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纯莹

作品数:38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心脏
  • 12篇起搏
  • 9篇消融
  • 8篇射频消融
  • 7篇心动过速
  • 7篇心脏起搏
  • 7篇射频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心室
  • 5篇室性
  • 5篇起搏器
  • 5篇流出道
  • 5篇标测
  • 4篇心动图
  • 4篇心脏复律
  • 4篇心脏复律除颤...
  • 4篇心脏再同步
  • 4篇右室
  • 4篇右室流出道

机构

  • 36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武汉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7篇林纯莹
  • 30篇陈泗林
  • 16篇刘烈
  • 16篇吴书林
  • 15篇梁远红
  • 13篇陈东骊
  • 12篇詹贤章
  • 12篇杨平珍
  • 11篇李海杰
  • 10篇方咸宏
  • 9篇费洪文
  • 6篇钱卫民
  • 3篇欧阳非凡
  • 2篇郑祥生
  • 2篇何亚乐
  • 2篇张黔桓
  • 2篇彭湖
  • 2篇周燕
  • 2篇汤娇娇
  • 2篇薛玉梅

传媒

  • 12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广东药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残存左上腔静脉射频消融一例
1999年
詹贤章吴书林李海杰杨平珍陈泗林钱卫民方咸宏林纯莹
关键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植入ICD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植入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23例,年龄l4-79岁(54...
梁远红陈泗林林纯莹刘烈陈东骊
起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起搏治疗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OH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临床症状的长期疗效。方法25例OHCM患者接受起搏治疗,临床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起搏前后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Ds)、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及二尖瓣前向运动程度(mitral valve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二尖瓣反流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的变化。结果OHCM 25例,植入双腔生理性起搏器(DDD)21例,占84%,单腔抑制频率调节起搏(SSIR)4例,占16%。起搏治疗12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5例晕厥发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改善分别占82.6%和75.0%,LVOTG显著下降,从术前(90±24)mmHg降至术后(37±13)mmHg(P<0.01),IVS、LAD、MVA减少,SAM运动明显改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治疗对OHCM长期临床效果满意。
陈泗林刘媛林纯莹刘烈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器随访
反义基因治疗对H9C2心肌细胞β_1受体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β1受体反义基因对H9C2心肌细胞β1受体mRNA及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转染比率。方法H9C-2心肌细胞,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刺激24h后转染β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β1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β1-AS-ODN),脂质体与β1-AS-ODN的混合摩尔比为2.0、2.5和3.0,分别转染18h、24h和36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心肌细胞β1受体蛋白的时间表达曲线。实验分为4组:NE组、NE加β1受体反向寡核苷酸(β1 inverse oligonucleotides,β1-IN-ODN)组、NE加β1-AS-ODN组、心肌细胞组,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细胞β1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β1-AS-ODN分布在心肌细胞的胞浆及细胞核中,转染24h效率达70%,此后平缓降低;NE组的心肌细胞β1受体蛋白显著升高;与NE组相比,脂质体与β1-AS-ODN的混合摩尔比2.0、2.5,和3.0的心肌细胞β1受体蛋白显著降低(P<0.05,P<0.01,P<0.05);与心肌细胞组比较,NE组和β1-IN-ODN组的心肌细胞β1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显著升高(P<0.01);与NE组相比,NE加AS-ODN组的心肌细胞β1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与β1-AS-ODN比率为2.5转染24h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核糖核酸酶H降解靶mRN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目的基因表达。
林纯莹陈泗林梁远红周燕余细勇
关键词:Β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心肌细胞
慢径路消融成功靶点的心内电图特征分析
1999年
目的 对慢径路消融时成功与不成功靶点的心内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出成功靶点的心内电图特征。方法 常规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87例,应用解剖和心内电图复合定位逐步自后间隔向中间隔方面进行慢径路消融,每一次放电后重复电生理检查直至慢径路消失或心动过速不能诱发为消融终点。分别记录每次放电前A波的时限、幅度、波峰数及相对落后于His束记录部位A波的间期、A/V比和慢径路电位。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平均放电次数(3.2±2.5)(中位数为3)。1例发生Ⅱ度Ⅱ型AVB,2个月后安置DDD永久起搏器。成功靶点与不成功靶点心内电图相比,A波时限较长[(67.5±10.3)ms vs(51.5±9.6)ms,P<0.01]波峰数较多[(2.9±0.8)vs(1.6±0.6),P<0.05]。单从A波时限分析,超过60ms对靶点成功消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84%。慢径路电位在成功靶点发生率高(39%vs17%,P<0.01),对靶点成功消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和75%。结论 时限较长、碎裂的A波是消融成功靶点的心内电图特征性表现。慢径路电位在成功靶点发生率高,慢径路电位对靶点部位成功消融敏感性不高,不是靶点定位的必备条件。
方咸宏吴书林杨平珍李海杰陈泗林詹贤章钱卫民林纯莹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缓慢心律失常病例128例,所有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1、3和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起搏参数、累积心室起搏百分比,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室同步性。结果RVOT组和RVA组QRS时限有差异(P<0.01)。随访6个月心室累计起搏数、起搏阈值及起搏感知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第1、3和6个月,RVOT起搏组的同步指标明显优于RVA起搏组(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在RVA组有所降低,第6个月RVOT组的射血分数优于RVA组(P<0.05)。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心脏收缩不同步,损害左室功能。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保持良好心脏收缩同步性,是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
陈泗林林纯莹费洪文刘烈陈东骊梁远红吴书林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观测6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A组)和63例特发性房颤患者(B组)的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之间的Pd和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40ms、Pmax≥110ms及二者结合时,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敏感性在AB两组结果分别是83.9%、85.5%、77.4%和81.0%、87.3%、79.4%,特异性分别是79.0%、71.0%、90.3%,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是80.0%、74.6%、88.9%和79.7%、75.3%、89.3%。结论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无创而可靠的新指标。
黄飞雄林纯莹邓兴臣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最大时限特异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短发夹RNA对H9C-2心肌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短发夹环RNA(shRNA)质粒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3种P38MAPK shRNA质粒并测序鉴定,将其转染入H9C-2心肌细胞中,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细胞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38MAPK shRNA质粒分布在心肌细胞的胞浆及细胞核中,与心肌细胞组比较,AngⅡ组和shRNA阴性组的P38MAPK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1);与AngⅡ组比较,shRNA1、shRNA2和shRNA3组的P38MAPK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5,P<0.01)。结论 P38MAPK shRNA质粒成功转染心肌细胞,P38MAPK shRNA3质粒能最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P38MAPK的表达。
梁远红周燕刘烈陈东骊林纯莹陈泗林林曙光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短发夹RNA心肌细胞
选择性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声技术,通过计算起搏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时间的差异,比较右室心尖(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起搏时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RVA组30例,RVOT组30例。RVA组患者右室电极植于右室心尖部,RVOT组患者右室电极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所有患者术后程控心室电极100%起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 RVA组起搏后,左室6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标准差分别为105.27±19.74 ms、42.71±17.63 ms;RVOT组起搏后6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标准差分别为41.65±12.17 ms、17.63±5.62 ms,两组比较各指标均有差异(P<0.01)。结论 RVOT间隔部起搏后的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
陈东骊汤娇娇陈泗林林纯莹刘烈张黔桓梁远红彭湖陈燕魏会强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心动图
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心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组织同步显像及常规超声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分析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逐渐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组织同步显像可以快捷地评价机械不同步,为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提供有力的手段。
费洪文何亚乐侯跃双林纯莹许燕陈泗林
关键词:心脏超声检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