA199+CA724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标志物、CEA+AFP是诊断肝癌的首选标志物。结肠癌、胰腺癌术后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下降,术后6周CEA、CA199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有价值的互补性强的肿瘤标志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李湘英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甲胎蛋白类癌胚抗原
几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CA242、NSE、CEA与CYFRA21-1四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分期肺癌中的阳性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ELISA对119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以上四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并分别按肺癌类型和分期,比较单检和联检的阳性率。结果:四项联检对不同类型肺癌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四项单检,尤以肺鳞癌阳性率最高,为85.51%;Ⅰ期~Ⅳ期肺癌的单检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四项联检,尤以Ⅳ期最高(88.46%)。结论:CA242、NSE、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各种肺癌的阳性检出率和筛选早期肺癌患者。
李湘英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CYFRA21-1CA242阳性检出率
库存血浆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第Ⅲ因子 (PF3)在库血存放过程中的改变 ,以保证高质量采血和输血。方法 :采用白陶土时间法对存放不同时间的库血进行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 (plateletfactor 3availabilitytest ,PF3a)测定 ,同时计数血小板。结果 :库血于 4℃存放 ,其PF3a 6h内改变不明显 ,6h后发生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PF3a研究提示 ,输血应首选最新鲜血液 ,其次为存放小于 2
徐朴李艳杨清国李湘英魏存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