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思机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民族
  • 5篇少数民族
  • 4篇边疆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2篇战时
  • 2篇战争
  • 2篇中华民族
  • 2篇少数民族问题
  • 2篇清末
  • 2篇清末民初
  • 2篇民初
  • 2篇民族概念
  • 2篇民族理论
  • 2篇民族问题
  • 2篇抗战
  • 2篇国民党
  • 2篇边疆教育
  • 2篇边疆民族
  • 1篇大一统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杨思机

传媒

  • 5篇民族研究
  • 3篇学术研究
  • 1篇民国档案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指称与实体: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49)
在当今中国大陆,“少数民族”习惯上被理解为汉族以外55个民族的统称,在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古代中国虽有华夏与蛮夷的区别,但重在文物同异,并非民族划分。所谓汉人或汉族,其实是不同种人融合的结果,与未融合部...
杨思机
文献传递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边疆教育思想和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抗战时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经过西北甘、宁、青三省教育考察,认识到边疆民族具有独特且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体系,形成了相互尊重、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中华民族观和边疆文教观。他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和国民政府建议,边疆教育方式必须适应环境,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藉此发展生产,改善边民生活,在尊重各族差异、彼此交流交往基础上,边疆文化和内地文化互学互鉴,同时改造,共同趋于现代化,最终融合成整个中华民族。顾颉刚的边疆文教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有识之士试图通过普及教育实现民族团结的灵活构想和艰苦努力,折射出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杨思机
关键词:边疆民族边疆教育社会教育
清末民初中央边政机构的转型争议
2024年
清末民初中央政府边疆管理体制转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基本宗旨是按照撤藩建省的治边方略,转变皇权理藩衙署为民族国家专职机关,重建大一统多民族主权国家。作为宗藩体制象征和藩务枢纽总汇的理藩院如何妥善安置,厥为核心环节。其改制引发长期争论和意见纷歧,根源之一即理藩成例和郡县传统、内政划一的民族国家理论和经营属地的列强拓殖新规等中西新旧学说之间,既存在对立又互相缠绕,甚至发生错误比附,令人不易厘清和把握。加上政治动荡,边疆危机交叠,统治力量下降,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蒙藏事务专管机构几经更名与归属变化。在蒙藏地方一般政务划归中央行政主管各部分掌执行后,扮演幕僚和助手角色是其演变的方向。中央边政机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和重构方向,折射出民初共和行政体制在混乱中求新与袭旧的巨大张力。
杨思机
关键词:大一统边疆边政
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概念的生成与运用被引量:12
2012年
"边疆民族"作为民国时期非汉人群主要指称之一,本身既体现以种族区分为实质的外来民族理论和以文野区分为主旨的本土边疆观念的奇特结合,更成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批判套用、进而拒斥欧洲和苏联少数民族问题理论,实行与维护"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概念。国民政府的边疆教育旨在化异从同,实行民族融合;一般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者主张推行边教应先作民族调查,甚至用美国学者萨姆纳分析原始初民社会的"我群"与"他群"概念剖析汉族与边疆民族,客观上趋向将中国人进行民族划分。有关非汉人群称谓意涵的界定和概念的取舍,民族认同、政治立场等差异的症结,在于如何理解所谓汉与非汉,以及非汉各群体之间的同异和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实现存异与求同的协调。
杨思机
关键词:边疆民族边疆教育
国民革命与少数民族问题被引量:6
2009年
中华民族由汉族和几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不过,少数民族既非一个单独民族的称谓,又非如中华民族具有广泛自我认同的民族总称,而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对其他民族最为常用的统称。学界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倾力于几十个民族实体,较少关注它从概念提出至广泛使用再到被接受的整体过程。探析国民革命时期少数民族观念产生、演化的早期经历及其具体所指,对理解后来的民族观念和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杨思机
关键词:少数民族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
2023年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加紧发动国内边疆民族,积极联络西部边疆及毗邻各国各族支持抗日。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等各项要职的朱家骅在拉拢边民过程中扮演要角,力图扩大国民党的边政事务范围,提高边政决策的学术水平。顾颉刚受邀暂代弟子韩儒林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网罗边疆民族语言专家,努力促进边疆和内地文化交流,构建各族交融一体的新中华民族文化。韩儒林设想提升边疆研究的学术水平,扭转国民党片面强调边民服从中央、忽略了解尊重边民的边疆政策导向。他们的愿望虽未能完全实现,但仍反映了国统区政学精英为团结抗战和边疆开发,合力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态势。
杨思机
关键词:中华民族国民党边疆
“第六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2019年
2019年5月11-12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南抗战历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征集到论文162篇,经论文遴选委员会按匿名评审程序,从中选出36篇参会。来自全国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战时军事、民众动员、沦陷区域、中共抗战、战时经济、战时文教和战时外交七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撮要综述如下。
杨思机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抗日战争研究战时经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少数民族委员会考述被引量:1
2013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设立了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委员会等机构,但公开的档案对这些机构的活动情形语焉不详,当事人的回忆又互有歧异,后人难免混淆。将相关人员的回忆、年谱、传记、文集等文献和档案史料仔细比勘,可以大致还原相关机构的渊源流变,深化认识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乃至组织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杨思机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
“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年到1937年被引量:24
2011年
近代中国人指称的"少数民族"概念,主要有清末排满革命思潮,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和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三种思想来源,通过混同使用,内涵外延互有交叉。对国内民族问题意见纷纭的重要原因在于,各自所依据的外来民族理论原本渊源各异,意涵有别,传入中国后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异,令人不易正确理解、把握和区分。中国人对"少数民族"概念认识的早期历程表明,外来民族理论与本国国情结合的本土化过程虽是历史趋势,但过程十分曲折,应予厘清。
杨思机
关键词:少数民族被压迫民族少数民族问题
民国时期改正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命名详论被引量:5
2014年
民国时期改正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命名与建立现代中华民族国家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外来民族理论本土化的不同路径与复杂面相。废除虫兽偏旁是各方共识,具体有改虫兽偏旁为亻、彳诸偏旁,改用自称名号和改以区域区分三种主张,新指称体现民族、部族和区域三种属性,根本分歧在于对现代民族国家类型的理解与取舍。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下令社会部、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三机关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旨在配合以行政区域统驭国内各族的制度设计,建立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其成败得失值得深入研究。
杨思机
关键词:中华民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