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方跃

作品数:64 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成矿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1篇地质
  • 10篇同位素
  • 9篇锆石
  • 9篇矿床
  • 8篇岩体
  • 8篇金矿
  • 7篇矿物
  • 6篇岩浆
  • 6篇矿带
  • 6篇花岗岩
  • 6篇俯冲
  • 6篇长江中下游成...
  • 6篇成矿带
  • 5篇定年
  • 5篇LA-ICP...
  • 5篇成矿作用
  • 4篇地质特征

机构

  • 45篇合肥工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1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安徽省地质调...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武警黄金第七...
  • 5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安徽省地质矿...
  • 2篇沈阳地质矿产...
  • 2篇安徽省公益性...
  • 2篇安徽建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64篇汪方跃
  • 14篇周涛发
  • 13篇葛粲
  • 8篇孙卫东
  • 7篇杨晓勇
  • 6篇段留安
  • 6篇丁兴
  • 5篇凌明星
  • 5篇胡艳华
  • 5篇李修钰
  • 5篇袁峰
  • 4篇赵明传
  • 3篇陈振宇
  • 2篇刘健
  • 2篇张千明
  • 2篇陈福坤
  • 2篇刘盛遨
  • 2篇高山
  • 2篇张明明
  • 2篇张达玉

传媒

  • 18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岩矿测试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矿床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现代矿业
  • 1篇2008年全...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宝山岩体地球化学研究
2015年
<正>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矿床有关的埃达克岩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对铜陵宝山地区的侵入岩和其中的包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宝山岩体岩性变化较大,从辉石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均有;(2)暗色基性岩常常被淡色酸性的花岗闪长岩所包裹,部分界限呈过渡状态;(3)宝山岩体地球化学表明其主体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如较大Si O2变化范围(52.88%~63.66%),高Al2O3(平均值为16.03%)、Mg#(>40)、Sr/Y(33.4~101.5。
宁思远汪方跃薛维栋周涛发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埃达克岩元素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侵入岩铜金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被引量:14
2019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周涛发聂利青王世伟王世伟张千明
关键词:钨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东秦岭地区一种富稀土热液型钡解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021年
对东秦岭地区河南嵩县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含稀土碱性碳酸岩矿脉并在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钡解石矿物。依据该钡解石主量元素组成,计算分子式为Ba_(1.04)Ca_(0.81)Sr_(0.14)(CO_(3))_(2),为锶钡解石,LA-ICP-MS分析表明其富Na、K、Mn、Pb、REE、Y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4080×10^(-6),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该矿物与常见于沉积岩中的钡解石存在显著差别。钡解石呈现出与霓辉石共生(钡解石正晶型,霓辉石围绕钡解石生长;霓辉石正晶型,钡解石围绕霓辉石生长),或与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共生(它形)两种状态。早期方解石与钡解石共生,形成于碱性岩演化早期的碳酸盐与硅酸盐不混溶阶段;晚期方解石则以布丁状分布于钡解石和霓辉石中,为碳酸盐交代阶段产物。霓辉石、钾长石、钠长石、辉石、磷灰石、方解石、石英和钡解石共生的组合与已知火成碳酸岩的矿物组合相似。该区碳酸岩富集REE、Ba和Sr,与已知大型富稀土碳酸岩矿床(如牦牛坪稀土矿)特征一致。结合已发现矿脉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东秦岭地区寻找火成岩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汪方跃张文奇段留安吴杰葛粲葛粲顾海欧沈睿文
关键词:火成碳酸岩稀土矿东秦岭
石榴子石的LA-ICP-MS面扫描U-Th-Pb定年——以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矽卡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对研究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成因、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它具有一定的U含量,但是由于其普通铅高以及铀分布不均一的原因,导致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点分析获得年龄成功率不高。针对点分析定年遇到的深度分馏和剥蚀点选取、普通铅校正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LA-ICP-MS面扫描分析数据的虚拟点构建技术,在Tera-Wasserburg(TW)图中实现普通铅校正来确定含普通铅石榴子石年龄。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研究发现,利用相关联的^(208)Pb、^(232)Th、^(238)U测量数据校正生成^(208)Pb_(c)/^(238)U指标并据此对TW图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组抽样构造虚拟测量点,可以有效地把面扫描测量数据转换为与点分析测量类似但放射母子比例展布更优的数据。