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瓣Epi-IASIK与改良PRK术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IASIK)和改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兔(24只右眼)行去瓣Epi-LASIK,24只左眼行改良PRK。采用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等方法对去瓣Epi-LASIK及改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角膜组织形态结构改变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观察术后3m兔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去瓣Epi-LASIK角膜瓣下创面更光滑平整;去瓣Epi-LASI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2~3d,平均(2.67±0.49)d,改良PR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3~5d,平均(3.19±0.62)d;去瓣Epi-LASIK组角膜上皮下混浊较轻。去瓣Epi-LASIK组及改良PRK组在术后3m时总高阶像差值、球差值、慧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比改良PRK有着更轻的角膜损伤,更低的角膜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值。
- 刘永琰周琼王共先张莉花李琛刘克政
- 关键词:上皮瓣PRK角膜像差高阶像差
- 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兔角膜病理影响的对比研究
- 周琼李琛
- 去瓣型Epi-LASIK和PRK对兔角膜病理影响的对比研究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去瓣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对兔角膜病理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4只,随机取其中32只兔的右眼行去瓣型Epi-LASIK(A组),左眼行PRK(B组),另外2只兔(4只未手术眼)为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4h、1d、3d、5d、7d、14d、1个月、3个月取角膜标本,HE染色观察角膜前基质细胞的数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角膜中央区Ki-67、α-SMA阳性细胞数量及角膜切削缘区PCNA阳性细胞数量,同时透射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角膜前基质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88.00±5.38)个;术后各时间点B组前基质细胞数量均较A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PCNA阳性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15.94±3.02)个;术后1d、3d、5d、7d、14d A组PC-NA阳性细胞数量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或0.01)。正常角膜基质层几乎不表达Ki-67;术后4h、1d、3d、5d、7d、14d A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角膜几乎不表达α-SMA;术后5d、7d、14d、1个月、3个月A组α-SMA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术后7d之内A组细胞之间结合更紧密,3个月时基质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去瓣型Epi-LASIK比PRK有着更轻的角膜上皮损伤反应,更少的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反应以及更低的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化潜能,所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的可能性更低。
- 周琼李琛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 2009年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目前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采用前弹力层下切削一个厚约90~110μm的角膜薄瓣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可以在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的基本概念、生物力学机制、手术操作过程和临床应用效果予以综述。
- 李琛周琼
- 关键词:屈光性角膜手术
- 去瓣Epi-IASIK与改良PRK术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
- 刘永琰周琼王共先张莉花李琛刘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