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志远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胫神经
  • 2篇腓总神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韧带
  • 1篇生成素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肿瘤
  • 1篇转录
  • 1篇酶链反应
  • 1篇孟氏骨折
  • 1篇解剖学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环状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彭昊
  • 4篇温志远
  • 3篇方洪松
  • 3篇李皓桓
  • 2篇龚虹云
  • 2篇孟羿彬
  • 1篇郭卫春
  • 1篇汤洁
  • 1篇钟俊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ng-1,Ang-2和Tie2基因在骨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Ang-1、Ang-2及Tie2 mRNA在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正常骨组织、骨软骨瘤、尤文肉瘤和骨肉瘤组织标本各6例内Ang-1、Ang-2及Tie2 mR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恶性骨肿瘤组织(尤文肉瘤、骨肉瘤)内Ang-2 mRNA/Ang-1 mRNA比值较正常骨组织和良性肿瘤骨组织比值上调。尤文肉瘤和骨肉瘤中Tie2 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恶性骨肿瘤组织内Ang-1,Ang-2及Tie2mRNA表达失衡,肿瘤骨组织内可能存有Ang/Tie2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系统。深入探讨Ang-1/Ang-2/Tie 2在肿瘤骨组织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有望使其成为判定骨肿瘤预后的指标,并为骨肿瘤分子治疗提供靶位点。
李皓桓彭昊方洪松汤洁温志远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骨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间对1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尺骨截骨、环状韧带修复或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24个月,优11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3.3%。尺骨截骨均愈合,无神经损伤。结论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应早期进行手术复位,尽早恢复肘关节及前臂的解剖,以利功能恢复。为减少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发生率,必须强调提高对新鲜孟氏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郭卫春钟俊彭昊温志远
关键词:陈旧性孟氏骨折环状韧带手术治疗
腘窝部位神经定位测量及其意义
目的 定位国人胫神经、腓总神经在腘窝的解剖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观察和测量16具(11男,5女)经防腐处理的尸体的30例腘窝(15左,15右)内胫神经、腓总神经走行及解剖关系。包括胫神经的8项和腓总神...
孟羿彬李皓桓温志远龚虹云彭昊方洪松
关键词:胫神经腓总神经
腘窝部位神经定位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定位国人胫神经、腓总神经在腘窝的解剖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资料。方法观察和测量16具(男11具、女5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的30例腘窝(左15例、右15例)内胫神经、腓总神经走行及解剖关系。包括胫神经8项和腓总神经5项的相关指标。胫神经测量除腘窝顶平面的直径外,均在股骨髁间距最宽处平面测得;腓总神经测量沿腓总神经走行方向进行。结果胫神经的直径在腘窝内自上而下逐渐增粗,从顶部的(3.27±0.21)mm到髁部的(3.47±0.28)mm,半膜肌腱和股二头肌腱之间的距离为(48.72±4.73)mm,胫神经在这两个肌腱间的位置变异较大,距股二头肌内侧缘(22.88±1.87)mm,距半膜肌外侧缘(22.59±2.24)mm。腓总神经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6.51±0.36)、(16.19±0.46)mm。腓总神经发出点至分支点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1.89±1.21)、(12.56±1.01)mm。43%的腓总神经在进入腓管前发出腓深和腓浅神经。结论 95%的尸体腘窝部的胫神经可以定位在股骨髁间距最宽平面中内49.7%处,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均穿行于腓管内。
孟羿彬李皓桓温志远龚虹云彭昊方洪松
关键词:胫神经腓总神经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