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志云

作品数:666 被引量:19,614H指数:7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6篇期刊文章
  • 79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3篇标准

领域

  • 30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3篇农业科学
  • 108篇生物学
  • 66篇经济管理
  • 30篇建筑科学
  • 23篇天文地球
  • 17篇水利工程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9篇生态系统
  • 149篇生态
  • 78篇城市
  • 73篇生态系统服务
  • 61篇土壤
  • 43篇生态系统服务...
  • 43篇系统服务功能
  • 42篇自然保护
  • 36篇城市生态
  • 34篇自然保护区
  • 34篇保护区
  • 30篇生态环境
  • 30篇生物多样性
  • 28篇污染
  • 27篇群落
  • 24篇大熊猫
  • 24篇城市生态系统
  • 22篇湿地
  • 18篇生态安全
  • 17篇影响因素

机构

  • 644篇中国科学院生...
  • 86篇中国科学院大...
  • 6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西南大学
  • 12篇浙江工商大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学研究院
  • 8篇西华师范大学
  • 7篇河南理工大学
  • 7篇湖南省林业科...
  • 7篇中国科学院亚...
  • 6篇北京大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城...
  • 6篇湖南省园艺研...
  • 6篇北京市水科学...
  • 6篇北京自然博物...
  • 5篇西北大学

作者

  • 660篇欧阳志云
  • 238篇王效科
  • 183篇郑华
  • 110篇徐卫华
  • 77篇苗鸿
  • 76篇肖燚
  • 36篇逯非
  • 34篇赵同谦
  • 29篇任玉芬
  • 29篇张路
  • 28篇王如松
  • 26篇方治国
  • 24篇段晓男
  • 19篇冯宗炜
  • 18篇江波
  • 17篇赵景柱
  • 17篇肖洋
  • 16篇曹云
  • 16篇李伟峰
  • 16篇黄志刚

