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炯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新淡水养殖鱼类——苏氏(鱼芒)鲶 被引量:2 1986年 苏氏máng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又称遏罗河鲶,“Pla swai”,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máng鲶科(Pangasiidae)。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现已被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引进养殖。máng鲶是一种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饲料源广、养殖产量高和适合多种养殖方式等优良经济性状的淡水鲶类之一。 郑文彪 潘炯华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 鲶形目 经济性状 肉质 饲料 养殖产量 苏氏鲶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988年 苏氏mang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是一种原产东南亚的大型淡水鲶类,在泰国、老挝、东埔寨、马来西亚等地养殖十分广泛(Bardsch,1972;Edwards,1982;Tugsin,1982;作者,1986)。1978年,我们从泰国引进了苏氏mang鲶鱼苗之后,于1985年进行生产性培育大批鱼种获得成功,并连续几年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进行鱼池的单养和混养获得满意的效果, 郑文彪 潘炯华关键词:鱼池 人工繁殖 混养 单养 苗种培育 几种罗非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血液的生化分析 (摘要) 被引量:16 1983年 鱼的含肉率及鱼肉的营养成分是评价鱼类质量的指标之一。我们于1982年分别对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尼罗罗非鱼(T.ni loiica)(包括泰国、苏丹引进的两个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福寿鱼(T.mossambica♀×T.nilotica♂)、大红罗非鱼(T.sp.)、吴郭鱼等几种罗非鱼。 潘炯华 梁淡茹关键词:尼罗罗非鱼 含肉率 吴郭鱼 红罗非鱼 血液 鱼肉 食蚊鱼生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985年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Baird et Girard)属于鱂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胎鱂科(Poeciliidae)。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热带性卵胎生小鱼。这种鱼自1927年从马尼拉引入我国后,已成为遍及我国南方淡水小鱼,并在灭蚊控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有关其繁殖生物学Rosen,D.E.et al.(1963),Resenthal,H.L.(1952),Turner,C.L.(1937,1941.)曾有过报道,为了补充食蚊鱼繁殖生物学资料,作者在1979—1982年在广州对其生殖特性作了观察研究。 郑文彪 潘炯华关键词:食蚊鱼 生殖特性 苏氏(鱼芒)的鳔的形态结构和气呼吸习性 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研究了苏氏(鱼芒)的鳔的形态结构和气呼吸习性。苏氏(鱼芒)的鳔呈高度血管化和具有密集的类似肺泡的泡囊状呼吸小室。通过水面的气呼吸活动获得氧气。在水温为25.2—25.8℃、溶氧量0.57—0.65mg/l时,气呼吸频数为17.2—17.5次/鱼/小时。呼吸频数随溶氧量升高而下降。在高溶氧量的水体中(3.45—5.46mg/l)仍具有进行水面气呼吸,但频数较低。在阻碍气呼吸进行时,窒息点为0.95—1.06mg/l,这一窒息点大大高于气呼吸时正常生活所允许的最低溶氧量(约0.6mg/l)。实验证实了鳔是苏氏(鱼芒)的重要辅助呼吸器官。 潘炯华 刘成汉 郑文彪 刘文生 方利旭广东省引进非鲫的养殖情况及其评价 潘炯华 梁淡茹关键词:养殖 非鲫 引种 鲫鱼 泰国褐塘鳢的生物学及人工繁殖试验 被引量:16 1989年 本文报道从泰国引入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褐塘(?)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分类、形态、习性及繁殖规律,并报道了该种鱼人工繁殖试验结果. 郑文彪 潘炯华关键词:褐塘鳢 生物学 人工繁殖 鱼类 养殖 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1992年 虎纹蛙(Rana rugulosa Wiegmann)俗称田鸡,体大粗壮,肉味鲜美,其生长发育较快,孵出的后代,一年可达性成熟,体长达110毫米,体重达0.25公斤左右。人工养殖虎纹蛙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生产事业。有关牛蛙、沼蛙等的胚胎发育,曾有过不少文献报导,而对虎纹蛙的研究还不多见,为了掌握虎纹蛙胚胎发育的规律,为人工繁殖提供参考资料, 潘炯华 梁淡茹关键词:虎纹蛙 肉味 早期胚胎发育 牛蛙 全文增补中 苏氏圆腹(鱼芒)鲇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82年 苏氏圆腹mang鲇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于鲢科.Pangasiidae,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是泰国池塘、湖泊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78年6月,我们从泰国引进的鱼苗213尾,平均体长为2.12厘米,平均体重为0.89克, 潘炯华 郑文彪关键词:生物学 人工繁殖 生活习性 胡子鲶与革胡子鲶的人工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986年 有关硬骨鱼类的种内、种间、属间、亚科间的杂交曾有过不少报道,从杂交后代的养殖效果看,有生产价值者虽仅局限于少数种类,但在生产上往往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获得广泛增产,例如鲤的种内杂交,罗非鱼的种间杂交等。故利用杂交方法改良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产量,仍是目前鱼类养殖选育种工作常用的手段之一。 郑文彪 潘炯华关键词:革胡子鲶 人工杂交 养殖效果 选育种 种内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