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姝
- 作品数:116 被引量:74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省艾滋病免疫细胞表型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相关的艾滋病实验室免疫细胞表型检测质量,分析各实验室之间检测差异及原因,提高全省检测水平。方法制定2014年四川省HIV免疫细胞表型检测质控考核方案;按照仪器类型分组统计及评价。结果全省总体评价:62家参加免疫细胞表型检测实验室总体合格率在96.77%,优秀率62.9%,良好率22.58%,合格率11.29%,不合格率3.23%;不同系统评价:疾控系统有2家实验室不合格,司法系统的优秀率较低于50%;实验室级别评价:确证实验室比筛查实验室总体优秀率高出1倍(95.45%/42.5%),2个筛查实验室不合格;实验室运行时间评价:建立2年以上的实验室优秀率为77.78%,不合格为0%,2年以下实验室合格率为42.31%,不合格率为7.69%;不同仪器评价:BD FACScount CV值在10%以下,其他仪器的CV值为27.16%~37.03%,变异较大。结论四川省各相关的艾滋病实验室免疫细胞表型检测质量稳定,但实验室的等级、建立时间和使用的检测仪器对检测质量有较大影响。
- 周更生苏玲杨洪袁丹秦光明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表型检测
- 中国三省份未治疗HIV-1感染者临床毒株分离及其独特重组型的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未治疗的经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HIV-1患者的病毒分离特征和独特重组型特征,为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和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的HIV-1传播风险,筛选北京、广西、四川3个省市新诊断未治疗的HIV-1患者,静脉采血检测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以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扩增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5名HIV-1感染者中,经男男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分别为32(49.2%)、20(30.8%)和13(20.0%)例;亚型主要包括:26例(40.0%)CRF07C、23例(35.4%)CRF01E、9例(13.8%)独特重组型。共分离到46株HIV-1临床毒株,HIV-1分离阳性率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χ^(2)=4.22,P=0.04),而与病毒载量正相关(χ^(2)=22.4,P<0.001);HIV-1的P24抗原含量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呈现类似结果。此外,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P24抗原含量与培养时间正相关(52.14,95%CI:9.42~94.87,P=0.017),病毒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培养后第14天,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病毒P24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者(调整后P值分别为P<0.01和P<0.05)。9株独特重组型病毒均来自性传播感染者,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独特重组型的比例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中的比例,且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的病毒基因重组断点多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结论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血样对HIV-1病毒分离更敏感;性传播人群具有独特重组型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病毒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 汪立杰冯毅何林辛若雷王彦梁姝丁奕博梁淑家张媛媛胡彩琴阮玉华邢辉洪坤学邵一鸣马丽英
- 关键词:HIV-1男男性行为病毒分离
- 四川省77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感染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探索HIV-1感染规律。方法采集近年来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pol基因初步鉴定,同时用软件MEGA 4.1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在HIV感染者较多的成都、绵阳和达州三个地区采集的234份样本中,基因测序成功77份,其中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分别为42份、24份和11份,各组群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1.56%±1.10%)、(2.56%±0.82%)和(5.63%±2.02%)。结论各亚型组群内的部分感染者来自该亚型同一种毒株感染,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毒株是当前四川省MSM人群HIV-1的主要流行毒株。
- 袁丹冯燎奚竞婧罗德维贾蜀光赖文红李恬余佳梁姝魏东兵周更生秦光明于飞刘红露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I型男男性行为人群流行病学
- 凉山州2011-2015年哨点监测孕产妇HIV-1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在凉山州孕产妇人群中开展1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检测,并估算该人群的HIV-1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了解凉山州2011-2015年孕产妇人群HIV-1感染状况及防控策略探讨。方法用BED捕获酶免疫技术检测2011-2015年3个孕产妇哨点采集的HIV确证阳性样本,计算HIV-1在该人群中的感染率,并估算新发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对5486例血样进行HIV-1抗体筛查,确证阳性243例,HIV-1感染率4.43%;新发感染24例,新发感染率1.13%[95%可信区间(CI):0.68~1.59]。χ^2趋势检验得到各年度新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5,P=0.135)。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孕产妇HIV-1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
- 杨洪肖琳谌茂刚苏玲罗映娟叶黎魏东兵袁丹周更生刘红露余佳梁姝
- 关键词:孕产妇
- 凉山州2009年HIV-1主要流行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I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传播途径和病毒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运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2009年凉山州266份血浆样本中HIV的gag基因片段。对获得的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凉山HIV-1的流行毒株为CRF07_BC和CRF08_BC毒株,其中CRF07_BC比例为98.3%,为最主要的流行毒株。266份HIV-1阳性样本中,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的比例为63.5%,其次为异性性接触感染者,比例为14.3%。结论凉山HIV-1感染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静脉注射吸毒,最主要的流行毒株是CRF07_BC毒株,具有共同的病毒来源。
- 冯毅梁姝肖林程春林魏静秦光明阮玉华邢辉邵一鸣何翔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
- 吸毒严重地区暗娼性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某吸毒严重地区暗娼性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从社区招募暗娼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并进行性病感染检测.结果 在被调查的343名暗娼中,HIV感染率为0.6%(2/343),其中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3.1%(1/32);性病感染率为20.1%(69/3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档性服务场所(OR值为1.93,95%CI为1.11~3.37)、平均每天性交人数多(OR值为2.44;95%CI为1.07~5.57)是暗娼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毒严重地区暗娼高危行为和性病感染率高,表明存在HIV通过高危性行为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的潜在威胁.
