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霁

作品数:21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媒介
  • 5篇媒体
  • 4篇城市
  • 3篇新闻
  • 3篇城市形象
  • 2篇中英文
  • 2篇媒介技术
  • 2篇媒介研究
  • 2篇传播学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学
  • 1篇地理
  • 1篇洞见
  • 1篇对话录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学
  • 1篇新闻系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墨尔...

作者

  • 17篇潘霁
  • 6篇潘霁
  • 2篇张军芳
  • 1篇郭可
  • 1篇沈荟
  • 1篇刘晖
  • 1篇王玮

传媒

  • 3篇国际新闻界
  • 3篇新闻记者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新闻大学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时代建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对外传播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08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被引量:19
2008年
本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各两份新闻传播学主流学术期刊,通过对其六年间(2000年-2005年)所有论文的内容分析,描绘出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的概貌并比较其异同。本文还访谈了部分中美新闻传播学者(包括期刊主编),希冀对两国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与学术环境的内在逻辑关系展开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问题,认为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质量并完善学术制度建设是优化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的必由之路。
郭可张军芳潘霁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
本地与全球:中英文媒体与澳门城市形象--框架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3
2018年
媒体在较长时段会一贯地从特定角度向受众呈现城市形象。本文将城市形象在海量媒体文本中稳定的呈现方式概念化为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框架。由此,研究比较了2013到2017年间全球主流英语媒体与中文媒体如何用不同框架分别向英语和中文受众建构澳门城市形象。分析发现主流中英文媒体皆强调受众与澳门通过博彩发生关联。相比之下,英语媒体框架突出澳门是全球金融投资和休闲娱乐目的地。中文媒体则更多将澳门刻画为居民安享本地美食休闲的日常生活之所。研究揭示出全球化环境中,媒体与城市本地生活语言的接近度会改变其对城市形象的呈现。"东方赌城"澳门作为全球资本网络节点和"大中华文化圈"本地日常生活之所同时与不同受众保持多重关系。
潘霁
关键词:城市形象大数据
作为媒介研究方法的空间被引量:5
2022年
随着数字技术中介的符号运作,从二维平面转向更多元多维的空间形态,新沟通经验刺激媒介研究的理论方法也随之变化。新方法推动数字媒介新问题的提出,解除大众媒介范式对数字经验的遮蔽,更突显数字技术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涵义。方法创新是新媒体理论创新最重要却常被忽视的构成。本文从空间视野出发,提出将身体姿态和感官体验、导航定向、人和非人元素稳定的拼装和多元移动性等问题引入数字媒介研究。针对同一问题或可制造媒介技术系统运作的断裂或短路瞬间,寻求片段痕迹,或系统考察数字媒介在循环往复中铭刻的“纹迹”。通过将新的问题意识与两种路径交叉形成矩阵,本文力图描绘数字传播研究方法创新从空间视野切入的整体版图。
潘霁
关键词:研究方法数字媒介移动性
总统、新闻界与议程设置理论——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Wayne Wanta教授学术对话录被引量:4
2017年
Wayne Wanta是佛罗里达大学新闻学系教授,国际知名的政治传播和媒介效果研究学者。他主要从事新闻媒体议程设置效果方面的研究,在体育新闻、视觉传播、互联网使用及效果、负面政治宣传领域也颇有建树,曾发表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四部。Wayne Wanta现任美国新闻学认证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国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协会会长,曾获著名的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协会Krieghbaum奖。在进入学界之前,Wanta教授曾在报社工作过八年,后又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等院校担任教职。
沈荟潘霁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美国新闻新闻系大众传播学政治传播
媒介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生产:来自媒体考古视野的洞见——与齐林斯基教授的对话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围绕媒体考古学发展动态、中国媒介技术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知识生产等内容,与齐林斯基教授展开深度对话。旨在凸显媒体考古学之于当下理论和现实相关性,与为理解中国媒介现状与未来发展所提供的独特洞见。
潘霁李凌燕
从反映真实到象征架构:网络环境的信息可信度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网络空间共同在场的符号与符号间的横向关系,不仅是符号与所指物质"真实"间的纵向对应"架构"了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原生于特定网络文化积淀的信源符号间会构成稳定且反复出现的象征结构——由技术中介化的象征结构形成了交往发生的"媒介框架"。信息的可信度随其所处象征结构不同而变化。框架理论的视角修正了现有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中对传播内容、媒介和信源的三分法,突出了作为技术文化环境的象征结构如何塑造信源符号对可信度评估的效果,并依据象征结构与文化积淀的关联为媒介使用变量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更具理论性的解释。
潘霁
关键词:社交媒体
媒介技术、信源网络与框架构建——纸媒、新闻网站与博客的信源选择如何塑造了上海形象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基于框架构建理论以大数据探究全球主流纸媒、网站和博客等媒介技术在传播实践中形成的异质信源网络如何影响其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主流纸媒汇聚全球专业化信源网络将上海建构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新闻网站倚重亚洲本地媒体,其上海形象建构扎根亚洲与市民日常生活发生更多元的关联;而博客多以其他博客为信源,建构的上海形象空间尺度更小且议题与纸媒接近,显示了纸媒对博主个人议题的设置。研究以不同技术聚集的信源网络来解释框架建构之差异,揭示去中心化程度不同的媒介技术卷入异质信源网络后改变城市形象框架建构的方式。研究对于理解媒介技术对城市形象框架建构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多尺度"立体"地传播上海全球城市形象有借鉴意义。
潘霁
关键词:城市形象信息来源去中心化
“西学东渐”后的理论衍变--对中国“议题设置”理论研究(1986-2008年)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对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的1986年到2008年涉及"议题设置"理论的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试图细致描绘"议题设置"这一由西方舶来的传播学重要理论在中国的衍变轨迹。研究发现,"议题设置"理论被引入了中国后,一方面对中国学者如何认识媒体的社会角色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术话语又使得"议题设置"理论在理论内涵、研究方法和适用范围上均发生了契合现实的实用性衍变,而这一衍变过程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传播学研究以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践场景。
张军芳潘霁
关键词:本土化个案研究
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制造”
2021年
框架是组织意义生产的潜在规则,它以话语符号为载体,在媒体文本中体现;框架分析是通过探究话语符号中的蛛丝马迹来揭示文本背后的规则;隐形规则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意义生产者对相同事实而采用的不同架构方式及其产生的差异性效果。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比较主流外媒中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英国的《泰晤士报》对"中国制造"召回的报道框架,能够有效分析媒体话语背后的框架并凸显其特征。美国媒体多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中国政经体系的整体性问题,而英国媒体更多从企业是否恪守道德或中国遵守国际产品标准角度将该问题作为个别事件而加以报道。不同架构方式反映出了英美两国媒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
刘晖潘霁
关键词:媒体框架《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媒介与城市 城市作为媒介被引量:15
2019年
文章基于一系列历史和当下的实例,阐释了"地理媒介"的概念,将其作为理论视角来理解数字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过程。
斯考特.麦夸尔潘霁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事件列斐伏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