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磊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 钼-钴-硅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配比为Mo5-xCoxSi3(x=0.5,1,2)的混合粉末的机械球磨行为。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中首先形成Co,Si在Mo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o(Co,Si),高能球磨大大扩展了硅和钴在钼中的固溶度。进一步延长球磨时间,过饱和固溶体转变成为非晶。在球磨过程中,Mo(Co,Si)的晶粒不断细化,球磨至40h,晶粒尺寸约为8nm。球磨初期,内应力急剧增加。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的颗粒尺寸增大,40h后,逐渐减小,且形状球化,100h后成为尺寸不超过100nm的球形粉末。
- 曹昱易丹青殷磊刘黄
- 关键词:硅化物机械合金化
- 铌及铌合金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03年
- 铌及铌合金以其熔点高、耐腐蚀和良好的高温强度成为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但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从铌的氧化机理、合金化抗氧化保护和表面涂层保护三方面,论述了铌及铌合金高温抗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 殷磊易丹青肖来荣杨莉刘会群
- 关键词:高温氧化合金化涂层
- 铌合金高温抗氧化硅化物涂层的研究
- 铌及铌合金以其熔点高、耐腐蚀和良好的高温强度成为重要的高温结构候选材料.但较差的抗氧化性能,严重制约其在高温上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用硅化物作为铌及铌合金的抗氧化涂层.采用二次熔烧工艺在铌基体上制备了添加元素Ge改...
- 殷磊
- 关键词:铌高温抗氧化涂层
- 文献传递
- 亚微米AlN_p/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通过机械干混和湿混(添加分散剂)两种混合工艺,制备了20%AlNp/Al复合粉末,并通过冷等静压-热挤压制备了亚微米AlNp/Al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两种混合工艺条件下亚微米AlN的分散情况,同时分析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 李洪武易丹青刘会群殷磊王建华
-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亚微米颗粒
- 料浆烧结法制备改性Si-Cr-Fe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采用料浆法在铌合金表面制备了Ge改性的Si-Cr-Fe系高温抗氧化涂层,分析了涂层氧化前后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组织成分、相的分布等。将两次加涂后的涂层与一次加涂后的涂层形貌、组织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103铌合金表面的Si-Cr-Fe料浆熔烧涂层中,主体层是较致密的复杂硅化物相(Cr,Fe,Ge,Nb)Si2;扩散过渡层是致密的(Cr,Fe,Ge,Nb)5Si3相和少量(Cr,Fe,Ge,Nb)Si2的混合物;二次熔烧的涂层比加涂一次的涂层系统表面组织较均匀、致密,具有更宽的过渡层,对提高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有利;过渡层可有效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 肖来荣蔡志刚殷磊张利平向彩文
- 关键词:铌合金硅化物高温抗氧化涂层
- 脱钴预处理对金刚石/硬质合金附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采用不同的两步处理方式浸蚀YG3 和YG6低钴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随后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先采用Murakami剂30 min腐蚀碳化钨相,再用3H2SO4+7 H2O230 s混合酸去除钴相,样品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高,结晶质量较好,金刚石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结合良好。同一处理工艺,YG6系列样品处理效果更好。基体钴含量的降低对改善硬质合金与金刚石涂层间的附着性能有利。
- 杨莉余志明殷磊李泳侠邹丹
-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硬质合金附着力
- Er对Mo_5Si_3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通过 X 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压痕技术研究了 Er 对 Mo5Si3 基合金(钼硅质量比 5?1)室温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r 的添加导致了三元化合物相 Mo3Er2Si4 的形成;合金的组织形貌随 Er 含量不同有所差异,且随 Er 含量增加, 组织中 MoSi2 相逐渐减少,三元化合物的含量则逐渐增加;过渡族元素 Er 在 MoSi2 中不固溶,在 Mo5Si3 中的溶解度也极小;Er 含量为 1wt%时得到略高的室温硬度值。Er 难以明显改善室温断裂韧性。
- 曹昱易丹青殷磊吴伯涛刘会群
- 关键词:硅化物显微组织断裂韧性
- Sc对Ti-Al二元合金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Ti 6Al、Ti 3Al 3Sc、Ti 10Al以及Ti 8Al 2Sc四种成分的合金 ,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 (XRD)对铸态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将铸态合金分别在β相区、α +β相区和α相区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等温退火 10h并进行水冷。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对合金在不同退火态下的组织进行了分析 ,并用岛津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合金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 ,铸态Ti Al (Sc)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主要为魏氏组织、双态组织和网篮组织 ,其主要析出相为Ti3Al和Al3Sc。金属Sc的加入明显细化了合金的组织 ,同时提高了合金中α片层组织的显微硬度。从金属Sc对合金的组织演变的影响上来看 ,金属Sc的加入具有稳定α相的作用。经过等温退火处理后的合金其显微硬度高于铸态合金的显微硬度 。
- 刘会群易丹青卢斌李洪武殷磊魏鎏英
- 关键词:显微硬度
- MA法制备Fe_(83)Nb_7B_9Cu_1纳米晶粉末及其热稳定性被引量:8
- 2002年
- 利用高能球磨法在Fe Nb B Cu体系中获得纳米晶粉末 ,研究了机械球磨过程中产物的组织结构、α Fe相平均晶粒尺寸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采用Fe 2 0B中间合金粉末代替B粉并未明显影响机械合金化动力学过程 ;球磨至 5h时 ,即可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 18nm的α Fe单相过饱和固溶体 ,其后延长球磨时间 ,晶粒尺寸缓慢减小 ,至 45h后 ,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到 9nm。退火处理后的XRD分析表明 ,α Fe过饱和固溶体从 10 0℃开始发生结构弛豫现象 ,738.8℃后则发生了相转变 :α Fe过饱和固溶体→α Fe固溶体 +Fe3 B +FeB ,在 5 5 0℃以内退火 ,纳米晶粒长大不明显 ,在 770~ 95 0℃范围内退火 ,晶粒开始明显长大 ,但晶粒尺寸仍处于纳米级范围。
- 卢斌易丹青刘会群殷磊周琳
- 关键词:铁基合金机械合金化纳米晶热稳定性
- 硬质合金基体腐蚀工艺对金刚石薄膜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4年
-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浸蚀YG6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随后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一步或两步浸蚀法都能抑制沉积过程中基体表面钴的不利影响。采用两步法,即Murakami剂30min腐蚀碳化钨相,再用H2SO4∶H2O2=3∶7(体积比)混合酸腐蚀30s去除钴相,基体表面粗糙,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高,结晶质量较好,金刚石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结合良好。
- 杨莉余志明殷磊刘昕苏伟涛李泳侠邹丹
- 关键词:硬质合金浸蚀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