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查君璞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瓣
  • 2篇臂丛
  • 1篇游离肌皮瓣
  • 1篇远端
  • 1篇远端型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远期疗效分析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植骨融合内固...
  • 1篇融合内固定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通路
  • 1篇神经移位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示踪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体外
  • 1篇通路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7篇查君璞
  • 3篇郭尔斐
  • 3篇张国磊
  • 3篇邸军
  • 3篇韩久卉
  • 2篇韩金豹
  • 2篇刘俊川
  • 2篇张英泽
  • 2篇田德虎
  • 1篇申勇
  • 1篇杜伟
  • 1篇张静涛
  • 1篇张哲敏
  • 1篇魏更生
  • 1篇张彦龙
  • 1篇张丛笑
  • 1篇杨芳

传媒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上臂丛神经损伤后必须进行肩肘功能修复。肩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的恢复对上肢的功能至关重要。在C5或C6神经根能够利用的病例,可以通过神经移植桥接修复肩胛上神经,否则就应该做其它选择。肱盂关节融合曾广泛被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
韩久卉张英泽田德虎韩金豹郭尔斐查君璞
应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诊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34±10.32)min,(6.982.14)d与(11.40±1.49)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3±9.28)min,(8.24±1.84)d与(14.87±2.94)周(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9.144.24)分和(81.45±4.89)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4.25±5.98)分和(64.19±6.14)分(P〈0.05),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畸形愈合、骨髓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魏更生张丛笑查君璞
关键词:解剖型接骨板
体外锁定加压钢板内侧与外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以生物力学指标评价体外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侧、外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为临床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治疗提供生物力学指标。方法12个人工仿生肱骨,用摆锯在肱骨干髓端髁上距鹰嘴窝20 mm处行横形截骨模拟肱骨中下段横形骨折,随机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侧和外侧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各6个。分别在固定器固定部位边缘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静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各组标本在压缩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值,以单向虎克定律计算各测点的应力值。最后通过比较应力、应变指标评估体外锁定加压钢板内侧、外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稳定性。结果在相同载荷作用下,肱骨中下段横形骨折外侧固定组各测点应力、应变大于肱骨中下段横形骨折内侧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锁定加压钢板内侧、外侧内固定肱骨中下段横形骨折后,在载荷作用下应力、应变均发生了变化,锁定加压钢板内侧固定组应力、应变改变较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张国磊刘俊川查君璞张哲敏邸军
关键词:肱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生物力学
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01月-2015年01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足跟、足底外侧部皮肤缺损18例,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底、趾腹皮肤缺损11例。
张国磊邸军查君璞刘俊川张彦龙
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足底皮肤缺损
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探讨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性。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游离肌皮瓣治疗小腿和足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8-75岁,平均35岁;胫骨骨髓炎8例,跖骨骨髓炎3例。患者均接受过4-5次手术和长期抗生素治疗而骨髓炎仍然不愈。骨髓炎病程12-47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Ciemy—Mader慢性骨髓炎分型:ⅢA型3例,ⅢBL型2例,ⅥA型4例,VIBL型2例。手术去除内固定,严格彻底清创后,即刻行游离肌皮瓣移植,9例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2例行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移植;6例清创后形成胫骨骨缺损造成局部不稳定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5年。2例患者的游离肌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余9例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4例胫骨缺损范围较大的患者行二期植骨,其中1例松质骨植骨者,骨愈合时间5个月;2例为骨块嵌入植骨,骨愈合时间8个月和10个月;1例骨缺损长度为10cm者,行游离腓骨瓣移植,骨愈合时间4个月。余7例未植骨,骨愈合良好。结论治疗难治性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是严格地清除感染的骨质、死骨、炎性及瘢痕组织;游离肌皮瓣移植能以血运丰富的组织消灭死腔、覆盖创面,是治疗小腿和足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韩久卉张英泽田德虎韩金豹郭尔斐查君璞
关键词:骨髓炎外科皮瓣
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 比较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20-06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3例肌萎缩型颈椎病,近端型22例,远端型11例。观察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颈椎MRI显示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6例脊髓前角受压,5例腹侧神经根受压,11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4例脊髓前角受压,1例腹侧神经根受压,6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在MRI T2加权像上,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7例脊髓前角受压,7例出现髓内高信号;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0例显示脊髓前角受压,5例出现髓内高信号。33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椎间隙塌陷、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评定结果优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肌萎缩型颈椎病导致的神经损伤具有隐匿且严重的特点,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而且近端型患者手术疗效好于远端型患者,同时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及椎动脉。
张静涛杨芳杜伟申勇查君璞张国磊邸军
关键词:肌萎缩型颈椎病远端型
携带CTLA4Ig基因腺病毒载体示踪臂丛神经通路的研究
目的追踪周围神经通路对阐明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尽管神经示踪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示踪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于周围神经轴突长,再生过程缓慢,适合这些特点的示踪剂的选择比较困难。本研究首次利用CTLA4Ig...
韩久卉查君璞郭尔斐武永富王保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