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健胜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瓣
  • 4篇软组织
  • 4篇软组织缺损
  • 4篇缺损
  • 4篇组织缺损
  • 4篇疗效
  • 4篇骨折
  • 4篇穿支
  • 3篇手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穿支
  • 2篇支皮瓣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四肢
  • 2篇四肢软组织
  • 2篇四肢软组织缺...
  • 2篇皮瓣修复
  • 2篇胫骨
  • 2篇胫后

机构

  • 12篇开平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杨健胜
  • 10篇吴焯鹏
  • 3篇关万宁
  • 3篇李振科
  • 3篇匡光志
  • 1篇冯华杰
  • 1篇姜凯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腓动脉组16例和胫后动脉组16例。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活动限制、穿鞋限制和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杨健胜
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在四肢软组织损伤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4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不同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轴型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发现,两组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患肢功能情况发现,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杨健胜邓自立汤策杨吴焯鹏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缺损轴型皮瓣修复
三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的9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数字化模型辅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31例(数字组)、单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25例(经皮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4例(传统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根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为数字组<经皮组<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3例浅表伤口感染,其余患者未发生早期并发症。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三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数字组(15.16±2.31)周,经皮组(16.88±2.19)周,传统组(19.45±2.9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3个月时三组间疗效评级数字组>经皮组>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月和12个月时,三组间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过程中,传统组有1例患者进展为骨折畸形愈合,2例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其余患者无其他晚期并发症。[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但数字化模型辅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疗效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吴溢峰李朝福钟姣红吴焯鹏匡光志杨健胜李世浩
关键词:胫骨骨折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在慢性腰腿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在慢性腰腿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柱内镜组,每组20例。脊柱内镜组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脊柱内镜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大小(1.43±0.27)cm、手术时间(54.13±6.57)min、卧床时间(0.83±0.37)d及住院时间(7.96±3.64)d均短于对照组的(6.76±0.78)cm、(75.76±7.98)min、(13.45±2.68)d、(22.84±5.16)d,出血量(15.63±3.83)ml少于对照组的(59.86±4.7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腰腿痛患者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
杨健胜吴焯鹏罗青吴江良
关键词:慢性腰腿痛
阿司匹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60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凝血异常者,共124例,对研究者设盲,按抗凝药物不同以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序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1例,比较术后5周深静脉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各组药物费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后5周总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各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P>0.05),各组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阿司匹林组抗凝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其他3组(t=16.472,P<0.001)。结论阿司匹林单独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安全有效。
杨健胜关万宁邓自立李朝福吴焯鹏
关键词:阿司匹林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
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MIS-PLIF(MIS-PLIF组)和传统PLIF(PLIF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与传统PLIF组患者比较,MIS-P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P均<0.01),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后3 d、1个月、3个月MIS-PLIF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患者(P<0.05),ODI均高于PLIF组患者(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与传统PLIF相当,且术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信心。
杨健胜吴焯鹏关万宁吴溢峰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微创手术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共18例。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创面缺损修复满意。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质地柔软、成功率高、创伤小、且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和选择。
李振科杨健胜姜凯吴焯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与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生物型假体治疗. 比较VAS评分、Hari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情况、Haris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2例(4.5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3例(6.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佳,患者术后VAS评分、Hariss评分较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同生物型假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杨健胜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胫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胫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手术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26例、中5例,优良率91%。术后出现1例伤口感染,2例膝关节轻度内翻,1例膝关节不稳定。结论胫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要术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杨健胜吴焯鹏匡光志关万宁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板手术后并发症
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其疗效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45例患者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后成活38例,成活率达84.4%,5例出现静脉栓塞,通过再次吻合实现皮瓣成活,2例患者出现皮瓣感染,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术后3~9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皮瓣吻合较好,质地柔和。结论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杨健胜关跃聪吴焯鹏李振科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四肢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