传媒

  • 210篇生态学报
  • 38篇应用生态学报
  • 26篇环境科学
  • 22篇生态学杂志
  • 13篇环境科学学报
  • 13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自然资源学报
  • 10篇中国生态学会...
  • 9篇城市环境与城...
  • 9篇中国人口·资...
  • 8篇生态环境学报
  • 7篇中国科学院院...
  • 7篇生态环境
  • 5篇资源科学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农村生态环境
  • 4篇林业科学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生态经济
  • 4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24
  • 20篇2023
  • 14篇2022
  • 22篇2021
  • 28篇2020
  • 21篇2019
  • 16篇2018
  • 24篇2017
  • 31篇2016
  • 19篇2015
  • 24篇2014
  • 28篇2013
  • 29篇2012
  • 32篇2011
  • 25篇2010
  • 37篇2009
  • 41篇2008
  • 38篇2007
  • 37篇2006
  • 44篇2005
6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被引量:36
2018年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将包括基于宏观与微观生物生态数据协同整合的大数据库和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模型模拟运算库,支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源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标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的方法,实现古生物化石数据与遗传组学数据、生理与性状数据、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跨学科数据融合,与地理、气象、遥感、环境、国民经济等跨领域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共享数据集或栅格化图集。利用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集的挖掘和利用,构建开放开源的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处理利用的通用接口,建立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包括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大数据系统,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可视化服务,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
马克平朱敏纪力强马俊才郭庆华欧阳志云朱丽
关键词:生态安全数据共享决策支持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水分条件遥感监测方法被引量:7
2008年
湿地水文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利用遥感获取与湿地水分条件直接相关的生物物理变量,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探讨监测湿地挺水植物缺水状况的可能性,并探讨了建立湿地水分遥感监测的新方法。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挺水植物而言,在湿地旱化的条件下,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差异,在植被生长状况(NDVI)相同的情况下,地势较高处植物的冠层温度亦较高;在生长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高(NDVI值高)的地方,植物的冠层温度较低。这说明可以通过地表温度和NDVI来监测挺水植物的缺水程度。
沈欣欧阳志云段晓男Jan de leuww
关键词:湿地遥感水分条件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102
2004年
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城市生态环境支撑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能够满足其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以佛山市为例,选择了资源、环境、生物和灾害等因素,各因素再选择若干评价要素,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了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指数。资源安全评价选择了能源、水资源和粮食等要素,其安全指数为0.22;环境安全评价选择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和农业环境,其安全指数为0.58;生物安全因素安全评价选择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入侵物种、森林植被等要素,其安全指数为0.30;选择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等要素进行生态灾害安全评价,指数为0.79;佛山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42。研究还表明,生态安全评价宜根据最小限制因子定律,选择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评价。
贾良清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
关键词: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安全
乌梁素海芦苇资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在广泛调查并取得大量详实资料基础之上,探讨乌梁素海芦苇资源近30年的演变规律。发现乌梁素海芦苇资源经历了一个分布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少到多的过程,现在稳定在1×105t左右。芦苇资源的扩张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入湖水量、营养负荷、矿化度等。芦苇产量和河套灌区的排水量,施肥量尤其是氮肥使用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河套灌区农业活动导致的湿地状态改变是乌梁素海芦苇群落演变的根本原因。
段晓男王效科郭玉华叶俊峰欧阳志云
关键词:芦苇乌梁素海河套灌区
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永娟王效科欧阳志云
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环境恶化综合指数法
城市生态系统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综合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水足迹和氮足迹指标的运用可定量分析人类水资源与氮元素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联合双足迹指标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多重负效应的研究尚缺.基于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理论与内涵,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深圳市为例,分别对其城市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综合评估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氮污染与水污染潜在风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深圳城市污染氮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约3万t.水体活性氮流失为主要的城市污染氮足迹来源.同时,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约15亿m^3,生活灰水足迹为城市灰水足迹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剩余灰水足迹的主要来源.研究期间,城市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呈协同变化趋势,但2012年后两者出现"脱耦"情况.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再生水利用率为影响未来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增加的主要因素,优先快速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全面提高城市污水脱氮率,可应对城市发展过程水资源与氮元素利用带来的环境风险.
冼超凡潘雪莲甄泉韩宝龙姜亚琼周伟奇欧阳志云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城市化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特征及其与居民福祉的关系
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在区域尺度上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并提高当地居民福祉.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和空间制图在乡镇尺度上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资源供给服务、土壤保持服务、水质净化...
王大尚李屹峰郑华欧阳志云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87
2012年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方面的生态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替方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王如松欧阳志云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本文件提供了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包括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工作。
欧阳志云韩宝龙杜世勋肖燚束承继张逦嘉任玉芬逯非冼超凡李俊杰徐秉声陈晨宇陈志文赵钰徐崇斌张依章徐海根曾立民宋子健李天飞李翠唐洁唐颖栋凌耀忠韩妮妮辛亮李新建黄检良肖亮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被引量:51
2015年
从气候地带性和地理区域分布两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固碳能力,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固碳的影响和森林固碳估算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行综述.据估算,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52~927PgC,固碳能力达到4.02PgC·a^-1.各气候地带森林碳储量表现为热带最大(471PgC),寒带次之(272PgC),温带(113~159PgC)最小,固碳能力表现为热带(1.02~1.3PgC·a^-1)最大,温带次之(0.8PgC·a^-1),寒带(0.5PgC·a^-1)最小;各地理区域森林碳储量表现为南美洲(187.7—290PgC)最大,其次是欧洲(162.6PgC)、北美洲(106.7PgC)、非洲(98.2PgC)和亚洲(74.5PgC),而大洋洲(21.7PgC)最小,固碳能力为南美洲热带(1276TgC·a^-1)和非洲热带(753TgC·a^-1)较大,其次是北美洲(248TgC·a^-1)和欧洲(239TgC·a^-1),而东亚(98.8—136.5TgC·a^-1)较小.为进一步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估算的不确定性,今后应综合运用连续长期观测技术、样地清查、遥感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
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