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培英

作品数:62 被引量:540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小鼠
  • 11篇中药
  • 11篇免疫
  • 9篇药理
  • 9篇光谱
  • 8篇红外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漫反射
  • 6篇免疫调节
  • 6篇近红外
  • 6篇近红外漫反射
  • 6篇近红外漫反射...
  • 5篇药材
  • 5篇药理作用
  • 5篇青蒿
  • 5篇免疫调节作用
  • 5篇免疫功能
  • 5篇聚类分析
  • 5篇肝癌

机构

  • 36篇广州市医药卫...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广州市中医医...
  • 2篇广州市药品检...
  • 2篇杭州尖峰德康...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1...
  • 1篇解放军第97...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62篇林培英
  • 31篇张丹
  • 29篇肖柳英
  • 24篇冯昭明
  • 19篇陈绮文
  • 12篇潘竞锵
  • 10篇张宏
  • 9篇李浩亮
  • 8篇陆峰
  • 7篇邢旺兴
  • 7篇吴玉田
  • 5篇宓鹤鸣
  • 5篇刘荔荔
  • 5篇朱斌
  • 4篇肖杰
  • 4篇汪学昭
  • 3篇贾暖
  • 3篇娄子洋
  • 3篇王洪
  • 3篇杨根金

传媒

  • 11篇广州医药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药材
  • 4篇中药新药与临...
  • 4篇药学实践杂志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微量元素与健...
  • 2篇中成药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药学教育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 1篇198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备小鼠IgG抗血清的简易方法──IgG-SPA菌体免疫法
1994年
制备小鼠IgG抗血清的简易方法──IgG-SPA菌体免疫法肖柳英,张丹,冯昭明,潘竞锵,林培英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药物研究室(510180)我们实验室以前分别用离子交换柱层法、改良批式法和双向免疫扩散法制备兔抗小鼠IgG抗血清[1]。柱层法提取IgG...
肖柳英张丹冯昭明潘竞锵林培英
关键词:小鼠免疫球蛋白G抗血清
“三阶段”教学法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面向21世纪药学本科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我们的认识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担负起素质教育的责任,为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成为德业双修的、有创造能力的、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打好基础。围绕这一中心,
魏红蒋长敏王运革林培英
关键词:教学法实验教学模式高等药学教育基础课教学实验课
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0
1995年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溶血素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IgG和C3含量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镜检计数.结果:青蒿琥酯im 75 mg kg^(-1) bidfor 5—7d能降低SRBC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和IgG的含量,抑制抗体生成,但增加疟鼠补体C3的含量.青蒿琥酯能促进PHA诱导的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能提高DNF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减少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论:青蒿琥酯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林培英冯昭明潘竞锵张丹肖柳英
关键词:青蒿琥酯免疫球蛋白G淋巴细胞转化免疫法
青蒿素、青蒿酯和蒿甲醚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林培英潘竞锵冯昭明张丹肖柳英
用多种动物模型、多项免疫指标系统研究青蒿素、青蒿酯和蒿甲醚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免疫介质的作用,全面阐明青蒿素类药的免疫药理作用,并比较三者免疫药理作用异同点,为临床用药提供药理依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药理免疫药理蒿甲醚动物模型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粉针剂中头孢拉定的含量被引量:6
2002年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头孢拉定的含量 ,未涂层毛细管柱 (75 μm×48.5cm ,有效长度 40cm) ,电压 2 8kV ,检测波长 2 3 0nm ,温度 2 0℃ ,进样 5×1 0 3Pa× 3s。运行缓冲液为 2 5mmol/L硼砂缓冲液。方法的线性范围 3 1 .2 2μg/mL~ 749.2 8μg/mL ,检测限为 1 .1 7μg/mL。
李捷伟柴逸峰刘长海林培英王彬张国庆
关键词: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粉针剂头孢拉定药物含量
江南卷柏对免疫功能作用的研究
林培英潘竞锵肖柳英冯昭明张丹
研究发现江南卷柏能降低IgM,IgC生成,长高C3含量及降低CIC含量,为江南卷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药效学依据及阐明治疗机理,为开发该药治疗其他突发性疾病提供药理依据。达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江南卷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效学
