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政
- 作品数:129 被引量:1,779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从平行病历到平行医疗--关于叙事医学的十个问题和一个设想被引量:34
- 2021年
- 应当从当代医学全局出发认识和评估叙事医学,充分发挥叙事医学的潜力;逐步将叙事医学融入现行常规医疗程序,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促成将平行病历扩展为与科学实证为支撑的循证医学相对应的,以理解患者对病痛的体验、感受及其对诊治的感触为依托的,重视影响生命和健康的非生物学因素为主体的平行医疗线;促成医学既反映疾病同时也反映患者主体诉求,既有生物学层面的个体化也有心理、社会、人文层面的个体化的全人医学,使叙事医学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医疗服务。
- 杜治政
- 关键词:共情
- 医学伦理学的重要课题:卫生经济伦理学——评《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被引量:5
- 2000年
- 杜治政
-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伦理学
- 论医学专家的技术观被引量:2
- 2014年
- 科学的技术观是医学专家从事技术创造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医学的主要载体是技术,医学不等于技术,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术具有双刃性,技术必须与人文相结合。医学技术观的这些内容,要求医学专家关注当前出现的SCI热和技术主体化倾向,重视技术异化的双重根源,审慎对待技术的无意识结果。因而需要对技术进行人文社会管控,使医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
- 杜治政
- 关键词:技术观
- 总结经验 推进新一轮卫生改革被引量:1
- 2007年
- 着眼于实现为人人提供保健服务目标的医疗改革,要求卫生服务与医药购销制度的改革必须适应广覆盖、低成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与合作医疗在整个保健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建立合作、互补、互制的关系;坚定地对大医院实行调整和管理;构建医药分开的管理与流通体制;政府主导作用到位,投入方向合理,以顺利推进新一轮医疗改革。
- 杜治政
- 关键词:医改目标政府主导
- 就叙事医学有关问题的微信交谈被引量:7
- 2021年
- 为筹划第三届全国叙事医学高峰论坛,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杨晓霖老师约请杜治政老师到会作报告。为此,杜治政老师就报告的内容征求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刘虹老师的意见,由此开启他们两人的多次交谈;随后加入交谈的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丛亚丽老师,健康报社编委会秘书长、主编孟小捷。鉴于他们交谈的内容对于叙事医学研究和发展可能有所帮助,征得他们同意,我们按微信对话记录未做任何修改集成此文,以飨读者。
- 杜治政刘虹丛亚丽孟小捷
- 关键词:医学人文通识教育
- 走出医学伦理困境:要规则,也要德性被引量:14
- 2016年
-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个人权益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或者说客观上也诱发了无节制的自由的产生与私欲的极大膨胀,促成了去道德化倾向的形成。而规范伦理适应了新兴市场的需要,能够发挥调节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但它的诸多弱点,需要德性伦理的补充。而推动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结合,有助于医学走出伦理困境。
- 杜治政
- 关键词:德性伦理规范伦理情感主义道德权威
-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坚守宗旨,突出特色
- 2017年
- 在本次编委会之前征求意见时和今天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办好《医学与哲学》杂志,一定要进一步突出杂志的特色,坚持杂志的宗旨。但我们对《医学与哲学》杂志究竟应当具备什么特色,它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是在杂志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明确的。
- 杜治政
- 关键词:编委会
- 论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人文走向被引量:47
- 2008年
-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当代的医学。在整个"以人为本"的环境背景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近二十多年以来,现代医学正在开始走出人性冷漠的阴影,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人文走向,尽管这还只是开始,但无疑给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 杜治政
- 医师专业精神与医学伦理学被引量:1
- 2023年
-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专业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都本源于医学,基础都是医学。二者不是同时出现的。在很长时期内,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师的个人品德的面貌面世的,医学的宗旨和使命,是通过医师的执业动机与态度表现的,两者的使命和主旨内涵是同一的。但医学伦理学不能等同于医师专业精神,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性能和发展医学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蕴藏于医师专业精神中。两者的差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医学伦理学与医师专业精神的矛盾和纠葛。医学伦理学旨在“言”,医师专业精神旨在“行”,医学伦理学有赖于忠于医学职业操守的医生的实践。“言”与“行”的统一,好医学目标的实现,是两者的理想归宿。
- 杜治政
- 追溯医学的目的被引量:1
- 2006年
- “治愈疾病,阻止死亡”的传统医学目的面临严重挑战。
寻求以高技术治疗疾病的医学模式必然导致所有国家迟早必然发生医疗危机。
人类健康取决于卫生部门与非卫生部门的合作。
没有医学目的调整,很难实现保健的可及性与公平性目标,克服医疗危机。
- 杜治政
- 关键词:可及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