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益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3篇活性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乙酮
  • 1篇异喹啉
  • 1篇真菌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喹啉
  • 1篇细胞
  • 1篇香草醛
  • 1篇邻香草醛
  • 1篇抗癌
  • 1篇抗癌活性
  • 1篇抗真菌
  • 1篇抗真菌活性
  • 1篇抗肿瘤
  • 1篇胡椒醛
  • 1篇化学结构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6篇杨益平
  • 3篇钟琼芯
  • 3篇徐任生
  • 3篇钟义
  • 1篇黄为一
  • 1篇樊成奇
  • 1篇周啟辉
  • 1篇陈波
  • 1篇宋纯清
  • 1篇李会荣
  • 1篇许丹
  • 1篇杨红玲

传媒

  • 3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0
  • 2篇1992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除莠霉素A结构类似物M3、M4的分离鉴定及对肿瘤细胞的活性被引量:6
2006年
吸水链霉菌NND-52发酵液的上清液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粗分离,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得除莠霉素A(herbimycinA)、黄色M3纯品和浅黄色M4粗品,粗品结晶后获得M4的白色针状结晶;通过基本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M3、M4分别为除莠霉素C(herbimycinC)、双氢除莠霉素A;噻唑蓝(MTT)法检测除莠霉素A、除莠霉素C及双氢除莠霉素A对Vero、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对肿瘤细胞活性强度顺序为:除莠霉素C>除莠霉素A>双氢除莠霉素A。除莠霉素C可能是一种更具潜力的抗肿瘤抗生素。
杨红玲黄为一杨益平
关键词:抗肿瘤
绣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野桐酮的化学结构被引量:2
1990年
从海南岛产大戟科植物特有种绣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中,分得两个结晶,其一为ent-Kaurene型新二萜野桐酮(anomaluone,1).另-结晶为已知物橙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
唐宗俭宋纯清冯胜初杨益平徐任生钟琼芯钟义
关键词:抗癌活性
高纬北极真菌Penicillium sp.C-5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分离自北极Ny-lesund地区径流沉积物中的1株真菌Penicilliumsp.C-5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1 H-NMR和13 C-NMR等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鉴定为BE-31405和sordaricin。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北极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周啟辉许丹樊成奇杨益平李会荣陈波
关键词:抗真菌活性
3-芳基异喹啉生物碱中间体的合成
2000年
以胡椒醛(6)和邻香草醛(1)为初始原料,共经过九步反应得到了合成3-芳基异喹林生物碱的关键中间体1,2-二芳基已酮(11),以胡椒醛为起始原料计算,总收率达50.4%
王春洪杨益平
关键词:胡椒醛邻香草醛
锈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Ⅲ.玫瑰烷型二萜成分的分离与结构被引量:4
1992年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的地上部分又分得三个新的对映-玫瑰烷(rosane)型三环二萜类成分:锈毛醇酮(1),异锈毛醇酮(2),锈毛双醇酮(3)。根据其理化数据和核磁共振NOE及二维谱技术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杨益平唐宗俭冯胜初徐任生钟琼芯钟义
锈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Ⅳ.微量新二萜成分的分离与结构被引量:4
1992年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的地上茎乙醇浸膏中又分得两个微量二萜成分。命名为锈毛醇(1)和环氧锈毛醇(2),由光谱分析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杨益平唐宗俭徐任生钟琼芯钟义
关键词:二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