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武玉永

武玉永

作品数:46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毛状根
  • 7篇农杆菌
  • 7篇酵母
  • 7篇发根
  • 7篇发根农杆菌
  • 6篇细胞
  • 6篇教学
  • 5篇油菜
  • 5篇克隆
  • 5篇课程
  • 4篇凋亡
  • 4篇医学遗传学
  • 4篇遗传转化体系
  • 4篇转化体
  • 4篇聚糖酶
  • 4篇基因
  • 4篇甘露聚糖
  • 4篇甘露聚糖酶
  • 4篇毕赤酵母
  • 3篇蛋白

机构

  • 45篇滨州医学院
  • 9篇湖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怀俄明大学

作者

  • 46篇武玉永
  • 23篇姚庆收
  • 14篇单长民
  • 14篇谭秀华
  • 12篇孙业盈
  • 8篇马立新
  • 7篇秦加阳
  • 6篇杨军厚
  • 5篇马朋
  • 5篇刘向勇
  • 4篇于敏
  • 4篇张小华
  • 2篇许聪
  • 2篇左伋
  • 2篇蒋少锋
  • 2篇蒋思婧
  • 2篇王跃嗣
  • 2篇杨玥
  • 2篇刘乃国
  • 2篇卞伟华

传媒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药物生物技术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生物学教学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Agricu...
  • 2篇教书育人(高...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花生毛状根技术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花生毛状根技术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方法,S1、R1601‑hEGF菌株构建;S2、转hEGF花生毛状根的诱导与筛选;S3、转hEGF花生毛状根的摇瓶培养;S4、花生毛状根中hEG...
姚庆收武玉永卞伟华谢则平徐茂磊秦加阳
文献传递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为花生的转基因研究和白芦藜醇的生物技术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分别侵染花生的子叶、叶片和茎段,诱导毛状根;利用PCR技术检测毛状根。[结果]叶片和茎段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后产生毛状根,但叶片诱导率较高,其诱导率达65.6%,更适合作为转化外植体。毛状根除菌后,能在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表明,T-DNA序列整合进花生的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
姚庆收武玉永王学全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花生毛状根
中草药干品和鲜品基因组总DNA提取及质量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草药干品和鲜品总DNA的提取方法,并比较干、鲜品总DNA质量之间的差别,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SDS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6种中草药干品和鲜品总DNA,并对其进行核酸含量测定、电泳检测和酶切反应检测。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要高于SDS法,在干品和鲜品样品间,干品提取的DNA质量要高于鲜品。利用CTAB法提取鲜品和干品的各6种DNA样品,进行酶切反应得到了清晰的酶切条带。结论改良的CTAB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中草药总DNA,且该方法得到的干品DNA比鲜品DNA质量更高,酶切验证二者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分析。
姚庆收刘秀珍武玉永蒋继来
关键词:DNA提取SDS法CTAB法
地方医学院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被引量:1
2019年
实验室开放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有利条件。实验室是重要的实践场所,发挥着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巩固、提高和创新的作用,更为掌握各项实验技能的操作提供了直接的机会,在高校理工农医等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姚庆收武玉永谢则平秦加阳
关键词:医学院校
一株抗植物毛状根衰老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与植物互作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抗植物毛状根衰老细菌及其应用。细菌为抗植物毛状根衰老的细菌WS‑1,已于2023年10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
姚庆收隋超英李浩然武玉永秦加阳孔令慧
新型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土壤基因组文库,通过功能筛选得到一水解底物魔芋粉的阳性克隆,测序后,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530bp,包含一个糖基水解家族26结构域,编码51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438.方法:此基因推导的氨基...
武玉永谭秀华马立新
关键词:分子克隆毕赤酵母酶学性质
文献传递
培养基种类对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旨在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花生的叶片,诱导毛状根,利用PCR技术检测毛状根。使用5种培养基(1/2MS、MS、MS+500 mg/L羧苄西林钠、B5和N6)分别培养同一个株系的花生毛状根,4周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毛状根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差异,1/2MS培养基和MS培养基有利于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的积累。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有显著差异,B5培养基和N6培养基有利于花生毛状根株系中白藜芦醇的积累。
姚庆收姜吉刚武玉永梁乘榜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毛状根生物量
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8年
为了满足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门必修课,并且,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单长民刘乃国武玉永杨军厚杨玥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课程改革
结缔组织遗传病及其发生
2013年
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又称胶原蛋白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决定不同胶原蛋白肽链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部位。胶原蛋白是由三条肽链(α1、α2、α3)呈螺旋形缠绕而成的绳索状分子,可以组合许多种类型,广泛存在于皮、骨和结缔组织中。
单长民孙业盈杨军厚刘向勇武玉永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胶原蛋白基因
Construc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
2013年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 and furth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xpression of hEGF in peanut hairy root system. MethodAccording to the hEGF sequence in GenBank, hEGF was synthesized artificially; subsequently, hEGF gene was ligat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gene, and their ligation product was then amplified with primers flanked with corresponding endonuclease cleavage sites, followed by double digestion by Sal I and EcoR I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next, pRI 101 AN DNA was extracted and digested by both Sal I and EcoR I; susequently, the digestion products of hEGF and GFP ligation fragment by Sal I and EcoR I and the digestion products of pRI 101 AN plasmid DNA by Sal I and EcoR I were ligated, and their ligation product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XL10-Gold, followed by extraction of DNA from the recombinants exhibiting green fluorescence, which was then identified by enzymatic digestion and PCR, and the verified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was named pBZG101. Result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ne (hEGF)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GFP) were successfully ligated, and their ligation fragment was successfully ligated to pRI 101 AN DNA, finally with the acquirement of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pBZG101). Conclusion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pBZG101)-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武玉永刘东东信凯姚庆收
关键词:HEGFCONSTRUCTION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