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在Ecoli中表达 1992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CR)以栝楼(Trichosanthin Kirilowii Maximowicz)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了两DNA片段:一个为编码成熟天花粉蛋白的DNA片段(0.741 kb称gene_2);另一个则包含gene_2和编码23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信号肽及19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端延伸因子的DNA片段(0.867 kb称gene_1).将gene_1gene_2分别克隆到载体pUC18上并进行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序列相比其同源性达99.3%.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明gene_2在E.coli中能表达天花粉蛋白的融合蛋白,gene_1则不能表达,原因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汪丽琴 叶寅 王永潮 姚启智 田波关键词:天花粉 蛋白基因 聚合酶 克隆 天花粉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在E.Coli中表达 1992年 天花粉蛋白为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具糖苷酶活性,对 HIV 和多种动植物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以栝楼染色体 DNA 为模板、合成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扩增出了编码成熟天花粉蛋白的 DNA 片段(称 gene 1)和编码含23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信号肽、成熟天花粉蛋白以及羧基端延伸因子在内的 DNA 片段(称 gene 2).两 DNA 汪丽琴 叶寅 王永潮 姚启智 田波关键词:克隆 绞股蓝的组织培养及细胞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992年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改变激素种类和浓度成功地从带腋芽的茎段诱导了丛芽.实验表明:2~4mg·L^(-1)BA(6-苄基氨基嘌呤),0.05mg·L^(-1)NAA(萘乙酸)是诱导丛芽所必需的,BA与KT(6-糠基嘌呤)合用效果最佳。对丛芽发生、发展的组织学观察表明丛芽来自叶腋基部的分生组织细胞、丛芽基部的愈伤组织、丛芽新生叶片表层恢复分生能力的叶肉细胞.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与栽培植株相等,2n=22,但亦偶有三倍体和四倍体.大量增殖丛芽形成的封顶芽,可通过降低培养基的无机盐、BA和蔗糖浓度,加入0.1~1mg·L^(-1)GA_3(赤霉素),并暗培养1周促进节间伸长. 汪丽琴 杨貌仙 李坤季关键词:绞股蓝 细胞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