利用此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矿区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进行面扫描分析。仅使用15min的样品面扫描数据,在获得了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也获得了同位素比值虚拟点,交点年龄为139.2±2.9Ma(MSWD=0.7,n=126),与前人矿床研究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LA-ICP-MS面扫描定年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样品元素含量的二维分布图,有利于对样品期次的筛选,剔除包裹体等异常数据;还可以避免点分析中深度分馏和繁复的选点流程及二次分析等步骤,在获得样品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获得矿物年龄,为当前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关键金属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
葛粲汤笑伟汪方跃李修钰孙贺顾海欧袁峰郑辉
关键词:铜绿山
扫描电镜组合式样品载物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扫描电镜组合式样品载物台,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由底板和两个侧板共同围成一个带凹腔的U形框架,两个侧板的顶端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片,两个限位片均向凹腔的方向凸出,凹腔内设置...
张文奇汪方跃
长江中下游城门山斑岩-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来自锆石、磷灰石、石榴石年代学制约
成岩成矿年代是矿床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查明矿床形成的时间与演化,阐明构造-岩浆-变质-流体成矿的关联,建立正确的矿床成因模式,从而构建区域成矿系列或成矿系统,总结成矿规律,优化找矿思路,...
国显正周涛发汪方跃
中国东部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岩成因及成矿关系——来自锆石O-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大量发育的铜金矿床与早白垩世钙碱性岩体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高镁埃达克质岩特征。这些与铜金矿化相关的埃达克岩成因问题至今还存在较大争论。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的成因模型主要包括:1)拆沉下地壳熔融的产物(Wang et al.,2006);2)
汪方跃刘盛遨李曙光何永胜
关键词:埃达克岩早白垩世铪同位素埃达克质岩
秦岭沙河湾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属性讨论被引量:29
2008年
对沙河湾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沙河湾岩体与附近同一时期的曹坪岩体,及南秦岭花岗岩带的米坝、光头山、张家坝等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很相近。SiO_2为64.99%~69.69%,具有高的 Al_2O_3(14.53%~16.2%),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沙河湾岩体没有明显 Eu 的负异常,表现出与典型的板内奥长环斑花岗岩明显不同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因此,它可能是一种造山带环斑花岗岩,而不是典型的奥长环斑花岗岩。沙河湾环斑花岗岩的年龄曾被看作秦岭造山带主造山过程结束、后造山陆内演化开始的证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沙河湾岩体与曹坪和其它南秦岭同碰撞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同的地质背景,所以不能以其环斑结构来限制秦岭造山带主造山过程结束时代,该岩体也很可能不是沿商丹断裂带的早期碰撞的产物。
周滨汪方跃孙勇孙卫东丁兴胡艳华凌明星
关键词:奥长环斑花岗岩地球化学同碰撞秦岭造山带
本期文章导读
2022年
161硅酸盐玻璃中的Na和天然含Ti硅酸盐玻璃主要发现在月球玄武岩中,其对研究月球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人造含Ti硅酸盐玻璃在工业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一种优良的阻光涂层材料。因此,准确获得含Ti硅酸盐玻璃的化学成分,才能正确理解其地球化学意义,并合理厘定其物理属性与组分之间的制约关系,为相关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通含量电子探针分析条件设定探讨。
李芳洲李小犁张龙陈振宇汪方跃周涛发周涛发杨莉孟文祥孙成阳陆太进宋中华何明跃邓怡
关键词:硅酸盐玻璃电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技术研究粤北龙华山岩体中独居石蚀变晕圈的结构与成分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独居石是华南产铀花岗岩中常见的含铀副矿物。龙华山岩体是粤北诸广山复式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花岗岩,该岩体的独居石具有蚀变晕圈现象。但是,该岩体中独居石蚀变晕圈的结构和成分特征以及对铀成矿的指示意义尚未开展研究。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龙华山岩体的独居石蚀变晕圈开展结构和成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独居石蚀变晕圈是从内到外由独居石、磷灰石(包括富钍矿物)和褐帘石-绿帘石构成的同心环带。质量平衡计算表明独居石在蚀变过程中,轻稀土(LREE)、Y、Th和U等元素发生活化迁移,流体带入Ca、Fe、Al、F等元素,形成了由磷灰石、褐帘石、绿帘石和富钍矿物组成的蚀变晕圈。EPMA面扫描图像显示独居石蚀变导致了铀发生活化,但铀主要在蚀变晕圈中富集。研究数据显示龙华山岩体中仅3.7%的铀赋存于独居石中,而80%以上的铀赋存在晶质铀矿中。本研究表明独居石对区域铀矿化贡献的成矿物质有限,晶质铀矿是龙华山岩体最重要的铀源矿物。
张龙陈振宇汪方跃周涛发
关键词:独居石电子探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