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斌

作品数:21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4篇闪电
  • 6篇地闪
  • 6篇负地闪
  • 5篇辐射源
  • 4篇氮氧化物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干涉仪
  • 4篇VHF
  • 3篇电荷结构
  • 3篇东北部
  • 3篇青藏高原东北...
  • 3篇辐射源定位
  • 3篇北部
  • 3篇MP
  • 3篇M
  • 2篇多参量
  • 2篇闪电特征
  • 2篇参量
  • 1篇地形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贵州省防雷减...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青海省雷电灾...

作者

  • 21篇武斌
  • 20篇张广庶
  • 20篇王彦辉
  • 19篇李亚珺
  • 13篇张荣
  • 13篇余海
  • 6篇张彤
  • 6篇范祥鹏
  • 5篇刘妍秀
  • 2篇文军
  • 2篇吕伟涛

传媒

  • 6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29届中国...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的计算
基于张广庶等自行研制的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闪电VHF 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LLR[1]对闪电的定位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闪电三维通道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LLR 系统定位出的辐射源点进行一定的筛选和过滤后,利用数学方法对...
张荣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武斌余海
关键词:闪电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负地闪M过程观测分析
利用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地面电场变化和峰值辐射强度同步资料,对比分析了负地闪连续电流阶段和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中M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经典M变化产生前及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快速电场变化MP(称为预M变化)变化,大量MP促...
武斌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范祥鹏余海张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利用VHF干涉仪辐射源定位和高速摄像系统对一次多回击闪电的分析
利用闪电VHF无线窄带干涉仪辐射源定位系统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发生在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20点10分22秒青海大通县地区一次有4次继后回击的负地闪放电通道做定位和光学特征对比和综合分析,通道亮度同步资...
余海张广庶李亚珺王彦辉武斌张荣
关键词:负地闪
文献传递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的计算
基于张广庶等自行研制的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LLR[1]对闪电的定位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闪电三维通道长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LLR系统定位出的辐射源点进行一定的筛选和过滤后,利用数学方法对闪电...
张荣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武斌余海
关键词:闪电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利用VHF干涉仪辐射源定位和高速摄像系统对一次多回击闪电的分析
利用闪电VHF无线窄带干涉仪辐射源定位系统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发生在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20点10分22秒青海大通县地区一次有4次继后回击的负地闪放电通道做定位和光学特征对比和综合分析,通道亮度同步资...
余海张广庶李亚珺王彦辉武斌张荣
关键词:负地闪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闪电特征初步分析
利用VHF 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及快、慢天线资料,对青海大通地区五次雷暴过程中云闪、负地闪、正地闪的起始高度、持续时间、辐射源数目及正、负地闪的云内放电过程持续时间和回击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闪电持续时间较短...
张荣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武斌余海刘妍秀
关键词:闪电辐射源持续时间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闪电VHF辐射源功率观测及雷暴电荷结构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闪电VHF辐射源功率接收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闪电VHF辐射源功率三维分布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雷暴电荷结构,并利用自行研制的中心频率为270 MHz球载闪电模拟源,对闪电VHF辐射源功率接收系统进行了野外标定,得到了267~273 MHz频率范围的闪电辐射脉冲功率三维时空发展分布图。统计结果显示,在正云闪中,上部正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为4.8 W,下部负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为1.6 W,上部正电荷区的辐射功率明显高于下部负电荷区。在负云闪中,下部正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为3.2 W,上部负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为2.5 W,下部正电荷区的辐射功率明显高于上部负电荷区。在负地闪中,负电荷区平均值为3.0 W,正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为4.7 W。负电荷区辐射源数都少于正电荷区,绝大多数正电荷区的平均辐射脉冲功率大于负电荷区,但个别闪电的负电荷区平均辐射脉冲功率大于正电荷区。
刘妍秀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武斌张荣余海
关键词:电荷结构
青藏高原东北部闪电M变化多参量观测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地面电场变化和峰值辐射强度同步资料,对比分析了负地闪连续电流阶段和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中M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通道亮度资料能够辅助地面电场波形来准确判断是否为真实的M过程.在经典M变化产生前及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快速电场变化MP(称为预M变化)变化,大量MP促成了M变化.MP变化和K变化在脉冲特征上没有太多差别,产生的物理机制是相似的.MP变化是连续电流阶段快速电场变化,是击穿过程引起的电荷快速流动的结果,并伴有通道突然增亮和高强度辐射.M变化脉冲波形多数为单极性,有正有负,少数呈现不规则变化,持续时间在0.1 ms之内.而经典M变化的U形结构只适用于近闪,波形是静电场所致,持续时间约0.2—0.8 ms.MP和K变化都是击穿所致,只是MP变化有电荷流入原回击通道,而K变化没有.
武斌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范祥鹏余海张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慢天线测量值的订正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GPS时钟同步的7站慢电场变化资料,以点偶极模式为基础,运用穷举法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发生在2009年野外观测期间11个负地闪的26次回击产生的电场变化进行了拟合。对拟合结果最优的各站订正系数进行了统计,求出了以主观测站为基准的各站慢天线订正系数,即各站慢天线观测值受海拔高度和植被遮挡等因素影响程度。同时,利用各站的平均订正系数拟合得到各次回击所中和的电矩和等效电荷中心的位置。结果表明,各站慢天线都不同程度受到场地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慢天线的测量有放大或屏蔽的效果,得到的订正系数是慢天线在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负地闪回击中和电矩的垂直分量为11.6~66.0C.km-1,中和电矩的等效中心高度为1.6~6.8km。
范祥鹏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张彤武斌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闪电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及快、慢天线资料,对青海大通地区5次雷暴过程中云闪、负地闪、正地闪的起始高度、持续时间、辐射源数目及正、负地闪云内放电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回击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闪电持续时间较短,平均<0.5s;正、负地闪首次回击发生前均有较长时间的云内放电过程,正地闪的云内放电过程持续时间略长于负地闪;负地闪的回击次数较少,平均为2.5次,其中40%的负地闪只有1次回击,而正地闪回击次数均为1次;云闪的起始高度最高,负地闪的起始高度低于云闪,正地闪的起始高度最低;云闪产生的辐射源数目最多,负地闪少于云闪,正地闪产生的辐射源数目最少。
张荣张广庶王彦辉李亚珺武斌余海刘妍秀
关键词:闪电辐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