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新胜

作品数:117 被引量:1,25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2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盆地
  • 20篇地质
  • 18篇锆石
  • 15篇新元古代
  • 15篇元古代
  • 14篇白垩纪
  • 1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1篇地质意义
  • 9篇藏南
  • 8篇岩石
  • 8篇三叠
  • 8篇特提斯
  • 8篇花岗岩
  • 8篇沉积学
  • 7篇地层
  • 7篇第三纪
  • 7篇青藏高原
  • 7篇沉积环境
  • 6篇沙丘
  • 6篇南华系

机构

  • 88篇成都地质矿产...
  • 31篇中国地质科学...
  • 2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陕西省国土资...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云南省核工业...

作者

  • 117篇江新胜
  • 28篇潘桂棠
  • 27篇崔晓庄
  • 27篇王剑
  • 25篇伍皓
  • 22篇王立全
  • 22篇朱弟成
  • 21篇廖忠礼
  • 20篇熊国庆
  • 20篇卓皆文
  • 16篇莫宣学
  • 13篇邓奇
  • 12篇陆俊泽
  • 12篇江卓斐
  • 12篇谢渊
  • 11篇赵志丹
  • 11篇潘忠习
  • 10篇李明辉
  • 9篇李兴振
  • 9篇汪正江

传媒

  • 23篇沉积与特提斯...
  • 13篇地质通报
  • 8篇矿物岩石
  • 5篇地质论评
  • 5篇地学前缘
  • 5篇岩相古地理
  • 4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青藏高原及邻...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15篇2003
  • 4篇2002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论西藏过铝花岗岩被引量:28
2006年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79.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异常,(87Sr/86Sr)i值较高,为0.72199~0.75513;εNd(t)值较低,为-16.0~-9.6;δ18O值较高,为+8.9‰~+18.79‰;结合La/Sm-La图解,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的卷入,为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来源于上地壳。QAP图解、R1-R2图解、Rb-(Y+Nb)图解等均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西藏过铝花岗岩发生在2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岩浆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喜马拉雅过铝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而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更可能是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的岩石学响应。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构造环境
藏南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沉积相时空展布及其地质意义
<正> 西藏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以南的地层属于喜马拉雅地层区,大体以定日—岗巴断裂和藏南拆离系为界再进一步分为高喜马拉雅地层分区、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和雅鲁藏布江地层分区。晚
颜仰基江新胜
文献传递
用Mo-TOC相关性估算海相泥质烃源岩原始有机碳的一种新方法——以藏南白垩系海相泥岩、页岩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引入一种原始有机碳恢复的新方法,即利用Mo-TOC相关性来估算海相泥质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并以藏南地区白垩纪海相泥岩、页岩为例,估算其原始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损失率。该方法可能在我国高成熟度-过成熟烃源岩的评价和油气资源量预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熊国庆江新胜伍皓
关键词:有机碳
沉积学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沉积学应用于水文地质研究可发挥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以为整体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特征发挥基础性预测功能。近年来,作者把沉积学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勘查中,通过对白垩系沉积相的系统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成果综合...
谢渊王剑魏伦武李明辉江新胜郑万模罗建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地下水勘查沉积学水文地质
文献传递
中国全球变化趋势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球变化风险被引量:4
2014年
从全球变化演化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对地球多圈层的影响出发,总结、分析了中国白垩纪以来全球变化的演化过程,认为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发动机、东亚水循环的心脏,气候带快速漂变是当前全球变化的特点,南旱北湿是中国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球变化风险,认为在青藏高原腹地兴建调水工程不是跨流域调水而是跨源区调水,可能导致人类难以应对的全球变化,建议放弃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计划,规避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
江新胜刘宝珺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白垩纪时期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初探被引量:36
2000年
从沙漠记录可知性出发,测制了一条横穿白垩纪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的风向记录断面,初步揭示了当时大气环流的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前东正确为行星环流控制──北为西风环流,南为东北信风环流.两者间的切变带曾作南北向漂变.还讨论了古季风环流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可能存在古季风的叠加作用.
江新胜潘忠习付清平
关键词:白垩纪沙漠带古季风古气候
含水层沉积学研究实例及其应用前景
<正> 近年来,笔者以查明深层含水系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水质成因和分布规律为目的,在鄂尔多斯盆地系统地开展了白垩系沉积地质等研究工作,并提出“含水层沉积学”概念,初步定义它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储层地质学、...
谢渊王剑江新胜李明辉邓国仕罗建宁
文献传递
云南雪龙山韧性剪切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2001年
雪龙山变质带 ,变质级别达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 ,在区域上为一条韧性剪切带 ,具逆冲兼左行走滑的特点 ,左行走滑位移量达 9.4km。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在韧性剪切阶段 ,属降温的退变质作用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韧性剪切作用对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有较大影响。因此 ,对构造变形带中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的研究 ,对于探明矿床形成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孙志明李兴振沈敢富杜德勋江新胜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流体包裹体构造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
崔晓庄江新胜伍皓熊国庆卓皆文陆俊泽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近纪始新世古地理青藏高原东缘
文献传递
桂北地区丹洲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对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的启示被引量:31
2016年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南华裂谷盆地南段的一套连续裂谷充填沉积,厘定各组沉积时限及区域地层关系,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丹洲群合桐组二段和拱洞组底部凝灰岩夹层形成年龄分别为801±4 Ma和781±5 Ma。研究表明,丹洲群白竹组和合桐组一段与下江群甲路组和乌叶组、板溪群沧水铺组和马底驿组、西乡群孙家河组及陆良组一段相当,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合桐组二段与下江群番召组相当,沉积时限为800~780 Ma;拱洞组可与下江群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板溪群五强溪组中上部和牛牯坪组,西乡群大石沟组中上部和三郎铺组,陆良组二段及澄江组、开建桥组、莲沱组、虹赤村组和上墅组的中上部直接对比,沉积时限为780~725 Ma。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系统的典型地层锆石年龄存在5组高峰,峰值年龄分别为818±2 Ma、802±1 Ma、780±4 Ma、756±4 Ma及728±5 Ma。综合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特征及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确定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可分为两期:820~800 Ma和800~725 Ma。此外,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裂谷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但各期岩浆活动对各裂谷盆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崔晓庄江新胜邓奇王剑卓皆文任光明蔡娟娟伍皓江卓斐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新元古代裂谷作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