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顺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Genistein对高钾和化学缺氧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Genistein(gen)对高钾和化学缺氧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RPE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及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结果:200mmol/LKCl作用12h可降低细胞存活率至(43.97±3.43)%,gen50、100、200μmol/L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呈浓度依赖性。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200mmol/LKCl作用2h细胞膜开始皱缩,4h胞膜皱缩更加明显,胞核也开始浓缩,8h后仅见细胞核和断裂呈絮状的细胞膜,12h仅可见固缩的细胞核,而200μmol/Lgen可以减轻细胞损伤,4h后方见细胞膜开始皱缩;CoCl2损伤模型中,500μmol/LCoCl2作用12h可降低细胞存活率至(57.81±17.19)%,gen50、100、200μmol/L时也可浓度依赖性升高细胞存活率。结论:Gen对高钾和化学缺氧所致人RPE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邹颖李华严虹潘金顺王斌
- 关键词:GENISTEIN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Genistein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 视网膜血管新生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综合症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眼内血管的形成以及与其相伴的渗出、出血及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可严重的破坏眼的结构和...
- 潘金顺
- 关键词:GENISTEIN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 文献传递
- 大豆异黄酮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缺氧和氯化钴诱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抑制作用
- 目的:研究缺氧和氯化钴诱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时间依赖性表达和大豆异黄酮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缺氧和氯化钴诱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免疫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半定量检测HIF1α的表达。结果...
- 王斌李华严虹潘金顺
- 文献传递
- 建立眼内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探索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现有条件的眼内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缺氧组;缺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d放入含氧量75%的密闭干燥箱内,5d后恢复常氧环境饲养,于21日龄处死,取眼球固定、切片、染色后,计数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定量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0.74±0.81,相对缺氧组为22.79±3.29,有显著性差异,成功制造出眼内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发现保持氧含量的稳定和保证母鼠的存活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结论用本方法制造眼内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简单、实用、可靠,适合于我国现有的实验室条件。
- 张民英邹颖潘金顺李华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 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的3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花生四烯酸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鱼油组(基础饲料+10%鱼油)。喂食16周,16周后提取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DNA,采用Roche 454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r RNA基因V3-V5区域进行测序,对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达到(55.3±5.26)%,与对照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30.23±8.75)%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并且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变形菌门的含量(3±0.762)%与对照组(1.5±0.265)%相比也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会造成小鼠体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失衡,导致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的含量上升。
- 张欣向荣李晓曦林艳刘珊珊巩思嘉潘金顺赵子建
- 关键词:肠道菌群花生四烯酸
- 缺氧诱导因子1相关肽对化学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05年
-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相关肽(BW8)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氯化钴模拟缺氧后,给予不同浓度BW8,观察细胞生存率的变化,并测定细胞内谷胱苷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BW8可以抑制氯化钴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用尼莫地平预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BW8的作用程度与尼莫地平接近;用终浓度为125μmol·L^(-1)的氯化钴处理细胞,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GSH含量及SOD活力,而BW8可以浓度依赖性升高SOD活力,明显提高GSH含量。结论:多肽BW8对于化学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严虹黄艳李华潘金顺王斌
- 关键词:相关肽缺氧诱导因子1化学缺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苷肽
- 16,17-EpDPE在制备肺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16,17‑EpDPE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16,17‑EpDPE本身无毒副作用,且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值和侵袭迁移,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具有良好的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
- 白小明潘金顺尤强
- 文献传递
- 金雀异黄素抑制氯化钴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 (Gen)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HIF 1α的表达。 结果 :CoCl2 可明显诱导人RPE细胞HIF 1α的表达 ,0 .5h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Gen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氯化钴诱导的HIF 1α蛋白表达。 结论 :Gen可抑制CoCl2 诱导的人RPE细胞HIF
- 李华严虹潘金顺王斌
- 关键词:金雀异黄素缺氧诱导因子1Α氯化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系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近20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而ωo-6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起...
- 潘金顺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肿瘤发生环加氧酶-2
- 文献传递
- 缺氧诱导因子1相关肽对化学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相关肽(BW8)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氯化钴模拟缺氧后,给予不同浓度BW8,观察细胞生存率的变化,并测定细胞内谷胱苷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 严虹黄艳李华潘金顺王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