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任翔

作品数:2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愈合
  • 8篇创面
  • 7篇创面愈合
  • 6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神经支
  • 4篇神经支配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体外
  • 4篇体外诱导
  • 4篇去神经
  • 4篇去神经支配
  • 4篇溃疡
  • 4篇干细胞
  • 3篇烧伤
  • 3篇糖尿病大鼠
  • 3篇烫伤
  • 3篇烫伤模型
  • 3篇透明质酸

机构

  • 20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毛任翔
  • 18篇刘旭盛
  • 18篇徐盈斌
  • 14篇祁少海
  • 14篇谢举临
  • 13篇黄勇
  • 13篇舒斌
  • 4篇祁少海
  • 4篇谢举临
  • 4篇唐旭华
  • 4篇黄勇
  • 4篇舒斌
  • 3篇韩建德
  • 3篇刘坡
  • 3篇周晖
  • 2篇王芳
  • 2篇廖绮曼
  • 2篇赖文
  • 2篇陈木开
  • 2篇章星琪

传媒

  • 4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第八届全国烧...
  • 2篇中华医学会烧...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复合物对放射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透明质酸(HA)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MSCs的分化特性.选择30只SD大鼠制作皮...
毛任翔祁少海舒斌黄勇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
目的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 SD 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 SD 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
祁少海刘坡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毛任翔刘旭盛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复合物对放射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1,CD44,CD...
毛任翔
关键词:溃疡创面创面愈合透明质酸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皮肤源祖细胞体外诱导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皮肤源祖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定向诱导成神经元的方法,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取出生1~3d的昆明鼠皮肤,分离培养出皮肤源祖细胞;皮肤源祖细胞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10%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中预诱导24h,再以含二甲基亚砜(DMSO)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的培养基中诱导7d;观察诱导细胞形态,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情况;ELISA检测诱导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情况。结果细胞诱导后呈多极性生长;细胞免疫荧光表达NF和NSE,GFAP表达阴性;随诱导时间延长培养液中BDNF和NGF浓度增加。结论皮肤源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并且能提高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能为组织工程皮肤和修复神经系统病变提供种子细胞。
钟聪舒斌祁少海黄勇毛任翔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关键词: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烧伤后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微血管形成的作用
目的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FGF-BP)mRNA 在烧伤后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地高辛标记的 FGF-BP 寡核苷酸探针,对 10例烧伤后肉芽组织,33例增生性瘢痕和...
黄勇祁少海谢举临舒斌毛任翔徐盈斌刘旭盛
文献传递
色素性痒疹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临床及病理特点,应用米诺环素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色素性痒疹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观察米诺环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确诊前均误诊,临床表现为躯干部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样或湿疹样皮损,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沉着斑片;其中13例有精神紧张、进食刺激性食物、出汗等诱因或使病情加重的因素;8例行组织病理检查,5例皮损处于活动期,表现为苔藓样皮炎,另3例为消退期,呈非特异性皮炎和/或炎症后色素沉着改变;15例均应用米诺环素(100~200mg/d)治疗,疗程2~6(3.5±1.36)周,均有效;停药后随访3~29个月,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有特征性临床和病理表现,米诺环素治疗有效,但不能阻止复发。
周晖唐旭华陈小红文佩军陈木开毛任翔韩建德
关键词:色素性痒疹米诺环素
去神经支配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备去神经支配大鼠创面模型,观察去神经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血管和皮肤增殖改变情况,为去神经创面愈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切断 SD 大鼠胸9~腰1右侧脊神经,造模后在背部对称制作两个直径为1.0cm 的圆形...
舒斌祁少海赖文黄勇毛任翔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文献传递
生殖器硬化性苔藓发生恶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生殖器硬化性苔藓(LS)发生恶性转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识别LS恶性转化的能力。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2011年1月-2017年7月间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生殖器LS病例。根据病理学上是否合并有癌变或表皮不典型增生表现,将其分类为普通组及恶性转化组,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特点差异,识别其与LS恶性转化间可能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31例患者资料(男14例,女17例)及40例病理标本。27例(87.10%)病例表现典型LS皮疹,为白斑、局部萎缩,部分患者在白斑基础上出现瘀点、糜烂或溃疡、角化或增生。仅11例(35.48%)病理标本具LS典型病理模式——"表皮萎缩-胶原透明变性带-炎症细胞浸润带",而超过一半的病例在病理上缺乏典型表现。LS发生恶性转化的临床特征包括长病程(≥2年)、糜烂或溃疡、角化或增生,发生恶性转化的病理特征包括表皮下层细胞不典型性、表皮肥厚、表皮突延长、角化不良。结论 LS病理上常缺乏典型表现,临床结合病理有助于对LS,尤其是发生恶性转化病例的诊断。对生殖器白斑基础上出现糜烂、溃疡或角化增生患者,需高度警惕LS恶性转化可能,必要时多点取材活检确诊。
黄凯凯毛任翔薛怡雯廖绮曼马春光陈木开韩建德
关键词:硬化性苔藓恶性转化病理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烧伤后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微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FGF-BP)mRNA在烧伤后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地高辛标记的FGF-BP寡核苷酸探针,对10例烧伤后肉芽组织,33例增生性瘢痕和9例正常皮肤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检测各组织中FGF-BP 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差异。结果烧伤后肉芽组织组和增生性瘢痕(<6个月)FGF-BP mRNA表达明显升高,FGF-BP mRNA在增生性瘢痕6个月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肉芽组织组和增生性瘢痕(<6个月)微血管数目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GF-BP mRNA表达与微血管数目成正相关(Spearman R=0.463,P<0.01)。结论FGF-BP可能是影响烧伤后创面愈合和早期瘢痕增生过程中微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黄勇祁少海谢举临舒斌毛任翔徐盈斌刘旭盛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形成增生性瘢痕
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及愈合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和截肢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的82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分析糖尿病足截肢平面与病程、外周神经障碍、血管狭窄程度、Wagner分级、创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以及截肢后切口愈合情况与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血管狭窄程度、外周神经障碍、Wagner分级、创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足截肢平面的选择与病程、外周神经障碍、血管狭窄程度有关(P<0.05);截肢后切口愈合情况与年龄、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平面的选择应通过病程、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狭窄程度量化分析;高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不佳及重度血管狭窄是糖尿病足截肢后切口愈合欠佳的主要因素。
舒斌陈蕾祁少海谢举临毛任翔黄勇徐盈斌刘旭盛
关键词:糖尿病足截肢术伤口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