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锡铨

作品数:4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5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新诗
  • 14篇闻一多
  • 9篇诗歌
  • 8篇文学
  • 6篇绘画
  • 6篇绘画美
  • 4篇艺术
  • 4篇文化
  • 3篇代文
  • 3篇新诗形式
  • 3篇中国新诗
  • 3篇诗画
  • 3篇诗形
  • 3篇死水
  • 3篇主义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歌吟
  • 3篇《死水》
  • 3篇爱国

机构

  • 32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江苏师范学院

作者

  • 33篇江锡铨

传媒

  • 8篇江苏教育学院...
  • 3篇江汉论坛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外诗歌研究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闻一多:诗画歌吟——闻一多与新诗绘画美关系述略被引量:1
2006年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江锡铨
关键词:闻一多新诗绘画美诗中有画
试论“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续二)
2001年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
江锡铨
关键词:新诗绘画美色彩美现代主义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深度评价”的解读与思考
2007年
所谓'深度评价',就是指那些言简意赅的,初闻似有些惊世骇俗的学者化评论家言,这些评论大多出自大师级人物之口。本文通过对朱自清关于闻一多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的深度评价的初步解读,试图探询进一步深入认识、解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相关'深度评价'的意义:强化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史学品格,提高学科研究的学术水平,端正学科研究的学风。
江锡铨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闻一多
《渔阳曲》悬解——从一首诗窥测一位诗人的文化心态被引量:1
1997年
《渔阳曲》是闻一多的一首未入集长诗,大约作于1924年下半年.诗作借用汉魏名士祢衡以一阕鼓曲《渔阳掺挝》击鼓骂曹(操)的历史故事,抒写了诗人自己的一腔愤懑.这是一首刊发后作者几乎没有再提及,后来的学者们也很少关注的诗作.分析评介这首诗的专文似未见,提及、论及这首诗的文章,自20年代以来,亦不过寥寥数篇.冷落当然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如果从诗歌艺术美的角度着眼,这首多少显得有些冗长与沉滞的诗作,或许难以列入以严谨、精炼,讲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闻一多新诗代表作之中——虽然在闻一多的格律诗艺术发展历程中,这首诗自然有其独特的地位(这一问题若展开分析需较多篇幅,兹不详述);但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从了解一位活跃于“五四”时期和20年代的著名诗人心灵奥秘着眼,那么,《渔阳曲》却是一首十分重要的诗作.对于这首诗作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可能会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以及与他有着相似阅历的同时代诗人作家的文化心态,提供一个独异的视角.
江锡铨
关键词:闻一多文化心态种族歧视《死水》文化态度
“唯一”:闻一多爱国诗篇的深度评价被引量:3
2003年
爱国诗篇是闻一多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文学史家朱自清曾多次称许闻一多是抗战以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对此 ,学术界似乎缺少比较集中的关注和比较精细的解读。笔者认为从文化视角阐释 ,其“唯一”表现为在爱国情感中置重于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重 ;在以抒情言志为情征的诗歌文学中强调理智的爱和具有理性精神的鉴赏意味的诗思 ;从理想的视角阐释 ,其“唯一”
江锡铨
关键词:闻一多爱国诗文化
闻一多诗歌艺术论被引量:1
2009年
闻一多的新诗活动对于中国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创立新诗的诗歌观念、诗歌形式做了不懈努力。他从新诗的音节(rhythm)研究入手,引进音尺(foot)概念并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倡导诗歌节奏、音韵格律的相对均齐、严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新诗形式美学核心理论即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他的'充实的内容'和'天然的整齐的轮廓'有机统一的诗集《死水》,被誉为'一本标准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影响深远。闻一多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化及文学,特别是中西诗歌文学素养。他的诗歌文学活动,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英美诗歌对中国新诗的积极影响,同时又比较深入地体现了对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艺术精华的融会与吸收,成为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闻一多由画而诗,他在新诗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的艺术活动中,充分运用了自己多方面的艺术积累,尤其是自己所接受的绘画训练和绘画理论方面的积累,并将其融会于新诗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从而在更高也更开阔的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主要是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传统。
江锡铨
关键词:闻一多诗歌形式英美诗歌绘画美
生活苦吟:1930-1940年代臧克家诗歌艺术论
2011年
臧克家影响较大的诗作,大都写于1930—1940年代。臧克家这一时期的诗作以'诗歌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现代中国自大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了对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生活底蕴的深刻体味。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臧克家可能更倾心于牧歌式的生活吟唱,但面对着灾难深重的中国现代社会,他的诗作中的生活牧歌,常常成为一种需要唱着战歌去追逐的理想境界,因而他的生活吟唱往往体现为生活战歌与生活牧歌的交响。作为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不断地从古代诗歌、外国诗歌,从前辈或同辈诗人那里吸取营养,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诗歌潮流中接受启示,但所创造的却是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精神、艺术风格、艺术方法。成就了这位诗人的,更主要的还是他尊重个人生活体验的严肃创作态度。1930—1940年代臧克家的诗歌,以谨严、朴实、热情的,深入浅出的'生活'苦吟,使他在风起云涌的新诗史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艺术个性,赢得了生活,也赢得了诗。
江锡铨
关键词:诗歌艺术
闻一多研究四十年述略被引量:1
1987年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出现过不少评介他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文章,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始于四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逝世之后.回顾一下闻一多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学术积累,对于继续开拓研究也许是有所助益的.本文拟分四个部分,对四十年来的闻一多研究做一点粗略的考察.建国前三年的研究1946年7月闻一多的不幸遇难,震动了神州大地,形成了一个持续的追念、学习、研究闻一多的热潮.建国前三年的研究活动,主要有:1946年8月由李(公朴)
江锡铨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现代文学史建国前诗歌理论爱国主义思想
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08年
中国新诗近百年的艺术发展,一直为诗歌形式问题所困扰。相对于自由诗而言,格律诗的发展是很不充分的。但是关于新诗格律形式的探讨、试验和倡导,却未曾中断过;而且每一次新诗的形式运动,几乎都带来了新诗一段时期的繁荣。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发展,一直处于格律化与非格律化艺术追求此伏彼起的矛盾运动之中。从世界范围内诗歌文学的普遍发展规律着眼,建立中国新诗的格律形式是必要的;但由于五四以来新诗破多立少的发展现状,又决定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
江锡铨
关键词:新诗格律诗自由诗诗歌运动
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与林庚的探索
2011年
诗歌形式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新诗的艺术发展,也一直为新诗的艺术发展进程所关注。林庚关于"诗歌形式上的百花齐放,最后总还要统一在一个或几个基本形式上"的精深见解,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于新诗"更完美的新形式"的探讨和实验——诸如"自然诗"的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建立新的"理想的诗行"的倡导;汉语诗歌"半逗律"的美学发现;九言格律诗的"五四体"的理论构想与艺术实践,等等,都将为诗歌史和文学史所铭记。
江锡铨
关键词:新诗形式美学艺术实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