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秋凤 作品数:47 被引量:37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育龄妇女KAP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育龄妇女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态度及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61名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76%,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误区。被调查妇女乙肝防治知识平均得分(11.44±5.10)分,妇女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得分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不到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与乙肝患者/携带者交往;文化程度和是否注射疫苗是影响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主要因素。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江西省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乙肝患者/携带者有一定的歧视现象,今后应针对低文化、高年龄、农民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乙肝防治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控制乙肝传播。 潘雪娇 郑敏 涂秋凤 刘玮关键词:育龄妇女 乙肝 知识-态度-行为 中国六个市2007~2009年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国六个市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江西省南昌、宜春、景德镇市,云南省昆明、曲靖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六个设区的市,收集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HSP住院病例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HSP等有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三省六个市的县级及以上医院HSP住院病例共77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82/10万;<15岁儿童56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6/10万;其中有感染等明确前驱危险因素的1639例(占28.87%)。江西、云南、辽宁三省的HSP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08/10万、15.27/10万、6.28/10万;<15岁儿童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48/10万、59.42/10万、24.59/10万。云南省两个市HSP呈现春季高发的特点,江西、辽宁省四个市HSP均呈现秋冬季高发的特点。三省六个市5~9岁儿童HSP发病率均最高。结论 2007~2009年,三省六个市全人群及<15岁儿童HSP住院病例发病率较平稳,但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别较大,且呈现不同的季节性高发特点,提示选择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的时机应考虑HSP季节性因素;接种前应仔细询问受种者有无感染史、过敏史等危险因素,以减少偶合HSP的发生。 李克莉 刘大卫 武文娣 许涤沙 涂秋凤 郑敏 丁峥嵘 唐婷婷 韩悦 方兴 王华庆 罗会明 梁晓峰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发病率 江西省现阶段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04年 为观察江西省现阶段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于 2 0 0 2年 10~ 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 ,抽取 10个样本 ,10 12名 1994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出生 (1~ 8岁 )的儿童 ,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HBV感染的基本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结果显示 :HBsAg流行率为 8 89% ,抗 HBs流行率为 74 6 0 % ,抗 HBc流行率为 10 87%。HBsAg和抗 HBc流行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1) ,抗 HBs流行率城市高于农村 (P <0 0 1)。乙肝疫苗接种、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在 2 4h内接种与HBsAg、抗 HBc流行率成负相关 ,儿童出生前母亲HBsAg阳性则与之呈正相关。 王东海 胡国良 涂秋凤 于子颖 郭世成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影响因素 江西省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初步干预研究 刘玮 涂秋凤 胡国良 陈海婴 肖云 游胜 叶逢春 鲁芳 潘盛林 钟正模 潘雪娇 该项目属公共卫生和现场流行病学技术领域。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根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推算,中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传染性疾病 江西省预防接种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成本调查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预防接种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成本投入,为制订信息化建设投入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省168个预防接种单位的信息化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预防接种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成本和维持成本均以县疾控中心门诊最高,乡镇卫生院门诊次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最低,每单位分别为37 487元和16 519元、14 396元和5 797元、13 178元和5 520元。按每建卡1 000名儿童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成本和维持分别为21 160元和9 891元。开展使用免疫金卡、短信提醒和建设数字门诊等相关工作的,每个单位分别需投入13 318元、7 638元和174 194元。结论使用工作量来统计信息化工作成本的投入更符合实际,据推算每年需投入598.4万元用于全省预防接种单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投入成本较大,仅适用于日门诊量较大的单位。 郭世成 赵红平 谭楚生 宋立新 涂秋凤 周炳华 周佳莉 徐菲 程慧健关键词:信息化 江西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冷链容积装备标准制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索利用免疫规划制品数据库(Immunization Products Database,IPD)测算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冷链容积需要量标准的制定方法(以市级为例)。方法利用IPD中每种产品的每剂体积乘以该产品接种剂次数,并考虑损耗系数、使用系数和贮存系数等因素,根据人口数与出生率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冷链容积。结果根据冷链容积需要量公式,计算出完成全程常规免疫接种(22剂)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冷链容积需要量为8.25m3/100万人口新生儿,其中冷藏容积为8.11m3/100万人口新生儿,冷冻容积为0.13m3/100万人口新生儿。结论通过IPD的产品每剂体积和基于IPD的产品编码收集的接种剂次数,可以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冷链容积需要量进行测算,为政府配置冷链提供依据。 谭楚生 涂秋凤 周炳华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郭世成 万学渊 涂秋凤 王东海 谭楚生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江西省2005~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探讨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的措施。方法对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Immunization,EPI)Date数据库和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江西省2005~2008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有52.52%的县(市、区,下同)在4年内向监测系统报告了168例AEFI;乡级医疗机构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的占报告总数的86.90%;24h内报告的占48.21%,接到报告后48h内调查的占78.57%。168例AEFI中,男、女性别比为2∶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71.43%,接种后<24h、24h~<48h、2~7d发生的分别占51.79%、16.07%、17.26%;临床损害为硬结、肿痛、脓肿的占1/3以上。报告AEFI病例居前三位的疫苗依次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Vaccine,DPT)、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估计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疫苗依次为:DPT、BCG、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结论江西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报告及时性需进一步提高,建立AEFI补偿机制,将AEFI系统建成公众亦能报告的开放系统,有助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王东海 涂秋凤 郭世成 成慧 姚瑶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江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评价江西省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江西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 38例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临床符合脊灰,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 . 16 /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 . 6 7%。结论 为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对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主动搜索和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口服脊灰疫苗高免疫接种率。 涂秋凤 郭世成 刘丽萍 王东海 周顺德 王飞霞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免疫 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内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方法鉴别脊灰病毒的疫苗株、野毒株和变异株。方法:RT-PCR-RFLP法进行脊灰型内鉴别。结果:2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鉴定为:脊灰Ⅰ型3株,Ⅱ型12株,Ⅲ型7株,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变异株或衍生株。结论:在省级脊灰实验室建立脊灰型内鉴别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脊灰野病毒和变异株或衍生株的检测速度,更有利于维护无脊灰状态,为该疾病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刘丽萍 熊英 周顺德 于子颖 王飞霞 涂秋凤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野毒株 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