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波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治疗的264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将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264例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骨质疏松86例,占32.58%,其中骨质疏松患者的平均骨密度为(-3.32±0.54)g/cm^(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发病与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绝经、绝经时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旁亢)、透析龄、血清白蛋白、磷、钙、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素(LH)存在相关性(t/χ^(2)=109.353、75.973、199.412、208.737、179.032、166.721、25.227、37.403、25.132、43.218、25.051、17.46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19.2 kg/m^(2)、绝经、绝经时间≥5年、继发性甲旁亢、透析龄≥36月、血清磷>1.62 mmol/L、血清钙<2.2 mmol/L、白蛋白<38 g/L、FSH<3.03μg/L、E2<94 pmol/L及LH<1.80μg/L是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龄、BMI<19.2 kg/m^(2)、绝经时间≥5年、透析龄≥36月、继发性甲旁亢,血清白蛋白、钙、磷及雌激素水平过低的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发病风险更高,临床应制定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 王乾波黄佳媛单爱琴饶海英
- 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
-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3月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不同类型置管...
- 单爱琴王乾波周参新陈娜潘翠萍黄昊乐周美央施善芬何永平冯为盛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中心静脉菌血症
- 文献传递
-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菌血症治疗对策。结果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1.05‰,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为0.85‰;染菌次数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9.29%)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62%、表皮葡萄球菌占37.5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用于初始透析或急诊透析的临时导管主要以拔管重新换位置治疗为主,辅以抗菌药物治疗;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长期透析导管以抗菌药物封管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 单爱琴王乾波周参新陈娜潘翠萍黄昊乐周美央施善芬何永平冯为盛
-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菌血症