- 曹晓蕴姜正清阮玉华梁姝秦光明杨烨徐佳宋本莉胡薇陈康林刘清芳李新旭汪宁邵一鸣
-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病毒性病吸毒性行为
- 2013—2022年四川省报告当年即死亡HIV/AIDS患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四川省新报告当年即死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新报告病例过早死亡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数据库筛选出2013—2022年四川省当年报告即死亡的HIV/AIDS患者,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特征差异分析使用χ^(2)检验,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四川省2013—2022年报告当年即死亡HIV/AIDS患者1819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主要死因为艾滋病无关死亡(67.4%),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0.8%)、肿瘤(20.9%)占比较高,艾滋病相关死亡占18.4%;死亡时间为31 d(IQR:8~86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均有OR>1,P<0.001)、男性(OR=1.60,95%CI:,P<0.001)、异性传播(OR=1.60,95%CI,P<0.001)的患者死亡概率较高;而文化程度较高(均有OR<1,95%CI:,P<0.001)、家政/家务/待业(OR=0.81,95%CI:,P<0.001)、自愿咨询检测(OR=0.53,95%CI:,P<0.001)、首次CD4检测结果≥200个/μl(均有OR<1,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OR=0.22,95%CI:,P<0.001)的患者死亡概率较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相较于未死亡患者,除婚姻状况、民族、传播途径外,不同死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基本一致。结论四川省报告当年即死亡患者的时间间隔短,影响因素复杂,既有年龄、性别等个人因素,又有感染途径、检测发现来源等HIV感染相关因素,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降低新报告HIV/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
- 袁风顺张灵麟何芳梁姝徐梦娇卓玛拉措刘小锦曾亚莉刘伦皓胡莹
- 关键词:HIV/AIDS影响因素
- 四川省某县级市HIV高危传播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县级市新诊断的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相关传播危险因素,为精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序贯纳入原则纳入某县级市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的新诊断HIV感染者。采用巢式PCR扩增法对HIV-1 pol基因区进行扩增,通过比较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计算成对距离,最终构建分子传播网络。高危传播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共获得有效序列461份,检测出6种毒株亚型,分别为CRF01_AE(51.41%)、CRF07_BC(34.06%)、B(9.76%)、CRF08_BC(3.25%)、CRF55_01B(1.08%)和C(0.43%)。基因距离在0.009时的成簇数最高,245条序列入网,形成54个传播簇,入网率为53.15%。多因素分析显示:≥50岁比18~49岁成为高危传播者的概率高(OR=2.042,P=0.026);职业中其他/不详(OR=0.360,P=0.014)低于农民,CRF07_BC亚型(OR=0.170,P<0.01)、CRF08_BC(OR=0.068,P=0.011)低于CRF01_AE亚型,B亚型(OR=4.131,P=0.001)高于CRF01_AE亚型。结论调查地区HIV感染来源多元化,应重点加强B亚型、≥50岁老年人群以及农民的长期与动态监测,采取有效干预,防止感染。
- 钟霞袁丹伍霞李娜肖洁李苑李一平何佳聂颖湛江杨义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一大型HIV-1分子簇在某低流行县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四川省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称艾滋病)低流行县HIV-1分子簇的特征,为开展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某AIDS低流行县2011年1月―2019年3月新诊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测定其感染HIV-1 pol基因区序列,进行分子簇分析,并对存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新诊断的113个HIV/AIDS中,有49.6%(56/113)属于同一分子簇(CRF01AE4),该簇平均基因遗传距离为0.006 1,2011年发现首例,并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χ2趋势=11.626,P=0.001)。簇内病例以中老年[平均年龄(50.5±13.0)岁]、文盲或小学文化(42.9%)、已婚(67.9%)、男性(76.8%)为主,感染前鲜有外出史(17.0%),45.5%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性交易主要发生在本地(87.5%)、低档场所(55.0%),性交易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75.0%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的簇内病例为2016年及之后诊断发现;1例在得知感染后仍保持高危性行为且拒绝抗病毒治疗,在分子传播簇中与多个病例有连接关系。结论一大型传播网络在某低流行县内持续快速扩张,本地低档场所性交易是导致该网络扩张的主要原因。
- 曾亚莉米家君吕丹卓玛拉措严图李菊梅朱俊康发扬赖文红侯雪芹梁姝苏玲
- 关键词:分子簇
- 扩大艾滋病检测促进早检测专家共识被引量:73
- 2021年
- 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以经性传播为主的重大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0年全球有150万HIV新发感染和68万艾滋病相关死亡,存活HIV感染者中有16%未被检测发现,27%未接受抗病毒治疗,34%未得到有效病毒抑制[1]。2020年我国尚有约20%的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疫情估计结果)。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
- 韩孟杰金聪李敬云钟平潘晓红吴国辉梁姝于茂河刘惠张福杰耿文清蒋岩尚红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