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雯
- 作品数:150 被引量:58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基金海军后勤部科研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
- 1994年
- 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100050)周晓蓉,张寿林,牛利辉,王玉萍北京海军总医院徐光华,房广才,潘晓雯近年来,我们对急性CO中毒及迟发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但对急性CO中毒恢复...
- 周晓蓉张寿林牛利辉王玉萍徐光华房广才潘晓雯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性神经行为功能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脑CT及MRI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观察(英文)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 孟娟潘晓雯朱家瑞川玲吕艳
-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脑CTPVS持续植物状态脑血流灌注
- 高压氧综合救治持续植物状态280例诊治经验
-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PVS)的疗效以及先进影响学技术在 PVS 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80例 PVS 患者接受了 HBO 综合血液磁极化治疗及药物治疗以及先进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患者显示诊断符合...
- 孟娟潘晓雯张禹胡慧军吕艳潘树义孟祥恩
- 文献传递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8例死亡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孟娟潘晓雯胡慧军张禹张学彬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住院死亡病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例分析住院病死率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SPECT显像12例被引量:5
- 2003年
- 孟娟潘晓雯川玲朱家瑞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SPECT显像迟发脑病
- 高压氧结合医疗康复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 神经组织的独特性使得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极高,大多数患者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在药物治疗方面,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长期以来,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相应的治疗、其他无外科治疗指征的各种神经损伤的治疗,都缺乏明确有效的手段,我们...
- 潘晓雯潘树义张禹
- 文献传递
- 高压氧对脑损伤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液压撞击仪制作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脑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再分别分为两组进行HBO暴露及常压空气暴露,每组8只。5 d后断头取脑,行脑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DNF在皮层及海马区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HBO暴露与常压空气暴露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中HBO暴露后皮层及海马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常压空气暴露(P<0.01),脑损伤常压空气暴露组多于正常对照常压空气暴露组(P<0.01)。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可以提高损伤皮层及海马区BDNF的表达,HBO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大鼠脑内BNDF的表达。
- 张禹潘树义李航杨晨潘晓雯
- 关键词:高压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创伤性颅脑损伤
- 我国高压氧舱内吸痰装置应用的现状被引量:8
- 2007年
- 介绍了高压氧(HBO)治疗的现状,HBO舱内环境的特点及吸痰装置应具备的条件,各种舱内吸痰装置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选用合适的吸痰装置,将为各种危重患者早期进行HBO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胡慧军潘晓雯王涌涛
- 关键词:高压氧舱吸痰装置
- 高压氧舱内呼吸机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02年
- 胡慧军潘晓雯段蕴铀
- 关键词:机械通气高压氧呼吸机
- 重症减压病血管内皮及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实验兔发生重症减压病过程中血管内皮及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重症减压病致死的可能机制。方法14只新西兰白兔,在0·55MPa下停留35min,再升至0·7MPa停留35min,于4min内匀速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高压停留中、减压后兔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比较减压后存活动物与死亡动物以上指标变化的特点。结果8只兔于减压后30min内死亡,6只存活且观察24h后未遗留任何减压病症状。0·55MPa下停留30min后,兔血浆ET-1由加压前的1·33±0·33pg/ml升至2·74±0·87pg/ml;vWF活力由2·62±0·69%升至3·64±1·48%。与高压停留中比较,快速减压后死亡组兔FIB减少量为0·92±0·12g/L,D-Dimer减少量为55·63±12·12ng/ml,均明显大于存活组(P<0·01)。结论实验兔于高压停留阶段已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快速减压后凝血激活程度更强,纤维蛋白原消耗更多,而继发性纤溶反应较弱的动物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 王立新杨平地潘晓雯
- 关键词:减压病内皮素-1D-二聚体纤维蛋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