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金刚烷胺修饰物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金刚烷胺修饰物(NAM)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为抗禽流感病毒新药NAM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狗肾细胞(MDCK)进行体外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受试物组。①采用细胞病变法结合MTT法检测NAM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抑制作用,受试物组分为先加入NAM后感染病毒、先感染病毒后加入NAM和感染病毒的同时加入NAM,观察3种方式NAM对禽流感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②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检测NAM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影响。结果:①3种不同的实验方式NAM剂量对数与细胞保护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0.95和0.99,P均<0.05),且NAM与保护率存在量效依赖关系。先加入NAM后感染病毒,NAM的IC50为15.32 mg.L-1,TI为103.31;先感染病毒后加入NAM,NAM的IC50为30.78 mg.L-1,TI为28.10;感染病毒的同时加入NAM,NAM的IC50为203.92 mg.L-1,TI为4.24。②NAM具有一定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87.36 mg.L-1。结论:NAM对穿入细胞后的禽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干扰病毒吸附和侵入细胞的脱壳过程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
- 徐坤杨松涛张士尧侯雷王宏芳浦昀李金华夏咸柱李娟李静
- 关键词:禽流感金刚烷胺流感病毒A型H5N1亚型
-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代苯醌的结构-毒性关系研究
- <正>目的:卤代苯醌是一类具有结构多样性的新型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然而,的结构,特别是同分异构体,是如何影响其毒性的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HBQs同分异构体的定量结构-毒性关系分析模型。方法:本研究包括两对同分...
- 李金华
- 文献传递
- 抗肝炎病毒的铌钨酸盐化合物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抗肝炎病毒的铌钨酸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A<Sub>m</Sub>B<Sub>r</Sub>[X(NbO<Sub>2</Sub>)<Sub>3</Sub>W<Sub>9</Sub>O<S...
- 李娟牛俊奇齐燕飞姜艳芳王娟张红李金华原野孟凡旭宋秀玲
- 文献传递
- 一种细菌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双标记金纳米棒探针,它是由脲酶溶液逐滴加入金纳米棒的混悬液中,混旋,逐滴加入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溶液混旋;离心、弃上清得到的;该双标记探针通过脲酶的催化作用和IgY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SA的数量信号转化为溶液...
- 李娟庞博赵超徐坤王娟宋秀玲李金华
- 文献传递
- 重组钩端螺旋体多抗原位点同源合成基因的表达及其抗原性鉴定
- 2012年
- 目的:构建重组钩端螺旋体(钩体)优势抗原表位原核表达系统,以期获得高纯度的钩体优势抗原表位重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钩体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ET-rLP。经IPTG诱导后,获得高效表达带组氨酸标签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包涵体蛋白经尿素变性溶解,采用镍离子亲和纯化,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法鉴定。结果: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处有1条特异性蛋白条带,为重组钩体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ELISA结果显示其可与钩体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而与其他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构建重组钩体优势抗原表位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高纯度的重组钩体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
- 张士尧浦昀徐坤李金华原野鞠文李娟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原核表达融合蛋白活性鉴定
- 一种杂多钒酸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多钒酸盐化合物,分子式为[NH<Sub>2</Sub>(CH<Sub>3</Sub>)<Sub>2</Sub>]<Sub>12</Sub>[(V<Sub>5</Sub>O<Sub>9</Sub>Cl)<...
- 李娟郑雁王新龙李金华赵尧李婉玲
- 文献传递
- 水消毒副产物卤代苯醌的结构与毒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卤代苯醌(HBQ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与结构参数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探讨可能影响HBQs细胞毒性的结构参数。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HBQs溶液作用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10%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基]和阴性对照组[10%FBS+DMEM培养基+1.33%甲醇(MeOH)]。MTS法和中性红摄取试验(NRU)法确定HBQs的作用浓度,采用MTS法和NRU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HBQ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IC_(50)。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模块MOPAC计算每种HBQs的结构参数。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根据HBQs的IC_(50)和HBQs结构参数构建定量结构-毒性关系(QSTR)模型。结果:MTS法检测2,6-二氯-1,4-苯醌(2,6-DCBQ)的作用浓度为75、100、125、150、175、200、225和250μmol·L^(-1),2,6-二氯-3-甲基-1,4-苯醌(DCMBQ)的作用浓度为175、200、225、250、275、300和325μmol·L^(-1),2,3,6-三氯-1,4-苯醌(TCBQ)的作用浓度为200、225、250、275、300和325μmol·L^(-1),2,5-二溴-1,4-苯醌(2,5-DBBQ)的作用浓度为75、100、125、150、175和200μmol·L^(-1),2,6-二溴-1,4-苯醌(2,6-DBBQ)的作用浓度为200、225、250、275、300和325μmol·L^(-1);NRU法检测,2,6-DCBQ的作用浓度为25、50、75、100和125μmol·L^(-1),DCMBQ的作用浓度为125、150、175、200、225和250μmol·L^(-1),TCBQ的作用浓度为175、200、225、250、275和300μmol·L^(-1),2,5-DBBQ的作用浓度为75、100、125、150和175μmol·L^(-1),2,6-DBBQ的作用浓度为125、150、175、200、225和250μmol·L^(-1)。各组HepG2细胞存活率随HBQs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MTS法检测HBQs对HepG2细胞毒性作用为2,6-DCBQ>2,5-DBBQ>DCMBQ>TCBQ>2,6-DBBQ;NRU法检测HBQs对HepG2细胞毒性作用为2,6-DCBQ>2,5-DBBQ>DCMBQ>2,6-DBBQ>TCBQ。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TS法和NRU法检测HBQs的IC_(50)与HBQs结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卤代原子的取代位置�
- 杜海英姜永莉韦英惯李金华卢日峰
- 关键词:细胞毒性结构参数
- hTERT启动子调控的TRAIL基因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原发性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术、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全身化学疗法、激素治疗和综合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
- 李金华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TERT启动子
- 文献传递
- 《卫生毒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 2022年
- 采用问卷星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卫生毒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有帮助,现有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同时也存在学生掌握专业词汇量过少所造成的理解困难。针对学生在双语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当给予重视,采用恰当的措施予以解决,以更好地提高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
- 郭丽刘颖薛倩诸葛瑞剑王睿卢日峰杜海英李金华
- 关键词: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 单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E1A-E1Bp-E1B55K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新型E1A基因CR2区选择性缺失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E1A-E1Bp-E1B55K,为包装单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进行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从人胚肾细胞(293T)中扩增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必需的E1区基因,包括E1A、E1Bp及E1B55K基因片段;重叠PCR法扩增CR2区缺失的E1A基因;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shuttle-E1A-E1Bp-E1B55K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E1B55K及CR2区缺失的E1A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完全一致,E1A基因CR2区缺失的pshuttle-E1A-E1Bp-E1B55K质粒经分别经XbaⅠ与KpnⅠ单酶切,得到大小约为817和1244bp的酶切片段,PCR鉴定得到约250及1148bp的基因片段,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结论:E1A基因CR2区选择性缺失的单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穿梭载体pshuttle-E1A-E1Bp-E1B55K构建成功。
- 王宏芳李金华刘扬李艳博王志成刘威武龚守良
- 关键词:穿梭载体E1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