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 作品数:16 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1
- 2014年
- 以荒漠草原赖草(Leymus secalinus)、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针茅(Stipa capillata)和白草(Penniseturn centraslaticum)群落4种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SLOG)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典型群落SLOC垂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赖草群落、蒙古冰草群落和白草群落SLOC含量在0~100 cm垂直分布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浅根型的针茅群落SLOC含量垂直分布则持续降低,白草和赖草群落SLOC含量在10~20 cm最大,针茅和蒙古冰草群落SLOG含量在0~10 cm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OC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R^2=0.9595);与土壤理化性质等因子相关性比较,SLOC更依赖于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地表枯落物,尤其是地表枯落物与SLOC的相关性更高。表明除了植被和根系分布特征,荒漠草原的枯落物对SLOC垂直分布特征有更大的影响。
- 刘秉儒杨阳陈林
- 关键词: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
- 苦豆子植物特性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全面、深入研究和科学利用苦豆子资源,综述了苦豆子分布区及生境特点、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性、种群更新机制、繁殖扩散机理、化学成分、药用价值、饲料加工和其他资源化利用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苦豆子在生态学领域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 杨阳刘秉儒
- 关键词:苦豆子植物特性荒漠区资源化利用
- 人工柠条灌丛密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将荒漠草原人工柠条灌丛按密度分为高密度(HD)、中密度(MD)和低密度(LD),水平方向分灌丛根围(RS)、冠缘(MS)和灌丛间(IS),垂直方向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以同一区域的荒漠草原为对照(CK ),系统展开柠条灌丛密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柠条灌丛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碱解氮(AN)含量逐渐增加,表层(0~10 cm)增幅最大,底层(80~100 cm)增幅最小,其中AP对柠条灌丛密度的敏感性最高;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方向均以HD柠条灌丛增加荒漠草原土壤养分效应最为显著。垂直方向柠条灌丛对TN、TP、AP、AN 增加效应集中于表层以下,对SOC增加效应集中于20 cm土层以下,且增加效应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平方向同层相比,以根围增加效应最为显著,灌缘、灌丛间次之,随土层深度该增加效应逐渐平稳或消失。综合表明:人工柠条灌丛能够增加荒漠草原土壤养分,以 HD柠条灌丛根围表层(0~10 cm)增加效应最强,这种增加效应在垂直方向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平方向则朝着远离根的方向减弱,虽然柠条灌丛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有增加效应,但并未影响到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格局。
- 杨阳刘秉儒宋乃平杨新国
-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养分
- 宁夏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7
- 2015年
- 通过测定生物多样性各指标、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量、土壤理化因子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了自然状态下荒漠草原6种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不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指数关系,表明荒漠草原群落呈异速生长模式;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单峰曲线,与地下生物量呈线性关系,初步表明荒漠草原不同群落地上部分种间作用、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一致,生物多样性抑制了地上生物量,但并没有抑制其地下生物量;地表枯落物与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初步表明了地下生物量更加依赖于地表枯落物。相关分析表明,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影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自然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以及有效养分对地下生物量贡献较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对地上生物量贡献较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对群落多样性指数贡献较大。
- 杨阳刘秉儒
- 关键词:荒漠草原群落生物多样性生物量
- 围封年限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与微生物量碳、氮等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以宁夏境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未围封与围封5、8、12、15年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荒漠草原不同围封年限对土壤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采取围封措施以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未围封样地,且随着围封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围封12年时含量最高,之后含量出现降低的趋势。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碳氮比(C/N)与碳磷比(C/P)规律相同,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氮磷比(N/P)则在各层土壤中表现出与土壤C/N值、C/P值相似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高于未围封样地。由结果可知,在荒漠草原采取围封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微生物量。同时,土壤微生物量C/N值随围封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 韩丛丛杨阳刘秉儒谢应忠王利娟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全氮全磷
- 人工湿地两种挺水植被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人工湿地中挺水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尚未完全揭示,以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2种常见的挺水植被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TN、TP、NH4-N、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且以COD的去除效果最好,NH4-N、TN、TP的去除效果次之;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TN、TP、NH4-N、COD的去除作用明显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二者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变化其总趋势保持一致,均在人工湿地的稳定期最高,稳定期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对TN、NH4-N、COD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TP的去除率随时期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人工湿地的挺水植被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是不同植物之间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美人蕉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黄花鸢尾,二者对TN、TP、NH4-N、COD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0.37%、39.08%、42.75%、41.93%和26.06%、30.56%、30.38%、31.86%。
- 韩丛丛杨阳刘秉儒谢应忠卜晓燕
-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活污水
-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被引量:19
- 2014年
-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当前草地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非生物因素、人类活动、生物因素3方面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 H、放牧、开垦、施肥、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外来入侵植物、植物根际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因素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草地对外界因子的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韩丛丛杨阳刘秉儒谢应忠
- 关键词: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 荒漠草原人工草地生态鸡养殖技术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荒漠草原人工草地生态鸡养殖的特点提出"1582"养殖模式,即每棚养殖500只生态鸡,需要8亩人工苜蓿草地放牧,配套2亩旱作玉米地补饲,使养殖与生态环境形成互惠互生、相互统一的生物循环体系。文章对该模式的环境条件、鸡种选择、鸡舍建设、放养密度、饲养管理、防疫工作以及经济、生态效益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人工草地生态鸡养殖具体实施提出未来需解决的问题。
- 杨阳刘秉儒李国旗
- 关键词:荒漠草原人工草地生态鸡
-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农业与牧业区交汇的桥梁和纽带,其生态系统突变和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在总结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土地利用格局驱动力及其演变对生态过程耦合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元素平衡与循环机制研究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进行了分析和前景展望。
- 杨阳宋乃平刘秉儒何彤慧安慧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 荒漠草原中不同密度人工柠条灌丛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2
- 2014年
- 为了揭示人工灌草结合的生态系统土壤内部C,N,P平衡和循环过程,以荒漠草原为对照(CK),研究了相同林龄不同密度(高密度HD、中密度MD、低密度LD)人工柠条灌丛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柠条灌丛0—100cm土层平均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氮磷比(N/P)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碳氮比(C/N),碳磷比(C/P)呈降低趋势,其中TP的空间变异性较高;垂直方向SOC,C/N和C/P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TN,TP和N/P在0—40cm土层呈锐减趋势,40cm土层以下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0—40cm土层TN和TP含量占总含量的61.82%和55.56%,可作为密度变化对人工柠条灌丛土壤养分的敏感指标;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人工柠条灌丛土壤N和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均与C/N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柠条对土壤中N和P两种元素需求相一致。
- 杨阳刘秉儒杨新国韩丛丛
- 关键词: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