红外光谱法鉴别白念珠菌耐药菌株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分别考察了不同菌种与菌株、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的红外光谱的特点 ,以探索鉴别耐药真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型隐球菌与白念珠菌呈现较明显的光谱差异 ;白念珠菌的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之间的光谱差异较小 ,但仍能用于初步鉴别。提示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不同菌种与菌株、耐药型与敏感型菌株的快速。
陆峰徐铮林培英卢伟朱斌刘洪涛
关键词:红外光谱法白念珠菌药物耐受性
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介绍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的新进展。方法 :将前处理技术大致分为样品制备技术和预处理、进样技术两大类 ,并分别查阅近期的大量文献资料 ,筛选、整理各方法的原理、与其他方法比较的技术优势、应用领域等内容。结果 :样品制备技术中的自动索氏提取、微波辅助溶剂萃取和加速溶剂萃取等 3项技术主要适合于从中药等固态样品中彻底性地萃取待测总成分 ;预处理、进样技术中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支持液膜萃取、微孔膜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电萃取、逆流分配和膜萃取等 8项技术主要适合于从生物体液等液态样品中选择性地萃取待测成分 ,以备用于色谱进样。结论 :许多分析工作者在色谱分析前处理技术领域内做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进展。将来的趋势是发展少用有毒有机溶剂、简单快速便宜、适应特殊需求、能处理复杂介质中的痕量成分的方法 ,并发展方法的联用与自动化。只有克服前处理这一“瓶颈”技术 。
陆峰林培英杨根金
关键词:前处理技术色谱分析药物分析
肠炎清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研究肠炎清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 12 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双盲分层随机分组 ,柳氮磺胺吡啶作为对照组 ,治疗 6 0天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肠镜以及病理组织学疗效。并进行小鼠体外抑菌试验、醋酸扭体试验、蓖麻油致泻试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实验研究作用机理。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综合总有效率分别为 89.0 7%和 70 .30 % (P <0 .0 1) ;肠镜下肠粘膜疗效有效率分别为 90 .6 3%和 6 5 .6 3% (P <0 .0 1) ;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有效率分别为 85 .94 %和 5 4 .70 % (P <0 .0 1)。动物实验表明 :肠炎清对所试的 9种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的扭体反应 ;明显对抗蓖麻油引起小鼠腹泻作用 ;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并对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腹腔巨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结论 :肠炎清能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包括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疗效以及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 )均明显优于柳氮磺胺吡啶。本方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镇痛、止泻、止血以及提高免疫功能。
吕永慧孙丽红张丹林培英吴崇雅陈文剑傅慧杨洁古伟明叶妙嫦肖柳英陈绮文李浩亮张宏
关键词:肠炎清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建立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CZE)分析方法。方法:使用空心熔融石英毛细管(75μm×47 cm),用苯甲酸为内标,背景电解质为含20%乙腈的5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9.28),运行电压20 kV,温度25 C,重力进样,时间5 s,紫外检测波长214 nm,两次进样间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冲柱1 min,以水冲柱1min,再用电解液冲柱1min。结果:在15 min内可实现通光藤苷J的分离和测定,在43.43~1732.0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n=6);加样回收率98.1%~104.7%,平均102.4%;日内RSD≤2.50%和日间 RSD≤5.16%;不同产地(云南昆明 X_1~X_4、贵州贞丰X_5)、不同化学部位(乙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5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和不同制剂(片剂、糖浆、注射液)中通光藤苷J的含量均有显著不同。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科学评价通光藤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邢旺兴程荣珍林培英陈斌宓鹤鸣吴玉田
关键词:中药通光藤高效毛细管电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