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法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250g/L啶氧菌酯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7
- 2011年
- 为了寻找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高效、低毒后备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2 500倍,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用药,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能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危害,是一种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药剂。
- 张全杨法辉韩君慕卫
-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
- 玉米田喷雾作业对施药者职业暴露初步研究
- 农药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对保障农药施用者的人身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对此研究较多而且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暴露模型。我国对于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难以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暴露模型。因此本文以毒...
- 杨法辉
- 关键词: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 李祥英杨法辉李秀环刘峰慕卫
- 关键词: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毒性
- 不同壁材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迁移与光解的差异性被引量:6
- 2012年
- 分别制备了以脲醛树脂、密胺树脂、聚氨酯和聚脲为壁材的10%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解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对比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及在紫外光和自然光照下的光解作用。结果表明:在粒径相近的情况下,以水为展开剂时,分别以聚脲、聚氨酯、密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囊悬浮剂的迁移性依次减小;同一壁材的微囊悬浮剂,迁移性随粒径增加而增大;在紫外光照射下,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原药,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以及以聚脲、聚氨酯、密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囊悬浮剂,其半衰期分别是2.3、9.4、20.7、39.0、45.8和51.9 h;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上述各药剂的半衰期分别是5.8、5.9、6.9、6.7、12.9和17.3 d。将高效氯氰菊酯制备成微囊悬浮剂后其在自然条件下的光解明显低于原药和乳油,可延长其持效期。
- 张贵森杨法辉郭慧玲商建高志山刘峰
- 关键词: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迁移光解
- 采用防护服模拟人体皮肤检测玉米田施药者的暴露量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探讨利用内防护服模拟人体皮肤检测施药者农药暴露量的可行性,施药者穿戴内、外防护服,采用全身整体取样法,测定内防护服的暴露量,同时比较与外防护服之间的暴露差异。内防护服暴露量较大部位为内后背和袜子,分别达到了13.444、7.606μg·g-1;外防护服暴露量较大部位为左小腿、右小腿和外后背,分别达到了102.236、97.361、43.154μg·g-1。总体上看内防护服暴露量低于外防护服,且内、外防护服暴露量较大部位多集中于身体下半部位和身体右侧。研究结果表明,穿戴内防护服可以模拟身体皮肤测定接触皮肤的农药暴露量,内、外防护服暴露量较大部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相似性。
- 杨法辉王凯张文娟刘峰
- 关键词:暴露量
- 五种挥发性化合物对土传病原真菌及线虫的生物活性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明确挥发性化合物反式-2-己烯醛、香茅醛、1-辛烯-3-醇、芳樟醇、1-戊烯-3-醇对土传病害及线虫病的防治潜力,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挥发性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等7种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南方根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活性。反式-2-己烯醛和香茅醛的生物活性高于1-辛烯-3-醇、芳樟醇及1-戊烯-3-醇,21.0μL/L反式-2-己烯醛处理能够完全抑制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10.5μL/L反式-2-己烯醛或香茅醛处理对花生冠腐病菌孢子及棉花黄萎病菌色素的产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42.0μL/L处理能够完全抑制黄瓜菌核病菌菌核的萌发。2.62μL/L反式-2-己烯醛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2龄幼虫,24h的死亡率均为100%;2.62μL/L香茅醛处理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95.4%和89.5%,而对照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2.5%和3.0%。研究表明反式-2-己烯醛及香茅醛具有较好的熏蒸抑菌及杀线虫活性。
- 苗建强王猛李秀环杨法辉刘峰
- 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土传病原菌线虫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