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侠 作品数:17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俯卧位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骨外科脊柱手术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全麻诱导后经口插加强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控制呼吸,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术前仰卧位通气10min后摆放俯卧位通气10min,经麻醉机采集数据:呼吸末正压(PEEP)、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翻身前机械通气后以及翻身后1min、5min、10min各取一次数据,结果取其平均值,并分别在翻身前后第10分钟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胸肺顺应性[CT,静态顺应性(CTST);动态顺应性(CTD)]。结果 PEAK仰卧位时(13.50±2.31)cmH2O,俯卧位时(16.27±2.87)cmH2O;CTST仰卧位时(55.15±11.56)ml/cmH2O,俯卧位时(42.62±8.68)ml/cmH2O;CTD仰卧位时(43.79±8.24)ml/cmH2O,俯卧位时(35.20±6.54)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翻身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有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而对肺的换气功能无明显影响。 潘侠 罗爱林关键词:体位 普鲁卡因通过上调lncRNA DGCR5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年 目的探究普鲁卡因在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胃癌AGS细胞分为普鲁卡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含3、6、12 mmol/L普鲁卡因的培养基干预AGS细胞24 h)、pcDNA-lncRNA DGCR5组(常规培养基培养转染lncRNA DGCR5过表达载体的AGS细胞24 h)、pcDNA-NC组(常规培养基培养转染空载体的AGS细胞24 h)、高剂量+si-lncRNA DGCR5组(含12 mmol/L普鲁卡因的培养基干预转染lncRNA DGCR5小干扰RNA的AGS细胞24 h)、高剂量+si-NC组(含12 mmol/L普鲁卡因的培养基干预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AGS细胞24 h)和对照组(AGS细胞常规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lncRNA DGCR5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鲁卡因低、中、高剂量组AGS细胞A值、克隆数、划痕愈合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lncRNA DGCR5表达升高(1.69±0.13、2.18±0.17、2.49±0.15比1.00±0.10,P<0.05)。与pcDNA-NC组比较,pcDNA-lncRNA DGCR5组AGS细胞A值、克隆数、划痕愈合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与高剂量+si-NC组比较,高剂量+si-lncRNA DGCR5组A值、克隆数、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数及MMP2、MMP9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普鲁卡因可能提高lncRNA DGCR5表达来阻碍胃癌AGS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李晶 潘侠 周芳 汪晶 洪佳关键词:普鲁卡因 胃癌 细胞增殖 迁移 血红素加氧酶-1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抑制和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叉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n=8):糖尿病组(A组);糖尿病+锌原卟啉干预组(B组);糖尿病+钴原卟啉干预组(c组)。另职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D组)。于造模前硬造模后不同时点测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 lmechanical threshold,PWMT)。造模后43d麻醉大鼠,取坐骨神经制成电镜标本;职L。~L^段脊髓,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叉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结果:与造模前相比,A、B、C组造模后7~42d的PWMT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14~42d,与A组比,C组PWMT显著升高(P〈0.05),而B组则显著降低(P〈0.05)。C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及坐骨神经病变的程度较A组减轻;而B组则较A组加重。与A组比,C组脊髓背角神经元胞浆中HO-1表达增强,凋亡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而B组HO-1表达减弱,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HO-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够减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硬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有关。 孔倩 刘康 王龙 潘侠关键词: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红素加氧酶-1 神经元 凋亡 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对血管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对血管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观测组(P组)为12例ASA 2级曾行过主动脉血管置换术的接受非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对照组为12例ASA2级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接受非心血管手术患者。两组... 潘侠 王龙 周芳 黄亚医关键词:丙泊酚 靶控输注 血管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羌活水提物预先给药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羌活水提物预先给药对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羌活低剂量组、羌活中剂量组和羌活高剂量组,制备CC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神经不进行结扎。羌活各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羌活水提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 d,大鼠进行机械痛阈测定后处死,取脊髓腰膨大L4~L6节段,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大鼠脊髓组织中三叉神经节嘌呤能P2X4受体(P2X4R)、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其余各组机械痛阈均降低,脊髓组织中P2X4R、NF-κB、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羌活各剂量组机械痛阈均增加,脊髓组织中P2X4R、NF-κB、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羌活各剂量组机械痛阈随羌活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脊髓组织中P2X4R、NF-κB、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随羌活剂量的增加而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羌活水提物能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中P2X4R的表达,降低了NF-κB和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谢恒韬 王娟 贾一帆 贾强 潘侠 王龙关键词:CCI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促炎因子 NF-ΚB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的全麻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术毕开始应用布托啡诺镇痛。镇痛配方为布托啡诺+格拉司琼+生理盐水至100ml,给药速率2ml/h,单次剂量为2ml/h,锁定时间15min。根据布托啡诺6mg、8mg、10mg及12mg4种不同剂量相应分A、B、C及D组。分别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C、D组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C、D组之间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A、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8~10mg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时,镇痛效果确切、病人感觉舒适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谢恒韬 潘侠 夏中元关键词:布托啡诺 术后 胆囊切除术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下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女性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在目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下,观察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女性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78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18 kg/m^(2)≤BMI≤30 kg/m^(2)),将其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9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监测患者镇静深度。使用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分别诱导两组患者,当两组患者在BIS值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血糖变化及诱导时间、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马唑仑组与丙泊酚组镇静成功率都是100%,但瑞马唑仑组的诱导时间较丙泊酚更长(P<0.05);诱导期间,瑞马唑仑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糖在T1、T2时间点较丙泊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女性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 刘国澜 彭丹萍 于俊相 潘侠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 麻醉诱导期 应激反应 气管导管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麻醉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50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组,观察2组麻醉后在各个麻醉循环系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在心率、MAP和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麻醉后在MAP各个时期以及拔管时在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SpO2却均在95%以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总有效率为72%,苏醒时间为(16.5±2.7)min;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苏醒时间为(3.7±1.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上,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疼痛和烦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效果良好,安全性好。 谢恒韬 潘侠 黄亚医 王龙 李安琴关键词:急性腹膜炎 感染性休克 围麻醉期 麻醉方式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 5μg/kg,10 min内输注完毕,以0. 4μg/(kg·h)的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组患者于切皮前静脉推注地佐辛0. 1 mg/kg;对照组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0. 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T_1)至第7日(T_4)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T_0)(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第3日(T_2),观察组患者简明心智评分测验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7. 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78%(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可有效降低高龄TKA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NSE、Cor水平,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谢恒韬 贾一帆 潘侠 何旋 王娟 王龙关键词:地佐辛 全膝关节置换 七氟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对肺功能异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对肺功能异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需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依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代偿组、异常组。采用七氟醚按8%、6%、4%浓度递减法行吸入诱导,记录诱导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血压相比,3组患者插管前低血压的发生率均较高,插管后1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正常组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2 min和3 min MAP值正常组与代偿组、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下降幅度大于正常组。相对血压的较大波动而言,心率在插管前后均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结论:七氟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时肺功能异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肺功能正常者差,血压下降幅度明显。 黄亚医 王龙 潘侠 周芳关键词:七氟醚 吸入诱导 肺功能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