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锋
- 作品数:21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王勃《观音大士赞》伪托考被引量:3
- 2015年
- 《补陁洛迦山传》中有署名王勃《观音大士赞》一文,通过考察此传的流传情况以及观音形象的发展过程得知,此文乃伪托之作,不能作为王勃的文章看待。
- 武锋韩荣
- 关键词:伪托
- 葛洪《抱朴子外篇》著述过程考论
- 2009年
- 葛洪为了撰著《抱朴子外篇》,前后经过了酝酿、草稿、定稿、订补、修订诸阶段,其中的每个阶段的详情根据相关史料大体可以考知,从中也可以看出葛洪对此书的重视。
- 武锋
- 关键词:《抱朴子外篇》
- 葛洪《抱朴子外篇》仁明思想析论被引量:1
- 2009年
-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仁明观,这就是明先仁后、舍仁用明,而此种观点与儒家思想完全不同。葛洪这一思想受王充与徐干的影响很深,也受到魏晋之际才性论的影响。葛洪之所以提出这种思想,是要重塑士人的知识与道德系统,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社会的挑战。
- 武锋
- 关键词:《抱朴子外篇》
- 葛洪隐逸思想述论
- 2009年
- 葛洪认为隐逸对激励个人品节、纯净社会风俗有积极作用。葛洪隐逸思想的出发点在于沟通隐逸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从而为隐逸的合理发展打下更加广阔的空间。葛洪的隐逸思想既是对两晋时期此种思潮的回应,又在一定程度上为隐逸思想的发展指出了有效的路径。
- 丁成际武锋
- 关键词:隐逸国家政权
- 史浩父子所睹普陀山观音灵异事件探微被引量:2
- 2013年
- 史浩、史弥远父子对普陀山观音灵异多有宣传和推崇,这主要源于其家传佛教信仰和其时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确立。因对普陀山观音灵迹的崇拜,史浩并在东钱湖建立"补陀洞天"以供奉观音。史氏父子在普陀山佛教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武锋
- 关键词:观音信仰
- 魏晋风度之下士人的精神矛盾被引量:3
- 2002年
- 魏晋时期玄风盛行 ,士人们清谈 ,饮酒 ,服药 ,显得通脱潇洒 ,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但是在魏晋风度之下 ,士人们却处于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 ,这种痛苦到了极点才呈现为一种表面上的快乐。
- 武锋
- 关键词:陶渊明
-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佛教渊源被引量:2
- 2013年
-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对其评价也颇为纷歧。梁武帝舍身同泰寺受到印度阿育王崇佛行为的启示,是对阿育王事迹的模拟,这从两者布施行为的相似以及梁武帝对阿育王崇拜的推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梁武帝对阿育王崇佛事迹的追摹,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史上的梁武帝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 武锋
- 关键词:梁武帝阿育王舍身
- 《普陀洛迦新志》的编纂特色被引量:3
- 2014年
- 《普陀洛迦新志》是建国之前普陀山历代山志之中部头最大的一部。此书信史结合,持论公允,体例得当,考证精审,既有保存史料之功,又有辨析提炼之能,传统与时代贴合密切,在历代普陀山山志的编纂上可以称为范例。
- 武锋林陈薇
- 关键词:编撰体例
- 《抱朴子外篇》佚亡情况考辨
- 2006年
- 《抱朴子外篇》在完成之后出现较大的佚亡,主要集中于梁、隋之际与唐、宋之际。今本《抱朴子外篇》的某些篇章也存在缺佚,导致文意不全。清人与近人对《抱朴子外篇》进行了校勘与辑佚,提供了较好的《抱朴子外篇》版本,为研究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武锋
- 关键词:辑佚
- 葛洪卒年再考证被引量:2
- 2006年
- 学术界对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303)几无异议,但对葛洪卒年则聚讼纷纭,计有八十一岁说、六十一岁说及不出六十岁说。检核有关资料,葛洪卒年当以八十一岁说为是,即葛洪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363)。
- 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